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關的一輪紅日(一):攻佔白馬關

"


<tt-audio>/<tt-audio>

音頻文稿:

“走佛崖,過望關,紅軍一來天睜眼,縣長跑的不見面,財主惡霸嚇破膽,跟著紅軍打土豪,窮人才能把身翻,窮人才能把身翻”。親愛的聽眾朋友們,歡迎收聽今天的紅色康縣系列節目——白馬關的一輪紅日,第一篇,攻佔白馬關。

1936年紅二方面軍為執行“成徽兩康作戰計劃”,六師16、17、18團在關嚮應、賀炳炎、廖漢生的帶領下,從宕昌腳力鋪出發經武都甘泉,進入康縣境內,途徑望關。9月18日中午,部隊來到長壩,那天恰逢集日,集市上的商販聽聞有部隊到來,大都逃走了。走在前面的紅軍揮手高喊:鄉親們,不要怕,我們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在街邊不起眼的小巷道有些大膽的商販留了下來,紅軍在集市上公買公賣,秋毫無犯。在途經何家莊時,有兩個紅軍戰士來到路邊王玉金家,想用自帶的麵粉換幾個饅頭充飢,王玉金見是當兵的來了,心裡既仇恨又害怕,便說:“你們想吃拿了就是,還給啥面哩。”戰士以為老鄉不願換,便餓著肚子走了。貧苦農民王玉生目睹了紅軍在長壩的一舉一動後,很受感動。許多商販又回到集市,長壩再一次熱鬧了起來。王玉生主動擔任嚮導,帶紅軍到分路口菜子埡梁,臨別時紅軍還給了錢以作酬謝。

同日下午部隊宿營在鞏集,當地群眾聽說有部隊要來,大多數人都躲藏進了大山之中,村裡只留下了老弱病殘。紅軍打開了地主李瑞雲家的糧倉,把存放的小麥和大米分發給了窮人。他們幫助群眾關好了躲藏前未及時關上的門窗,打掃乾淨村落衛生,給老百姓家裡的水缸裝滿了水,晚上全部露宿在村頭的街道青石板上。紅軍走後,大家回來一看,自家東西完好無損,村落乾淨整潔,用了的糧食、柴草都寫有欠條。敬坪一位老大娘給紅軍送了一背篼豆角菜,第二天發現灶臺上多了幾個銅板,她興奮地感嘆道:“莫非世事變了,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隊伍。”

19日,紅軍從鞏集出發,沿古大道蔡家溝經過懸崖小徑水洞砭、翻越縱橫險峻的毛埡山,一路攀巖縛葛,披荊斬棘,循周家溝小溪直逼康縣縣城雲臺。國民黨縣長王肈南及政府大小官員們聞風喪膽,迅速逃匿毛埡山後的馮家峽一帶躲藏,城內只留下了馬廷廣所帶領的保安隊值哨守城。偵察部隊行至小溝門時發現了一路悄悄跟隨的雲臺學生袁治邦,袁治邦早已被紅軍在康縣的事蹟所感動。主動擔任嚮導帶部隊進城。紅軍接近縣城已是傍晚。保安隊發現有隊伍進城,急問口令,並用手電探視,紅軍立即用密彈作答,接著騎兵部隊迅速繞城南河,攻佔東門。一陣激戰,保安隊棄城潰逃,紅軍順利攻克了康縣縣城。

1936年9月19日,是我們康縣人民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今天的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音頻來源: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講解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