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中國唯一!

南京入選“文學之都”!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宣佈,批准66座城市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南京被列入“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南京·世界文學之都

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市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自古以來文脈昌盛,文學成就斐然。如今,這座“天下文樞”又多了一張國際級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將更好的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讓五千年中華文化燦爛文明融入世界文學城市大家庭。

而在這張國際級的城市文化新名片上,秦淮文脈無疑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明末清初,居住在秦淮河畔的文學家餘懷,在他名著《板橋雜記》裡如此詠歎!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千古以來,秦淮河兩岸飄逸的六朝煙水氣、儒學書卷氣,共同濡染著文采與風流,萃聚成華夏文化史上一個個文學藝術的特色名片、一座座文學藝術的不朽豐碑:


秦淮河畔是中華的文學高峰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文心雕龍》燈組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賞心亭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桃花扇·李香君像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桃花扇·李香君像


六朝的文學理論著作影響極大,如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和劉義慶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等;唐宋吟詠秦淮的詩詞早已成為經典,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杜牧的《泊秦淮》、劉禹錫的《烏衣巷》和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等;明清小說鉅著迭出,如吳承恩的《西遊記》、馮夢龍的《警世通言》、曹雪芹的《紅樓夢》、曹去晶的《姑妄言》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明清的戲曲傳奇成就頗大,如孔尚任的《桃花扇》、李漁的《笠翁十種曲》等;現代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也成為文學史上的散文名篇……


秦淮河畔是中華的成語故鄉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青梅竹馬

成語典故是文學語言的經典。六朝古都的秦淮,是成語典故的盛產之地。反映帝王名相的,有“一往情深”“步步蓮花”“東山再起”等成語;反映藝術名家的,有“東床快婿”“入木三分”“漸入佳境”“梅花三弄”“畫龍點睛”等成語;反映文學名家的,有“才高八斗”“夢筆生花”“江郎才盡”等成語;反映生活趣味的,有“身無長物”“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等成語……春筍般的成語典故萃於一域,早已成為漢民族語言文學的經典。


秦淮河畔是中華的楹聯濫觴


楹聯是我國文學樣式中的最短文學形式,被稱為“兩行文學”,又稱對聯,春節貼於門上的稱為春聯。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它最早出現在六朝時期的建康(南京)。楹聯的全面興起和明太祖朱元璋的身體力行有關。由於皇帝喜好對聯,大大推動了楹聯發展。東水關牌坊上有一副楹聯:“佳山佳水佳風佳月,千秋佳地;痴色痴聲痴夢痴情,幾輩痴人。”朱元璋的聯句貼切地概括了秦淮山水人文,寫得極有水平。清初時,家住老門東的李漁寫了《笠翁對韻》一書,成為歷史上第一部楹聯創作指南。如今,秦淮河邊的夫子廟、老門東、白鷺洲、桃葉渡、瞻園、愚園等所有景區景點,處處懸掛楹聯。明代及今,春節期間秦淮人還家家貼上春聯,秦淮楹聯之盛可想而知。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天下文樞楹聯


在秦淮河水澆灌的南京文學熱土上

不同樣式的文學作品猶如一顆顆樹木

華蓋參天

連成一片廣袤的大森林

美麗的古都文學生輝,文韻璀璨

世代讀者為之傾倒,中外讀者為之陶醉


而這些用無數詩人、文學家的神思和才情鑄就的文學作品,遍地春花似的爛漫了中國文化的天空,群星璀璨般地閃爍在中國文化的長空。歷史註定夫子廟、秦淮河與南京在中華文學藝術史上的地位,要以一種鮮明的儀式感表達出來。


於是,明朝萬曆十四年(1586),在夫子廟大成門前拔地而起的天下文樞坊,便成為南京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文學藝術地標,也成為中華文化藝術史上的特色地標。天下文樞坊的樹立,為文韻四射的南京,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在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上,能夠以“天下文樞”之名立坊書額,並且夠資格的,是極為罕見的。這是因為,南京不僅是一座自然山水名城,而且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她的山、水、城、林之景,無不融入詩、詞、歌、賦之境,也無不滲透書、畫、絲、竹之情。而十里秦淮便是這座城市的文化核心之域。在這裡,儒學向來繁盛,儒釋道相互激盪,它們既互為交融,又各呈精彩。


站在秦淮河兩岸歷史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天下文樞”牌坊擔負著獨特的使命。它託舉的是六朝風流、唐宋風情和明清風雅;但是透過六朝風流、唐宋風情和明清風雅所依存的文學藝術,在五胡亂華、永嘉南渡等民族危亡之際,秦淮河作為帝都的母親河,存續了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後來的這座天下文樞坊,高高地託舉起了中華傳統文化!


當人們走進夫子廟,徜徉於天下文樞坊下回溯歷史猶如打開一本厚厚的線裝書


其實,“天下文樞”坊的宏麗、厚重與博大,是建立在深厚的歷史人文基礎之上的: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民居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茶館

——秦淮的社會地緣,奠定了十朝故都的文化淵藪。在南京450年的建都史上,歷代王朝的政治中樞均設於城北城中,而文化、商貿和市井皆處城南,眾多府宅、民居、酒樓、茶館、書鋪、商肆、客棧和手工作坊聚集於以秦淮河為軸線的老城南地區。“人煙湊集,金粉樓臺”的秦淮岸邊,自然成了上流社會和廣大文人雅集、宴飲的場所。明太祖定都,南京乃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即便遷都南京仍為行政和政治上的“留都”,但在文化上南京還處於“文樞”地位。許多文人、名士和官員多集於此,他們又和地方文人團伙結盟,大興結社之風,一時間詩社、詩派、文學流派層出不窮,影響深遠。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學宮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大明國子學


——秦淮的文教福地,延續了中華傳統文化主脈。久遠的漢代已在秦淮置學。東晉鹹康三年(337)成帝在秦淮水南建立太學,即當時最高學府。南唐又在秦淮北岸建立國子監。北宋景祐元年(1034),江寧知府陳執中將夫子廟遷到今址。元至元十二年(1352)改名集慶路學。朱元璋於元末剛打下南京,就下令將集慶路學改為國子學,即明初最高學府。後國子學移至城北,夫子廟改為應天府學。此後,上元、江寧兩縣縣學坐落於此。概而言之,一方面,秦淮河畔先後建有太學、國子監、國子學、府學、縣學和半官方書院等官學;同時又建有星羅棋佈的社學、義塾和蒙館。千載之下,無論北方動盪,還是南方危急,秦淮河兩岸書香縷縷不絕,儒風浩蕩,延續了以儒學為內核的傳統文化。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建初寺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瓦官寺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大報恩寺


——秦淮的佛緣聖境,成就了中國南方佛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中國歷史上,南京乃是南方佛都;而秦淮河邊,正是金陵佛都的肇始之地和核心之區。東漢末年佛教東漸江南。自六朝始,秦淮河兩岸梵剎林立,高僧輩出。吳大帝在長幹裡建造建初寺,被稱江南首寺。它和著名的道場寺、長幹寺、瓦官寺、道場寺、大報恩寺一起,奠定了“佛都金陵”的獨特地位。民國時期,“唐僧”陳玄奘舍利在大報恩寺出土。2010年,瘞藏於大報恩寺(長幹寺)地宮的佛祖釋迦牟尼頂蓋骨舍利盛世重光,見證了秦淮與佛教的殊勝因緣。古老的長幹裡,自古是南京佛都的聖地。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貢院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秦淮的科舉重鎮,推動了社會崇文之風。緊鄰夫子廟東側的貢院,建於宋乾道四年(1034)。明初一度為會試考場,清代這裡是全國最大的鄉試考場。清初,貢院匾額上高懸康熙帝御書的“天開文運”四字,表明這裡是“為國求賢”的南方重鎮。到了晚清,貢院已佔地約30萬平方米,擁有20644間號舍。僅清朝112名狀元中,從貢院走出去的就有58人之多,成為舉國知名的文星薈萃之所,群星升起之地。這裡的科舉文化、狀元文化,催生了全社會的讀書氛圍,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崇文尚禮風氣。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烏衣巷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吳敬梓紀念館


——秦淮的佳境勝景,吸引了文人大家紛至沓來。山溫水軟的秦淮,城臺高閣可以吟哦,園墅曲徑可以尋幽,文人蘸得六朝煙水,便描卻勝景無數: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的鳳凰臺,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的杏花村,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的烏衣巷,辛棄疾“欄杆拍遍”的賞心亭……一個個勝景,讓人可憂,可嘆,可賞,可贊,無不彰顯著秦淮的古風魅力。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洛神賦圖》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南都繁會圖》


——秦淮的書韻畫藝,潑墨成美麗的華夏意象。在紛繁多彩的美術史上,書畫領軍人物如此眾多,而又鍾於一地的,莫過於秦淮。“書聖”王羲之、“畫祖”顧愷之寓居秦淮,他們的《蘭亭序》和《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作品,都是頗具影響的名作。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明代仇英的《南都繁會圖》,皆是美術史上的繪畫名作。一二千年來,著名書畫家曹不興、皇象、郗鑑、戴逵、陸探微、張僧繇、周文矩等大家,以及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 他們在秦淮河邊欣然揮毫,暈染丹青,也早已載入青史。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基於秦淮河的都城地緣、儒學隆盛、教育繁榮、佛教勝境、科舉顯赫和翰墨流芳等方面的獨特性、多元性和兼容性,以及南京諸多偏安政權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這便成就了南京文學藝術繁榮發展的許多機緣,營造了南京文學之都的高華氣韻。


因此,經過秦淮河暈染過的六朝古都、十代都會,才有理由向世人呈現一首首傳世的名篇,也才有理由向世界貢獻一部部傳世的名著。


而今,秦淮河這個南京最大的流動的人文地標,

依然優雅地汩汩地流淌著不竭的文脈。

這條文脈,

連同她所滋養過的詩人、作家和傳世作品,

是屬於全人類的!


本文作者

秦淮文化與世界文學之都


高安寧,江蘇省地方誌學會理事,原秦淮區文化局局長、南京音樂文學學會主席,江蘇省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秦淮區社科聯副主席、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南京楹聯家協會副主席、南京秦淮老城南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南京老城南歷史文化保護與建設有限公司文化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