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幷蓄的中華文化

兼收幷蓄的中華文化

傳統文化

要說起中華文化的特點,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要數高中課本,至今仍記得在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中強調的,一是博大精深,二是源遠流長,而這其中的原因在於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兼收幷蓄的中華文化

我一直對包容性很感興趣,包容性我覺得就是可以做到兼收幷蓄,遇到更適合於更優於此時期本民族文化的其他文化,可以做到吸收借鑑,甚至於改造其中合理的部分包容學習,捨棄不合本民族文化傳統的部分,這種包容能夠做到有取有舍,兼收幷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真的是中華文化一大特色。沈桂萍在《中華文化的特性及其當代價值》一文中寫到中華文化歷史上的三次兼收幷蓄。

“中華民族歷史上有三次重大的思想交融: 一是漢代印度佛教傳入,中華文明接納吸收,最後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中華文明倫理體系; 二是伊斯蘭教自唐代、基督宗教在明末大規模傳入後與中華文化的碰撞、磨合、相融,最後成為中國化宗教; 三是近代以來,中國遭受西方重大沖擊和挑戰,中華民族積極探索各種道路,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緊密結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進程,直接推動了中華文明從古代向現代的轉型。”[1]

兼收幷蓄的中華文化

中國化佛教

上述這些歷史上外來文化傳入中國,都會被中華文化本土化,改造成為中國化的佛教,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這與印度佛教,歐洲乃至俄國的馬克思主義有著明顯的區別,外來文化進入中國,一般而言都會有重重阻力,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會有很多中國特有的文化傳統,而那些外來文化要想在中國發展立足,就必須改造自身,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傳統,歷史習慣,現實需求。這便是兼收幷蓄的中華文化。



[1] 沈桂萍.中華文化的特性及其當代價值[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04):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