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疫情的加持下更加寒光閃閃,是誰在瑟瑟發抖?

引言

新冠疫情無疑是今年的重大事件,其對經濟的影響也有目共睹,但是,同樣的環境、同樣的疫情,有的企業在死亡線上掙扎,有的卻正風生水起,真是冰火兩重天。我們嘗試透過紛繁複雜的表象,通過特殊疫情的影響,從更深層次解讀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而找到應對的思路和辦法。

一、奧卡姆剃刀定律是什麼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 、聖方濟各會修士 奧卡姆的威廉 (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疫情的加持下更加寒光閃閃,是誰在瑟瑟發抖?

規律提示我們,無論是做企業,還是搞管理,需要是存在的前提,效率是生存的關鍵。

今年的疫情,確實是來勢兇猛,對經濟的傷害也不可謂不大,導致許多企業陷入危機,但讓人奇怪的是,有的企業反而因禍得福,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受影響最嚴重呢?

二、什麼樣的企業難過?為什麼日子難過?

從被爆出的陷入危機的企業來看,通常有以下特點:

1、長期前景黯淡

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企業,本身就因為是化石能源,具有一次性消費的特點,再加上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汙染,原本就已經被認定為夕陽產業,太陽能利用、風力發電等正在逐漸蠶食傳統能源企業的市場,走向沒落本就在預料之中;再加上此次疫情,經濟短期內愈發低迷,國際原油價格隨即就在沙特“自殺”式增產的消息中崩盤,世界石油企業馬上陷入危機,美國的頁岩油公司也紛紛停產、倒閉。

可以說,這些企業本身就日薄西山,疫情只是加速了它們走向末日。

2、現有市場萎縮

疫情襲來,居民被困在家中,水陸空運輸停擺、生產停滯、餐飲娛樂等消費停頓、酒店旅遊停業,只有必要的生活必須品的供應和運輸得到保證。

在此影響下,餐飲業大量關店、電影院陷入困境、運輸業業績慘淡、旅遊行業閉門謝客,其實這些都在情理之中,對有的企業來講,只不過是短期損失而已,但是,對有的企業,可就沒有這麼輕鬆了,因為,疫情可能會導致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發生變化,比如,衛生意識會大幅提升,對一些衛生差、單純靠價格取勝的路邊攤、餐飲店而言,可能就意味著市場的大幅萎縮,即使疫情過去,仍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疫情的加持下更加寒光閃閃,是誰在瑟瑟發抖?

3、現金流枯竭

現代社會,很多企業講究資產使用效率,手中存留的現金很少,好像資金的使用效率很高,其實從另一方面講,抗風險能力也很弱,就更別說那些大規模舉債擴張的企業了,一遇到疫情,馬上慌了手腳,可惜為時已晚。比如爆出的因節奏及融資判斷失誤導致關門的明兮大語文、因資方撤資導致關閉的百弗英語、還有因燒錢無法再持續下去的呆蘿蔔生鮮電商。

沒有疫情,他們有的可能還能不錯地活下去,至少不會這麼慘,有的甚至還可能挺過這個階段,迎來大發展,但疫情一到,一切就都化為烏有了。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疫情的加持下更加寒光閃閃,是誰在瑟瑟發抖?

看到了面臨同樣的疫情,企業的不同表現,我們心中難免有很大的疑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三、剃刀理論的分析和應用

1、企業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奧卡姆剃刀”會幫你選擇

奧卡姆剃刀定律認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經濟社會,是由一個個經濟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就是企業。

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一個企業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價值?是否能在市場上生存,並不是取決於個人意願和個人的好惡,而是取決於一個規律,它就是奧卡姆剃刀定律,奧卡姆剃刀會幫你做出選擇,怎麼做會被市場淘汰,怎麼做又會被市場認可,符合奧卡姆剃刀規律的企業不但能生存下來,而且會逐漸發展壯大,而被奧卡姆剃刀無情剔除的企業,只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被邊緣化、被淘汰!

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歸根到底是因為它能夠解決經濟生活中的問題,才能在商品經濟的價值鏈上佔有一席之地。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疫情的加持下更加寒光閃閃,是誰在瑟瑟發抖?

比如,在早期的時候,一個服裝廠生產了很多衣服,由於傳統的銷售方式效率很低,工廠是沒法全靠自己賣的,因為不管是在商場售賣、還是在小店,甚至是擺攤,都會需要大量的銷售人員,工廠不是不想親自售賣,可實在是沒有精力呀!

於是,它只能整體批發到幾個大經銷商企業,比如我們熟知的華東總代理、省級代理、市級代理,還有小批發商、零售商等,一個銷售網絡會有很多人參與,工廠則會專心生產,因為這是它的強項,而銷售對它來講相對投入產出比很低。

傳統的低效率銷售模式,使得產業鏈很長,工廠只能專心於生產,不得不把相當大一部分利潤讓渡給中間的批發商、零售商,以幫助自己把產品送達到最終用戶;工廠對於最終客戶的喜好也無法準確掌握,因為它面對的是中間商,而不是最終用戶。

但是,時代在變,一切都在變,互聯網普及後,電商成為可能,工廠可以同時和很多客戶打交道,因此可以把商品同時直接賣給更多的批發商,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可以網上訂購、快遞發貨,換言之,中間商存在的價值就會大幅縮水,這樣,導致部分中間商被優化掉;甚至,工廠可以直接面對最終的顧客,把全部的中間商集體“解僱”,前段時間的小米不就是個例子嗎?當然,說把全部中間商都淘汰有些絕對,畢竟這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小米現在也是線上線下齊發力,但不得不承認,在這波互聯網科技衝擊下,許多僅靠傳統專營批發生存的所謂“一批”、“二批”都生意慘淡,勉強度日,甚至有些已經被淘汰出局。

我們原來熟知的貿易公司,在原來信息不發達的時候,在工廠和顧客之間起著重要的紐帶和橋樑作用,他們為工廠找銷路、為顧客找貨源,是經濟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當然,也從中獲利豐厚。

但是現代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足以讓工廠和顧客直接在網上“見面”,可以面對面交流,工廠甚至可以直接把商品同時推向全體顧客,還可以與顧客順暢交流,獲知顧客對於產品的意見、感受,甚至可以直接瞭解顧客對未來產品的期望和需求,如此精準的信息為指導自己今後的生產意義重大!而原來的中間商則被無情地晾在了一邊,效益下滑、乃至破產倒閉,就成為這些只靠傳統渠道謀生的中間商的唯一出路了。

2、“奧卡姆剃刀”讓無價值的企業無情地被淘汰

這些企業之所以被市場無情地拋棄,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沒有經得住奧卡姆剃刀理論的檢驗,在經濟交流中逐漸失去了原先賴以生存的價值,傳統的中間商和貿易公司,只是簡單地把生產和最終顧客串在一起,做的是“吃差價”的生意,現在源頭生產商和最終消費者“手拉手”,兩者把原先中間商賺的利益瓜分,賣的賣得更貴、買的買得更便宜,何樂而不為呢?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疫情的加持下更加寒光閃閃,是誰在瑟瑟發抖?

此時,奧卡姆剃刀定律終於顯出寒光,特別是在今年疫情的衝擊下,人們連門都不能出,又怎麼能指望顧客到傳統的中間商那裡去逛商場、串集市?可以說,在疫情的加持下,奧卡姆剃刀終於露出崢嶸,可憐那些只依靠傳統業務、只知道吃差價的中間商,只能在市場的寒冬中瑟瑟發抖!說發抖都是小事,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有可能!

經濟社會,講究的是互利互惠,一個不能給別人帶來價值和利益的企業,又怎麼能在市場上生存呢?

3、“奧卡姆剃刀”寒光下,企業的出路在哪裡?

在奧卡姆剃刀閃閃的寒光中,這些企業被市場無情地拋棄,等待它們的好像只有死路一條,那麼它們還能不能時來運轉、起死回生呢?

我們細想一下,這些企業之所以墜入深淵,最重要的還是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知道了原因所在,我們就會明白,這些企業要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就要重新找到自身的生存價值。

同樣作為中間商的沃爾瑪,沒有把自己簡單地定位於一個“吃差價”的“蛀蟲”,而是在千方百計為最終顧客謀利益,“天天低價”、“1、顧客永遠是對的;2、顧客如果說有錯誤,請參考第一條”,這樣的理念,讓顧客明明知道沃爾瑪也會從中盈利,也甘願在沃爾瑪購買,因為顧客它給自己帶來了最低價、最滿意的商品,認為沃爾瑪賺取的是合理的報酬,是它應該的的那一份。

大家都記得,當年馬雲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當時那些不可一世、認為自身地位固若金湯的銀行,不是很快就在橫空出世的餘額寶面前驚慌失措嗎?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疫情的加持下更加寒光閃閃,是誰在瑟瑟發抖?

變,是永恆的,不變,是相對的。對於企業,在外部環境已經發生鉅變的情況下,故步自封,企圖“以不變應萬變”逃避現實的企業,只有死路一條!

看一下此次疫情,別說是那些受疫情衝擊遭受損失的行業,就是在因此而收益的互聯網教育行業中,兄弟連教育照樣沒有躲過一劫,而釘釘、小猿教育卻蒸蒸日上,因此,疫情不是關鍵,充其量,只是一個催化劑而已!

想掌握更多財經知識,拓展財經視野、提升財經能力,歡迎學習下面的財經乾貨:


結語

俗話說,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做人要這樣;同樣,為別人、為社會創造價值,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奧卡姆剃刀,只在那些忘記了自身存在價值的企業頭頂寒光閃閃,在抱怨剃刀冷酷無情的時候,那些企業,那些忘了自己為什麼而生的企業,真的認真思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