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文心,沧海一羽:闲话梁羽生的诗词世界

十六岁的时候,中学生梁羽生写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词《人月圆》。这首词是为他表妹韦月仙而写。

不堪回首当年事,休上望乡台。故园荒芜,故人零落,故迹难埋。萍水重逢,悲欢离合,乔木苍苔。他年花发,天涯音讯,能否传来。

初试词笔,未免有点浅直和拼凑,但从句法和表意上已经能看出少年梁羽生在填词方面的灵性。

这首词,收录在他的词集《少年词草》里,是集中第一首。梁羽生的诗词对联作品集共有四部分,《少年词草》是中学至大学毕业初期的诗词作品集,《弹铗歌》是武侠小说里的诗词和对联作品集,也包括对联形式的章节回目。《剑外集》收录的是武侠小说以外的诗词及对联作品。

侠骨文心,沧海一羽:闲话梁羽生的诗词世界

这些作品集,是在梁羽生晚年时,由其关门弟子梁健思辑成。辑书的原因,一方面为了便于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梁羽生的诗词作品多散见于其武侠小说中,部分为少年时所写,又有所修改,版本不一,小说中的诗词,有些是引用别人的,有些是梁羽生自行创作的,容易混淆。

例如,在《七剑下天山》里,有冒辟疆《金人捧露盘》一词,实为梁羽生自己创作,却假托冒辟疆之名,以致学者误以为冒氏《巢园诗草》漏收了此词。此事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梁羽生词作水平之高。

这首《金人捧露盘》写于1943年梁羽生高中毕业之时,时十九岁。

引离杯,歌离怨,诉离情。是谁谱、掠水鸿惊。秋娘金缕,曲终人散数峰青。悠悠不向谢桥去,梦绕燕京。  春空尽,杯空满,琴空妙,月空明。怕兰苑、人去尘生。江南冬暮,怅年年雪冷风清。故人天际,问谁来、同慰飘零。

写毕业同学离别之情,深情婉转,意境浑成,与十六岁的第一首作品已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梁羽生在少年时代,在家乡已小有诗名。

梁家为乡下富农,所以有条件读书。外祖父刘瑞球是前清举人,辛亥革命后归乡隐居,以吟诗下棋为乐,有隐士之风。刘瑞球很喜爱这个有文学天赋的外孙,悉心教他学习诗词对联,因此,梁羽生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旧学教育,这对他以后的性情和文学修养影响甚大。

梁羽生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诗词对联的功夫已相当了得,常常结交年龄比他大的前辈,学习诗词,如当时蒙山县中学校长孔宁铨,工于填词,便与少年梁羽生有所唱和。他读高二时,甚至曾向聂绀弩主编的《力报》投寄诗词作品,并被采用。

1943年,国民党湘桂战役失利,梁羽生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水龙吟》:

洞庭湖畔斜阳,而今空照销魂土。潸然北望,三湘风月,乱云寒树。屈子犹狂,贾谊何在?揾新亭泪。怅残山剩水,乱蝉高柳,凄咽断,潇湘浦。  又是甲申五度,听声声,病猿啼苦。满地胡尘,谁为可法?横江击鼓。觅遍桃源,唯有蒙城,烽烟犹阻。问甚日东风,解冻吹寒,催他冬暮。

这首词悲歌慷慨,沉厚蕴藉,家国之感甚深,是梁羽生集中精品。一年后,他将此词给恩师简又文和赵文炳看,两人大为赞赏。但赵文炳认为此词“格调凄婉,非少年所宜”,后来梁羽生并未专力填词,据说与此有关。如果这是真的,则赵文炳确实眼界略浅。

为此,梁羽生又重新填了一首《水龙吟》: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蒙城西住。短锸栽花,长诗佐酒,几回凝伫。惯裂笛吹云,高歌散雾,振衣上、千岩树。  莫学新声后主,恐词仙、笑侬何苦。摘斗移星,惊沙落月,辟开云路。蓬岛旧游,员峤新境,从头飞渡。且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神龙舞。

后来,此词被收录于《江湖三女侠》中。此词写得意气风发、洒脱豪迈,气骨甚高。其时的少年梁羽生,既有外祖父的名士之风,又从简又文、饶宗颐、赵文炳身上学得大量传统文化知识,思想气质深受三位前辈学者感染,诗词功底深厚,已是一个有传统气骨的文化人。

那一年,梁羽生二十一岁。

侠骨文心,沧海一羽:闲话梁羽生的诗词世界

年轻时的梁羽生

简、饶、赵三人是因避战祸逃亡到蒙山,暂居陈家而与梁羽生相识。他们的年龄比梁羽生大很多,对于这位有文学天赋的青年非常喜爱,因此对他精心指点,这对梁羽生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缘。他当时即行拜师礼,拜简又文为师,后来简又文返回广州,推荐梁羽生入读岭南大学,对梁羽生恩深义重,因此,梁羽生提到简又文则必称“简师”。

避难那段日子,梁羽生曾写过一首《忆旧游》赠于经受家庭离散之痛的赵文炳,词云:

问秋寒塞外,月冷湄江,骚客凄情,可有思家意?只连天烽火,难寄深情。聊暂妻梅侣鹤,林表养冰心。算市朝易改,沧桑历劫,风雨多经。  龙蛇惊世俗,直上追怀素,墨泼南溟。写拿空老树,任纵横天际,尚发于茎。遥想休闲冯异,过眼几疏星。听日暮荒山,猿啼可似边马鸣。

这首词模仿文廷式《忆旧游.秋雁》,但略有涩处,所欠浑成,比文氏原作相差甚远,实在算不上佳作。

梁羽生应该是欣赏文廷式词的,他曾撰文谈及文廷式此词,但批评其国难当头,念念不忘于个人得失。在梁羽生的骨子里,家国情操应当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家国情操并不妨碍他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他还提到了汪精卫所作的《忆旧游.叹护林心事》,讽刺汪精卫当了汉奸还不肯承认,把自己说成是有苦心的爱国者。汪氏和梁羽生的《忆旧游》均为模仿文廷式之作,但平心而论,汪氏的水平实在比梁羽生高出不少,虽然二者都不逮文廷式原作。文、汪二作,各位可以从笔者微头条阅见,篇幅所限,这里不再附录。

其实,梁羽生的词,有不少模仿他人的痕迹。笔者在上一篇文章 曾有谈及,张炎和纳兰性德都是他模仿的对象。

他少年时代写过一首《蝶恋花》:

春梦香城浑未醒,倩女离魂,浸入梨花影。心事眼波全不定,一春风雨长多病。  燕燕归来寻旧径,愁锁潇湘,寂寞庭芜静。往事悠悠空记省,平林新月湖光冷。

其中“心事眼波全不定”来自纳兰词“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往事悠悠空记省”来自张先《天仙子》“往事后期空记省”,“平林新月湖光冷”来自冯延巳《鹊踏枝》“平林新月人归后”。

在诗词写作中,“借用”前人成句的做法并不少见,其成功者往往能超越原作,为句子赋予新的生命。如我们熟悉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梁羽生词的大量“借用”,似乎并未有更出色的表现。这不得不认为是其作品的不足之处。

侠骨文心,沧海一羽:闲话梁羽生的诗词世界

从这首《蝶恋花》我们可以看出梁羽生词早年的风格。

《少年词草》收录了十余首此种柔婉风格的词作,均在集中开头部分,说明梁羽生早年词大致不离此种风格。十六七岁的少年初识情意,写点缠绵婉伤的小词,当属正常。

本文开头提及梁羽生曾为表妹韦月仙写词,一年后韦月仙离别,他又写了一首《高阳台》:

数度言离,几回话别,依然欲去还留。只道天教,榕城同度清秋。谁知梦到方酣处,便骊歌、万事都勾。镇何堪、杨柳多情,不系行舟。  菱镜偷看应掩面,纵强为欢笑,难掩离愁。珍重韦郎,玉环犹待君收。沧桑换了心难换,待卿回、海畔扬钩。莫空教、月冷漓江,烟锁秦楼。

大侠也曾经如此情意绵绵呢。毕竟,谁没有经历过少年情深的豆蔻年华?而且,梁大侠写给韦表妹的词还不止这两首。

虞美人. 闻表妹韦盈将离开,感而赋此

榕城春色浑如雾,迷尽刘郎路,谁家男女不关情,只见柳花无数扑行人。  环湖月色清如水,无奈人憔悴,轻盈不禁晚来风,只恐被风飘去,落仙宫。

此外,还有《满庭芳》一首,亦送别韦月仙之作。看来梁羽生与这位表妹的感情确实很深。

不过,梁羽生词集中成就最高的,最能代表梁氏词风的,还是杂见于小说中的作品。这些作品收录在诗词集《弹铗歌》里。

《弹铗歌》第一首,是《龙虎斗京华》中的《踏莎行》:

弱水萍飘,莲台叶聚,卅年心事凭谁诉?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沾泥絮。  绛草凝珠,昙花隔雾,江湖儿女缘多误。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

此词原作于1942年,部分句子有所不同,后在创作《龙虎斗京华》时作了修改。

侠骨文心,沧海一羽:闲话梁羽生的诗词世界

收录于《女发魔女传》的《沁园春》:

一剑西来,千岩拱列,魔影纵横。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且收拾,话英雄儿女,先叙闲情。  风雷意气峥嵘,轻拂了寒霜妩媚生。叹佳人绝代,白头未老;百年一诺,不负心盟。短鉏栽花,长诗佐酒,诗剑年年总忆卿。天山上,看龙蛇笔走,墨泼南溟。

收录于《广陵剑》的《陌上花》:

梦幻尘缘,飘零蓬梗,何堪相语?月冷秦淮,误了三生鸳谱,生生死死浑虚语,莫怪蝉声别树。算吹冷嘘寒,添香问字,徒增凄楚。  便宝扇香车,重描翠黛,直入侯门深处。桃李春风,应笑当年崔护。明珠锦幄余温在,负尽深情偷铸。怕绿叶成阴,那堪相见,萧郎陌路。

收录于《江湖三女侠》的《百字令》:

飘萍倦侣,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剑匣诗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长啸穿云,高歌散雾,孤雁来还去。盟鸥社燕,雪泥鸿爪无据。  云山梦影模糊,乳燕寻巢,又惧重帘阻。露白葭苍肠断句,却倩何人传语?蕉桐独抱,霓裳细谱,望断天涯路。素娥青女,仙踪甚日重遇?

这些词承张玉田一脉,苍凉感慨,清空不滞,切合小说剧情,无浙派末流空枯之病,且又洒脱豪迈,有超逸出尘的江湖侠气,可以看作是玉田词风在武侠题材上的延展,也是梁羽生词最大的特点。

诚然,除了此类词之外,梁羽生词的缺点亦显而易见。如前所述之大量借用前人成句为己用而并未翻出新意,部分作品浅白而欠余味,驳杂而欠浑成,模仿痕迹明显,都可算瑕疵。

侠骨文心,沧海一羽:闲话梁羽生的诗词世界

梁羽生存世的诗词作品约80余首,以数量和成就以言,笔者认为尚不足称名家。他一生亦并未专力于诗词,但他具有深厚的诗词功底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偶尔发为诗词,亦足以惊艳文坛。尤其是他将诗词这种高雅的文体融入通俗的武侠小说里,令小说呈现典雅清丽的古典文风,实乃武侠小说当中一朵珍贵的奇葩。有不少读者因诗词而喜爱他的小说,也因他的小说而喜爱上诗词,从这一点来说,梁羽生对于传播古典诗词功不可没。

大侠仙去,风骨永存。梁公自题的这副对联,或者正好是其剑气纵横、笔花四照的一生的写照:

侠骨文心云霄一羽,孤怀统览沧海平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