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獨好」安遠:扮靚山水造新景

安遠:扮靚山水造新景

客家新聞網 邱士冰 唐麗琴 孫金玉

平坦的旅遊公路從高速路出口一直延伸至三百山遊客中心,環保的旅遊班車在山下與山上之間來回擺渡,美麗的漫雲棧道囊括千山萬壑的美景……升級改造後的安遠三百山景區,基礎設施的提升讓人眼前一亮。

近年來,安遠縣以三百山創國家5A級景區為契機,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紮實推進旅遊品牌創建,全力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加速文化旅遊產業提檔升級。

「风景独好」安远:扮靓山水造新景

三百山玻璃天橋。鄭敏 攝

景點提升 打造“贛州第一名山”

東江源頭三百山,山高谷幽,森林覆蓋率達98%,空氣中負離子濃度極高,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然而,長期以來,三百山就如藏在深山的一塊璞玉,客源地侷限於贛州市內和周邊的閩粵地區以及港澳地區。

近年來,安遠縣為發展旅遊產業,圍繞生態資源保護更加有力、通景旅遊公路更加快捷、景區內部遊線更加優化、旅遊服務功能更完善的目標,編制了三百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創5A提升規劃等一系列規劃,舉全縣之力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努力把三百山打造成“贛州第一名山”。

自2017年9月起,安遠縣對三百山景區實行全封閉建設,至今已投入資金約11.9億元,實施了包括道路建設、遊覽體系、服務設施、景區環境等在內的40餘個創5A景區建設提升項目。景區開發了福鰲塘、九曲溪、東風湖三大遊覽區,建好了能互相連通的南北兩個山門,遊覽面積比原來擴大了4倍;新建了玻璃天橋、玻璃棧道、玻璃眺臺等人文景觀,增加了遊客遊覽的新鮮體驗;景區景點之間新建了電瓶車道、懸空棧道、遊步道、揹包族徒步道等環線,開通了遊船航線,方便遊客多種選擇通行於各個景點。同時,景區拆除了原來的老式售票點,新建了過橋壟遊客服務中心、東風湖遊客服務中心、梅屋集散中心等新式遊客服務中心。

經兩年多的精心改造,三百山景區旅遊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服務功能得到極大提升。自2019年8月重新開園後,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遊玩,護源石、福鰲塘、玻璃天橋、玻璃棧道等旅遊景點成為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风景独好」安远:扮靓山水造新景

安遠縣的旅遊公路。

串珠成鏈 構建“兩天半”旅遊圈

一直以來,“安遠很美,但是有些遠”是外人對安遠的印象。近年來,安遠縣積極搶抓國家部委對口支援的有利契機,把“構建大交通”作為提升旅遊產業的重要戰略舉措來抓,著力構建立體式交通網絡體系。

安遠縣先後投入140多億元,紮實推進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村主幹道升級改造。如今,尋全高速、寧定高速已在境內形成“十”字交會,境內3條省道升級為國道,全縣累計新改建鄉村公路1600餘公里,初步形成了外通內暢、北上南下、東接西連的現代化公路交通網。

該縣還以推動三百山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契機,對高速、國道、省道通往三百山景區山門的所有公路進行了高標準、全新的改造。投資4.38億元,建設了鳳山至東風湖、鎮崗至黃背、虎崗至過橋壟、鳳山至過橋壟、東生圍圍屋群等旅遊公路39.35公里,遊客駕車從寧定高速三百山出入口至景區僅需10分鐘就可抵達。

在破解交通瓶頸的同時,該縣以交通為紐帶,以三百山為核心,將境內景點景區“串珠成鏈”,傾力打造全縣“兩天半”旅遊圈。如今,鎮崗鎮東生圍圍屋群旅遊景區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三百山溫泉度假區旅遊項目已經建成,車頭鎮官溪村、龍頭村被評定為江西省3A級鄉村旅遊點,三百山鎮、車頭鎮等鄉村旅遊區漸成規模。同時,該縣啟動安漫主題公園水上樂園項目,加快推進九龍山旅遊開發項目,對天心鎮五龍村、長沙鄉篔簹村等古村落進行品位提升,“兩天半”旅遊圈逐步成形。

「风景独好」安远:扮靓山水造新景

中國最大方形圍屋——東生圍。

拓面提質 加速全域旅遊升級

秉持全域規劃、全域發展理念,近年來,安遠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核心目標,以“兩天半”旅遊圈為核心抓手,將整個縣域範圍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全力推進核心景區與周邊鄉村旅遊資源有機融合,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近年來,安遠縣制定了符合該縣實際的修建性詳規和生態城市設計方案,並大力實施城建十大工程,推進了老城區改造和濂江河“一江兩岸”景觀改造工程。現在的安遠城區,春看花,夏納涼,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色,特別是晚上,沿江彩燈一亮,更是韻味十足。

生態旅遊是近年來一種新型旅遊方式。安遠縣大力推進生態旅遊建設,不僅在三百山核心景區打造過程中,堅持保護開發的理念,嚴控景區內各項建設,做到景點打造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而且以生態旅遊的標準,抓好省A級鄉村旅遊點建設,以及特色民宿、旅遊風情小鎮等旅遊品牌創建工作。該縣整合三百山鎮虎崗村鄉村旅遊業態以及東江源溫泉旅遊度假區旅遊功能,大力推進三百山溫泉小鎮創建省級旅遊風情小鎮建設;同時,不斷推進鄉村“一村一品”和農貿市場改造等工程,打造三百山、版石、車頭等一批“特色小鎮”,順利躋身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行列。

該縣還不斷推動文化與旅遊嫁接融合,找準旅遊和文化資源的結合點,進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建設了東生圍民俗展示體驗區、東生圍客家博物館等文化旅遊項目,推進贛南採茶戲、“南鄉大堂音樂”“車馬燈”“上刀山”等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加快竹編、根雕、油畫、客家食品等旅遊文化商品的開發生產,進一步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滿足遊客體驗參與、感受獨特文化的深層要求。同時,該縣大力實施“旅遊+現代農業”“旅遊+美食”“旅遊+體育”“旅遊+養老”“旅遊+研學”等,用旅遊產業發展引領全縣各項工作提質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