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筷子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

冯翼才在这一首《咏箸》的诗里可谓是道尽了筷子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别看我们平时用的是一双筷子,它可是跟着人们尝遍了千百年来的酸甜苦辣,而一切只不过在这双筷子之间而已。

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筷子

筷子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3千多年以前的商朝。商朝我们都知道是暴君商纣王的天下,而筷子的来源就是要从商纣王说起。

商纣王用象牙制作了两根筷子,然而,制作筷子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吃饭,只是为了捞取汤里的菜而已。筷子在刚开始也不是叫筷子,而是叫"箸"。在《韩非子·喻老》中有记载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讲的就是商纣王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之后,他的大臣箕子就感到非常担心和可怕。因为箕子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会再用粗碗茶具,必定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建玉宇琼楼,如此下去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没有错,虽然商纣王发明了筷子,使人类的发展更进了一步,但是他对人们造成的伤害终究还是"过大于功"。

人们在使用"箸"吃饭的时候,在古代是有一定忌讳的,就连怎么放都有一定的讲究。

虽然"箸"在后来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主流餐具,但是在使用"箸"吃饭的时候,是有很多忌讳的。比如在汉朝,同桌吃饭的两个人是不可以同时夹菜的,因为古人认为这种动作这个动作叫“截筷”,与收纳骨灰时的动作相似,不吉利。

吃什么样的食物该用什么样的筷子都是有一定的说法,在《礼记·曲礼》上同样也有记载说, “饭黍毋以箸”,意思是吃米饭时不能用筷子,得用羹匙吃。在羹里有菜的时候,才可以动用筷子把菜夹起来吃,所谓“羹之有菜者用。其无菜者不用”。就光是怎么使用筷子,就有很多种规矩。

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筷子

古人吃饭时还忌让人停下筷子,因为“停筷”是针对死人的。人死后会在棺前放最后一碗“饭”,并将一双筷子直插饭上叫“供筷”,这样才停下筷子。因为这种忌讳,吃饭时是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的,直到现在为止,如果在家吃饭不经意把筷子插在碗里,都会被长辈训斥一顿,可见使用筷子的忌讳不仅仅是在古代,就连身处现代的我们使用筷子的时候也要稍微忌讳一下。

在正式场合,筷子的摆放也要注意。

筷子横放在碗或碟子上,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食,诸位慢用”。而在湘西一些地方,如果表示不再就食,则是把筷子十字交叉,放在碗上,意思就是“实在吃不下去了”。还有的地方,如果将筷子放在碗的左边,即表示已经吃饱。

但这种民间用筷礼节,一般在熟人、平辈中间使用,不同身份、辈分之间要慎用,比如晚辈不能在长辈“横筷”之前放下筷子。

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筷子

明初,一位名叫唐肃的大才子,非常荣幸地被明太祖朱元璋叫来“侍膳”,但因“拱?箸”,就是摆放横筷而遭朱元璋严厉惩处。明人徐祯卿笔记《翦胜野闻》中记述了此典故:“(唐肃)食讫,拱箸致恭为礼。帝问曰:此何礼也?肃对曰:臣少习俗礼。帝怒曰:俗礼可施之天子乎?”结果,给他定了一个大不敬之罪,罚到朱元璋老家濠州守城去了,所以才有了“罪坐不敬,谪戍濠州”的一说。

筷子不仅用在饭桌上,在古代还用于占卜。

唐朝的时候,用“箸”占卜在当时是非常地流行的,很多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一般都要拿筷子来算一算。

实际上,筷子在古代经常会被当成占卜工具,叫“箸卜”。唐末五代时的南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流行箸卜,宋初徐铉《稽神录》中就记录了这一说法:“会正月望夜,时俗取饭箕衣之,衣服插箸为觜,使画盘粉以卜。”

过去在浙江一带,妇女有“请霄箕姑娘”的风俗,也是一种“箸卜”,其方法是这样:用霄箕兜皱纱,插一只筷子,两个小姑娘抬着,可以卜问命运,以筷点桌,得双数就是吉兆。

在筷子的占卜系统中,还有一种“请筷子神”的占卜最为简单,所以在民间经常会被用到:用三四只筷子,蘸湿,使并立于水碗中或灶上。立箸过程中,口中不停地念叨不同神灵的名字,筷子立定时所念叨的神,就是“值班神”,要用礼敬之,祈求庇护。实际上,这种箸占无异于筷子游戏,不必当真。

用银筷子验毒

在古代,人们经常会用银筷子验毒,清朝的时候,宫廷里的很多重要人物用餐时都用银筷子来试毒,这是因为在古代下毒一般都用砒霜,而古代的砒霜纯度不高,里面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与银器接触,就会在银的表面产生一层黑色的“硫银”。

宋代法医名著《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做法。明清时期人们尤其相信银筷子验毒灵验一说,《本草纲目》“生银”条称,“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试探之。”

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筷子

明清时期的生活中用银验毒的说法应该确实存在的,《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凤姐吃饭时便对乡下来的刘佬佬说,“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银筷子更得古人青睐。不过,在清朝的御膳房,给皇帝供食时所用验毒工具不再是银筷子,而改用“银板”,或直接用银盘盛饭菜。

筷子也可以用于乐器,清乾隆年间,清音的这种曲艺开始流行起来,而它的伴奏乐器就是餐桌上的筷子和竹板。

筷子名称的来源

"箸"之所以叫做筷子,是因为"箸"的谐音为"住",而“住”又是代表一种停滞的意思。所以商人们为了快速地把商品卖出去,就想到把"箸"的意思反过来,改为"筷",取其“快”的含意,这样生意从此就会兴隆了。慢慢地“筷"就代替了“箸”而传了下来。

来源于3000多年以前的筷子,直到今天它却依然是中国人用餐的利器,它不仅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饮食传统,更代表着中国人对家的依恋,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