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那邊,韓國的爭奪。

韓國作為東亞文化圈的一員,自古就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現代以使用中華文化而公然宣稱本土文化,而為中國人民所熟知。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宗教,早在唐高祖時期就傳播至朝鮮半島,據朝鮮史書《三國遺事》說,當時半島的百姓,爭相供奉五斗米教,從而請求唐朝遣使道士,來宣講道德經,用以教化百姓。這就是道教最初的到來,但僅限於黃老思想的傳播。

後來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海東傳道錄》中記載,唐代開元年間,新羅人崔承祐、金可記、僧慈惠三人來到長安遊學,因為得到天師申元賞識,就把他們引見給鍾離真人,(八仙中的漢鍾離,道教全真教的祖師。)鍾離真人見他們,不遠萬里來中國求道,所以對他們格外寬容,後來金可記留在長安附近修煉,崔承祐、慈惠乘船歸國,從此道教仙道文化就流傳於朝鮮半島。

在古代朝鮮文人的詩記中,仙道文化更是歷歷可見,如朝鮮成宗時著名大臣南孝溫在懷念友人時,就有詩曰:治丹已領報銜轡,採藥天台暗有期。這和中國古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先生“養成丹灶無煙火,點盡人間有暈銅。”顯然是對道教修煉金丹,超脫人世有著相似的憧憬。

後來在清朝初年,朝鮮一落第舉子撰寫《青鶴集》中,公開宣揚朝鮮道教是東方仙派之主恆仁所傳,這裡恆仁的孫子,就是為現代韓國史家所描述,統治了大半個亞洲的檀君,這本書構造了龐大的神話體系,具有強烈的本土化特徵,並且在部分段落中暴露了作者寫作的真實目的“併吞日本,爭衡中國”。又說“日月亡於古月,古月亡於亡羊。”日月為明,古月即滿清,明朝被清朝滅亡,而清朝將被亡羊所滅亡,這裡的亡羊,想必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道教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在清朝以前,朝鮮道教是不避諱自己的來源,並且思想上與中國傳統士大夫十分接近,隨著明朝的滅亡,朝鮮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逐漸將外來的道教文化,視為自己本土的文化,並且希望與中國徹底斷開聯繫,甚至是懷著某種特殊目的,同時為韓國爭奪中國文化提供一定歷史依據,在當代如何保護好中國傳統文化,避免再次成為他國的本土文化,是當代學者所應當探討的重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