什麼是歷史感?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養成歷史感?

你可以從歷史中學到什麼?

第一,一切皆有可能,沒有什麼必然。

熟知歷史,使我們知道人這種動物都能幹得出什麼事來,使我們對未來更有想象力。如果一個人不夠了解歷史,就會失去對未來的想象力。

第二,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押韻。

這句話出自馬克吐溫,我的理解是每個個體和時代都是獨立的,不會有絕對意義上的相同和重複,但是每個個體的人性是不變的,才會有歷史的相似瞬間。

第三,人是靠不住的,制度也一樣。

所謂人是靠不住的,是指單一策略解決不了人生難題,必須要使用混合策略,一味的善意並不能造就大同世界,一味的自我犧牲只會將你作為良幣驅逐出市場。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所謂制度是靠不住的,是說制度不能保衛自己,保衛制度還要靠人。

什麼是歷史感?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養成歷史感?

第四,養成歷史感。

什麼叫做歷史感?如果把歷史看作一根曲線,橫座標是時間,縱座標是成就。那麼,在絕對值座標的視角中,會以為幾乎所有成就都發生在最近一百年,也許是最近三十年,哪怕只回溯一二百年,那條曲線就彷彿還在地上爬行。

這是絕對值座標視角看到的歷史,但是你得學會從相對的眼光來看,因為真實歷史上發生的進步跟這不同。每一個老資格的金融投資者都會告訴你,股價不是最後幾天才漲到天上的,就如同不是最後一個饅頭才能對付飢餓。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支股票從1塊漲到10塊,漲幅很小,而從10塊漲到100塊,漲幅是巨大的。兩者不可同日而語。這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在歷史的絕對值座標中,你看過去的歷史成就,和近幾年的歷史成就相比,好像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如果你把股價還原到對數值座標,也就是相對值座標中,你會發現,這兩天的股價表現是一樣的,都漲了10倍。

在對數座標系裡,歷史才會呈現出“本來”面目, 也就是在歷史上活過、掙扎過、死掉的人們在當時所面臨約束下所取得的成就。

將自己置身於對數座標系中,你會想,如果你是歷史上的他們,處於他們所處的時空,面對他們所面臨的現實,你能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這就是歷史感。歷史感在絕對值座標系中不存在。

什麼是歷史感?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養成歷史感?

回到過去,衡量歷史

我講一個我親身觀察到的例子, 去年我在耶魯大學的時候,耶魯大學的師生髮起了一個抗議。抗議什麼呢?當時耶魯有一個學院叫卡洪學院,卡洪是19世紀著名的政治家,但他當年曾經為蓄奴制度辯護。所以今天耶魯師生認為,不應該再用卡洪的名字作為學院的名稱。

最後他們獲得了成功,這個學院拿掉了卡洪的名字。我很難說耶魯大學師生們今天的抗議對還是不對,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他們在拿一把“絕對的尺子”看歷史。

什麼是歷史感?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養成歷史感?

現代人看歷史可以用兩把尺子: 第一把叫做“絕對的尺子”。 用今天的觀點,去度量所有過去的人和過去的事。 第二把尺子,是回到過去,回到歷史人物做當時那件事的場景中,去衡量我能不能比他們做得好。

所謂歷史感,就是你要多想想,你能不能用後面這把尺子。因為如果你總是用今天的標準,來要求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你可能會不斷地改寫歷史,直到歷史只剩下今天這一段。 那麼你就失去了歷史感,只剩下現代感。

我很難評價耶魯大學師生的行為對不對,但是我想提醒他們,對歷史感要多一些尊重。

什麼是歷史感?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養成歷史感?

最後,給大家念一段《歷史的教訓》:

“我們今天所傳承的遺產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為豐富。它比古代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豐富,因為包含了他以後的希臘文化精華;比達·芬奇的豐富,因為包含文藝復興的其他巨匠;比伏爾泰的豐富,因為包含了全部啟蒙運動的結晶。

如果歷史有進步可言,那不是因為我們生下來時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聰明,而是因為我們降生於更豐厚的遺產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識和藝術的全部成就為基,隨著它上升。

所謂歷史,就是這遺產的創造和記錄,而所謂進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傳承和使用。過往不再只是一連串的災難記錄,歷史學家也無須悲嘆在人類存在中無從找到意義。”

只有我們自己能賦予歷史以意義,如果幸運,我們偶爾還能超越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