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夫人》再現女權爭奪戰

《美國夫人》再現女權爭奪戰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由真人真事改編、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限定劇《美國夫人》4月15日在流媒體平臺Hulu首播,獲得不錯口碑,這也是布蘭切特首次“觸劇”,本劇成功把人們的視線重新拉回上世紀70年代末的美國女性平權運動中。

還原美國社會風俗

《美國夫人》只有9集,布蘭切特在劇中飾演一位“狙擊”女權主義的“反派”人物——女性政治家菲利斯·施拉夫利。當年正是她的不懈努力,讓本已獲得國會通過的《平等權利憲法修正案》在各州表決時遇阻,最終沒能在有效時間內獲得足夠支持。隨著里根為代表的新保守主義抬頭,美國女權主義運動也轉入低潮。

這部重現美國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的劇集,大部分場景在加拿大多倫多拍攝,女主角布蘭切特是澳大利亞人,但她卻將施拉夫利詮釋得豐滿立體,既有個人魅力,也有複雜微妙的內心世界。事實上,施拉夫利本是在社會和家庭中遭遇歧視的受害者,但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她選擇站在激進女權主義者對面,用演講技巧和陳舊家庭觀攻擊女權主義的薄弱之處,獲得眾多保守主義者支持。

《美國夫人》製作方忠實還原當時美國社會風俗,女權主義和反女權主義兩大陣營的穿著打扮和行為做派大相徑庭:以格洛麗亞·斯泰納姆為代表的前者身穿褲裝戴著墨鏡,言語犀利,一副嬉皮士派頭;而以施拉夫利為代表的後者則永遠身著暖色裙裝,有著精緻髮型和溫和笑容,象徵著傳統賢妻良母。

高口碑和關注度

自上線以來,《美國夫人》憑藉精良製作水準、精彩群像表演和對當下美國政治環境的映射,獲得高口碑和媒體關注度。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6%,影評網站Metacritic的評分也達87分。《電視指南》稱,“該劇有力重現了上世紀70年代憲法修正案背後的女性政治角力,看來艾美獎需要再次擴大提名名單,才能體現這部鉅作的才華”。

《芝加哥論壇報》稱劇中角色“嚴肅、充滿智慧,那些政治人物在歷時十年的婦女權利爭奪戰中輪番登場,(這)相當罕見。”《綜藝》則聯繫美國如今的黨派之爭,認為創作者“只是謹慎平衡各個派系的表現,對於共和黨草根運動的描寫,遠沒有對自由派的挖掘那麼令人信服”。

當然,《美國夫人》作為劇集也有虛構成分,施拉夫利的女兒安妮就曾表示劇中母親的形象和現實有出入,“她被拍成一個冷酷、精於算計和渴望權力的女人”,在家人看來施拉夫利應該是“熱情而溫暖的”。但無論觀眾喜不喜歡人物原型,布蘭切特的表演依然準確還原了施拉夫利的組織能力,“領袖氣質是天生的”。

施拉夫利是誰?

從英國女王到精靈女神再到漫威宇宙中的女死神,布蘭切特在大銀幕上詮釋過眾多經典角色,此次轉戰小屏幕同樣出手不凡。《美國夫人》中的布蘭切特與施拉夫利本人頗為神似,尤其是二者演講時的氣場,讓觀眾對人物原型產生興趣。

2016年去世的施拉夫利1924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後隨丈夫定居在伊利諾伊州,她人生的最後幾年仍參與美國鷹派政治團體,支持特朗普,這與她當年的立場一致:堅持保守主義的美式家庭主婦。

施拉夫利屬於上流階層,享受良好教育,是研究憲法的律師、作家。活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政壇的施拉夫利,並沒有獲得多少男性政治人士的支持,直到她把“反女權”作為職業目標,號召女性迴歸家庭,攻擊包括墮胎權、同工同酬等女權主義口號,最終讓《平等權利憲法修正案》僅在全美35個州獲得通過,最終以3票之差擱淺,這是施拉夫利一生中最大“政績”。《美國夫人》中布蘭切特身著華麗禮服宣佈修正案“死亡”時,正是施拉夫利人生的高光時刻,這一幕也被作為該劇官方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