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不落下一戶一人,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顯然,“清零”是脫貧攻堅路上的方向,也是目標。眼下,臨夏市聚焦脫貧攻堅工作中的 “硬骨頭”、未脫貧人口、邊緣戶等返貧風險高的群體,紮實抓好脫貧攻堅任務掃尾、鞏固提升等關鍵環節,以“拼命三個月、大幹九十天”的作戰姿態,在全市範圍內強力推進脫貧攻堅掛牌作戰工作,以“一針見血式”的監督助推脫貧攻堅,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讓“歸零”音符奏響脫貧防返貧最強音。日前,臨夏市融媒體中心記者來到折橋鎮慈王村,對摺橋鎮脫貧攻堅掛牌作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走訪。
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位於折橋鎮北部,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3戶836人,貧困發生率68.08%。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今年以來,折橋鎮流轉農戶土地2054.9畝,採用高效農業,搭建鋼架拱棚4000個,用於西瓜種植,而流轉土地的農戶可以收到每畝1500元的租金。如今,折橋鎮大莊村西瓜苗繁育基地裡,小西瓜苗已經著急的“探”出了頭。
據瞭解,在基地打工的建檔立卡戶,除了每天的工資收入,只要在基地堅持幹滿六個月,就可以享受每人3500元的政府務工補貼,該基地目前已經吸納了周邊建檔立卡戶7人。馮學兒是大莊村2014年的建檔立卡戶,2015年順利脫貧,現在在家門口的西瓜基地打工,嚐到了產業扶貧“甜頭”的同時,實現了就近就業和顧家創收兩不誤。
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鞏固提升戶 馮學兒: 我們在2015年脫貧以後,黨的扶貧政策還是給予我們支持,現在,我們的大莊村蓋起了西瓜棚,我們每天上班9個小時,有80元的工資。在家門口打工,還能顧上家裡,這樣挺好的。
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兜底保障,扶上馬後再“送一程”,是解決這類群眾實際困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黨支部書記、主任 金玉麟:截止目前,我們大莊村只剩了六戶未脫貧戶,共十五人,這六戶中有生病的、勞力缺少的,都有特殊原因。像今天來的這戶人家,戶主是馬尕米(馬玉山),就我們大莊村來說是最特殊的一戶。
86歲的馬玉山一家有四口人,其中三人都是殘疾人,只有一個勞動力。幾年來,生活舉步維艱。如今,有了兜底保障政策,馬玉山一家和鄉親們一起住上了新房子,日子充滿希望,每天都是新的。
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未脫貧戶 馬玉山:共產黨的政策好,很是關心我們老百姓。
“拼命三個月、大幹九十天”戰打響以來,折橋鎮大莊村加強實時動態監測,對有可能返貧的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及時給予政策扶持,下好鞏固和防範兩步棋,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壓實兜底保障,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孔令揚:在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下,研究制定掛牌作戰的實施方案,採取重點作戰和巡迴作戰的方式,對全村六戶十五人未脫貧戶、一戶檢測戶和一戶邊緣戶進行重點作戰。
目前,大莊村貧困人口為6戶15人,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68.08%下降到目前的1.14%,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2410元上升到目前的6815元。
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以脫貧攻堅為主線,沉下來,紮下根,走進去,用心用腦用情,以問題為導向,分類施策,真抓實幹,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打不贏的仗,沒有啃不下的骨頭。脫貧攻堅進入最關鍵階段以來,臨夏市堅持把發展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把社會保障兜底扶貧作為基本防線,各級各部門始終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各項攻堅工作正有序有力地向縱深推進。
來源丨臨夏市融媒體中心
閱讀更多 掌上蘭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