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20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劉易斯說:“別人認為不聰明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本身就認為自己愚笨。”

孩子認為自己笨,是因為家長不恰當的行動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變笨”了。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一、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讓孩子變笨

  • 1、不讓孩子“贏”

英國心理學家哈德·菲爾德曾發佈分析報告,自信的心理狀態可以幫助人發揮出500%的潛力,自卑的人則只能發揮出30%。

很多家長喜歡採用“挫折教育”,在陪孩子玩遊戲時,用智商“碾壓”孩子,試圖在屢次的失敗中讓孩子“越挫越勇”。

殊不知,求勝欲是刺激孩子挑戰、思考的良藥,孩子總是輸,面前就猶如立了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越玩越無趣,越玩越自卑。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家長應引導孩子想辦法去贏,品嚐依靠自己取得勝利的成就感,用信心去滋養孩子的精神,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 2、過早的知識傳授

過早的知識傳授不是開發智力嗎?怎麼會反而讓孩子越來越笨呢?這是因為,知識的獲取是依據年齡特點進行的,過早將知識灌輸到年齡不足的孩子大腦中,等於切斷了孩子消化、理解的過程,單純依靠死記硬背去記住這些知識點,並沒有真正吸收。

需要孩子理解、思考時,孩子因為過早得知了答案,反而懶於深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知識沒有轉化為學習的內生動力,成績反而越來越差。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 3、大量的負面暗示

“你怎麼這麼笨啊!”“你這個笨蛋!”教孩子學一樣新東西時,你是否也情急之下這樣否定過孩子呢?“別搗鼓這些亂七八糟的了,反正你也弄不懂!”看到孩子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時,你是否也憤怒之下這樣諷刺過孩子呢?

頻繁的暗示孩子“你就是笨”、“你不行”,會讓孩子降低對自己的期望,遇到難題時本能的退縮,認為自己很差,沒有能力處理困難的問題,自然就越來越笨了。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二、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變聰明?

1、放棄完美主義

想讓孩子變聰明,首先要客觀、公正的評價孩子,既不要無下限的吹捧,也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去打壓、否定。

完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相應的短板,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經常將之與他人比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真實認知。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2、有創意的讚美

遇到孩子發揮長處、表現超出預料時,要及時、具體的讚美孩子。讚美可以通過“三部曲”進行:肯定孩子表現非常不錯,指出具體在哪些方面讓人印象深刻、或是取得了明顯進步,再次表達看到孩子的表現自己的高興和興奮

讚美孩子要注重細節、肯定其具體的行為表現,孩子才會知道努力的方向。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3、教導他解決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急於包辦代替,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可以細心觀察後在關鍵的地方提示、點撥孩子,引導孩子儘量用自己的思考去解決問題,切勿竊取孩子的成就感

4、給孩子有愛的環境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心去聆聽孩子的訴求,或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不要用諷刺、挖苦的態度對待孩子。有愛的環境是依靠父母平等、關注、耐心去營造的,只有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家長的這3種行為,會把孩子“變笨”!不要繼續做了


<script>/<script>


被譽為“家庭治療大師”的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認為,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終生無法擺脫的,與原生家庭千絲萬縷的聯繫影響人的一生。孩子的聰明或愚笨不是天生的,有沒有得到充足的精神養料才是關鍵,家長一定要注意!


<script>/<script>


#育兒有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