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和曹参的治国无为之术,稳固了汉初的安定局面

曹参(?一190年),字敬伯,汉族,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西汉继萧何的第二位丞相。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攻下二国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遵守萧何的制定的规章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美称。

“萧规曹随”和曹参的治国无为之术,稳固了汉初的安定局面

武将出身的曹参以文治齐国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派曹参辅佐诸侯大国齐刘肥,任相国,齐国民风彪悍,伪诈多变,经过多年的战争破坏,经济衰弱,民不聊生,治理成了出身武将曹参的大难题,刘邦是以曹参的武力震服齐国,但是曹参未用武力,使齐国安定。到任后他召集长老,儒生让众人提出安定齐国大计,众人众说纷云,没有一点实际,他听说胶西盖公擅长黄老之术,便让人带上厚礼去请,盖公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一句话道出时代,提供了集世之术,曹参纳其言,用黄老之术,治理齐国九年,民心安定,生活稳定,经济复苏繁荣,百姓称他为“贤相”。

“萧规曹随”和曹参的治国无为之术,稳固了汉初的安定局面

曹参采用齐国治理之术,遵守萧何制定的法规,治理天下民心稳定,经济复苏


汉惠帝二年,萧何死去,曹参任丞相,用治齐之术,治理大汉,施政办事,遵守萧何制定的法规,无所变更,郡国吏选用,重用厚道守职长者,对华而不实人,不得录用,对有小过之人,曹参加以掩饰,相府相安无事,日夜饮酒不治事。汉惠帝对曹参的做法,有点不高兴了,本想只望您治理天下呢,反而成天饮酒不做事,就对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窋说:“你回去私下问一问你父亲,高帝刚刚去世,皇帝还很年轻,您身为丞相,成天饮洒不治事,也不向我请示报告,您是根椐什么治理天下大事呢?别说我说的。”曹窑休息期间,把皇帝的话变为自己的话,劝曹参,曹参听后大怒,让人打了儿子二百大板子,说:“快点进宫待奉皇上去,国家大事是不应该说的。”

“萧规曹随”和曹参的治国无为之术,稳固了汉初的安定局面

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为什么打曹窋,我是让他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皇上您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能比上先帝呢?”曹参又说:“我和萧何比谁强呢?”惠帝说:“您好象不如萧何。”曹参说:“哪就您说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制定了法度,皇上您是垂手可得,我们各行其职按章去办,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只好说:“哪好吧,您回去好好休息吧。”

“萧规曹随”和曹参的治国无为之术,稳固了汉初的安定局面

曹参任大汉丞相三年,用道家的无为之说,指导治理国家,汉初的局面得到了安定和稳固,经济得到恢愎,生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惠帝五年,曹参去世后,追溢懿侯,由曹窋承袭侯位,百姓们歌颂他的功绩,说:“萧何制定法度,明确划一,曹参继相后,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不更改,施行他哪清净无为的做法,因而百姓安宁不乱。”在汉史上曹参与萧何齐名,“萧规曹随”一词,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