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女王慈禧太后超强的政治手段,26岁发动宫廷政变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终于走完了其无奈又可悲的一生。在他执政期间,畅行节俭,而官场却腐败之风日盛。他有意开疆拓土做一位守成之君,然而中国却在他的治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不过在道光帝临终前,这些政治上的困惑已经不再重要, 因为摆在他眼前的,是一个非常头疼的立储问题。

道光皇帝非常喜欢皇六子奕訢,但同时对于皇四子奕詝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经过了无数次的纠结之后,道光皇帝选择了皇四子奕詝来继承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同时,封皇六子奕訢为和硕恭亲王。殊不知,道光帝的这一抉择却为清廷日后的发展埋下了祸根。

咸丰帝上台之后便有意疏远了恭亲王奕訢。但咸丰帝却命中注定似的在选秀时选择了叶赫那拉氏的一位女子。 这位叶赫那拉氏年方17,封兰贵人,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当然,此时没有人会预见到兰贵人会成为以后的慈禧,即便其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同治帝载淳。 而这一切,则源于一场改变清王朝命运的政变。

1860年春,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咸丰帝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第二年,咸丰帝便在此去世(1861年8月22日)。去世之前,咸丰帝指定了皇位的继承人,年仅6岁的载淳。 并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同时赐给皇后与懿贵妃(同治帝时期的两宫皇太后)每人一枚印章, 并规定大臣议定的决策没有盖印章,则决策不能够生效。咸丰帝希望以此来达到权利的平衡,希望能够在权利制衡的情况下使载淳快速成长。

咸丰帝如此做法显然是吸取了顺治皇帝时期多尔衮与康熙皇帝时期鳌拜的教训。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因为朝中还有那个被冷落的恭亲王,还有一个权力欲望超强的懿贵妃。

恭亲王奕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派留守北京与列强交涉并签订条约。在当时华夷观念的影响下,办外交终归不是件体面的事。恭亲王被派做此事,可见咸丰帝是多么讨厌他的这位六弟。与恭亲王一同留下的,是军机大臣文祥。让文祥感到不爽的是,当时军机大臣一共有五位,其他四位都被任命为了辅政大臣,而自己却留守北京。 恭亲王和文祥都能预感到,一旦新皇帝回到北京,二人将被排除在政治最高层之外。

在热河行宫,两宫皇太后与辅政八大臣的矛盾也日益显现。载淳即位后,尊先帝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自己的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两宫太后希望在皇帝即位之初能够垂帘听政,而八大臣则以违反祖制为由予以拒绝。 在当时的热河行宫中,基本上全都是辅政八大臣的势力,所以慈禧太后不得不选择妥协。而辅政八大臣胜了第一阵,也便放松了对两宫太后的警惕。

但是慈禧太后毕竟不是一般的女流之辈。眼见辅政八大臣不能成为自己政治上的盟友,便以退为进,表面上选择妥协,暗中联系各方势力准备新一轮的反击。

于是慈禧把目光投向了恭亲王,而恭亲王也毫不犹疑地站到了慈禧的后面。 双方虽然有着不同的想法,但基本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握住权利。奕訢在咸丰帝驾崩后不久便来到了热河,据说还曾与两宫太后密谋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随后,奕訢返回北京,准备发动政变。

两宫太后任命奕訢的七弟醇郡王奕譞(光绪帝载湉的生父)任步军统领。步军统领这个官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就相当于掌握了北京城内所有军队的指挥权。不久,奕譞又监管善捕营。 两宫太后与奕訢将兵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1861年农历9月23日,咸丰帝灵柩开始起灵运回北京。两宫皇太后提出皇帝年幼,不便与陵寝一同回京,希望从小路尽快赶回北京。辅政八大臣居然同意了这个要求,在此他们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皇帝虽然年幼但毕竟是皇帝, 谁在皇帝身边谁就是皇帝的代言人,谁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轻易把皇帝交给了自己的政敌,这无疑相当于把自己送上了对手的断头台。

29日,两宫太后与小皇帝回到北京,而灵驾还在路上。两宫太后回宫之后立即召见恭亲王奕訢等人,准备发动政变。 30日,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宣布辅政八大臣肃顺、载垣等罪状。 10月1日,任命恭亲王奕訢为议政王,军机大臣。

随即,军机大臣文祥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5日,大学士周祖培上疏言“祺祥”年号意义重复,请更正。于是改“祺祥”为“同治”, 其意在两宫同治,两宫与亲贵同治,两宫与载淳同治,两宫、载淳与亲贵同治。

6日,辅政八大臣中载垣、端华在宗人府自尽,肃顺被处斩,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革职,其中穆荫被发往军台效力。

11月1日, 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于养心殿垂帘听政。

政变以两宫太后的完胜而告终。因1861年为中国旧历的辛酉年,所以此次政变又被称之为“辛酉政变”。又因“祺祥”年号,所以也把此次政变称之为“祺祥政变”。

慈禧太后通过政变走上了权利的最高峰。 在此后的岁月中,清王朝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各式各样的灾难接踵而至。随着慈安的去世,慈禧太后更是没有了顾忌,在王朝的晚期任意挥霍着自己的权利资本。也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持了近30年的朝政,使得这个王朝逐渐走向了灭亡。

很多人把慈禧看作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因为这个原因, 人们把这位姓叶赫那拉氏的女子与叶赫那拉的诅咒联系在一起。 晚明时,女真叶赫那拉部与爱新觉罗部恩怨不断。但随着努尔哈赤的崛起,爱新觉罗最终战胜了叶赫那拉。

慈禧作为继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权倾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其政治手腕与个人魄力自不必多说。但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