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數據公司之「死」公信寶、聚信立、同盾、摩羯、橙子信用

1

國內的第三方數據公司們正在遭遇一輪前所未有的「清洗」。

從上週開始,全國範圍內已經有多家大數據公司被查。據自媒體新流財經報道,9月6日下午,多位業內人士稱,杭州大數據服務公司——魔蠍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疑似被相關執法人員控制。與此同時,魔蠍科技為合作方提供的服務已經停止,官網也無法登陸。

同一天,還有媒體報道,第三方數據服務公司聚信立發出通告稱,停止了對外提供用戶授權的運營商爬蟲服務。此外,還陸續有消息傳出,其他大型的第三方數據服務公司或停止服務、或高管被警方帶走。

這幾天,多位業內人士也證實了上述這些消息。昨天更新的情況是,知名大數據公司同盾科技解散了爬蟲部門。(注:所謂「爬蟲」,主要是指按照一定的規則自動獲取互聯網站點的數據、信息的一種方式,需在一定協議下才能合法合規獲取數據。)

一個在數據行業從業多年的朋友告訴我,眼下這一輪「大清洗」使得大部分涉及「爬蟲」業務的公司主動或被動地關停了業務,即便能活下來也必須要轉型,「基本只能服務於銀行和持牌玩家了」。

聽下來,有點像「來料加工」的意思。

不過,按照這個邏輯,不止是獨立的第三方數據公司,所有自身不產生數據(而又高度倚賴數據)的商業模式可能都將面臨艱難的處境。比如,金融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公司.....沒有數據的持續「餵養」,如何迭代各種模型?

所以,長期來看,這一次數據行業的「地震」,所波及的範圍可能比想象中要廣的多。在缺少了上游數據服務商以及其所提供的「白名單」、「黑名單」等服務之後,首當其衝的當然是那些缺乏風控能力的中小現金貸平臺們。

此外,如果仔細查看這些數據公司的合作伙伴名單就會發現,他們的合作對象早已不止於所謂的現金貸、P2P平臺,消費金融公司甚至全國性銀行都在名單之列。例如,上週就有媒體報道稱,錦程消費金融旗下兩款產品,疑似因供應商突然中止提供數據服務而暫停放款。

數據行業「餘震未了」,可以肯定的是,過去一些處於灰色邊緣地帶的數據生意正被攤在陽光之下,一刀切斷。

2

最近行業內人人自危,倍感惶恐。但實際上,第三方數據服務本身長期遊走在灰色地帶,風險由來已久,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無視,或者是遺忘。

此次監管部門對於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監管升級早有端倪。從2017年底開始,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標準委等部門就開始密集合作,針對國內大數據行業野蠻生長中的各種亂象展開各種行動。

新三板上市公司「數據堂」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9758.49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687.10萬元,公司對此的解釋為:

2017年大數據行業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國家和行業監管部門通過制定各種法律法規來規範大數據行業,尤其在徵信和營銷領域的政策趨嚴。公司原定大力發展的金融和營銷兩類產品與服務均未能較好開展業務,形成了較大程度的虧損。

而進入2018年以後,重點垂直行業的數據監管力度進一步提升。尤其是新金融領域裡,包括徵信試點、上市公司等都屢屢受到波及。

2019年,圍繞著「大數據」而密集發生的醜聞更是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先是「315」晚會上集中曝光的大數據黑色產業鏈,後有號稱擁有全國最大簡歷庫的招聘類數據公司——巧達科技被查,其利用爬蟲手段獲取簡歷中的用戶信息,然後將其變現,最終該公司36人被依法批准逮捕。

當然與此同時,一系列關於互聯網隱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監管辦法也相繼推出。今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佈了《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及《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徵求意見稿)》、《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等。

不難發現,與其他領域的監管整治不同,對於數據公司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從一開始就是最為嚴厲的,由公安部門直接介入。但即便如此也很難徹底肅清。

市場對於數據服務的需求旺盛,在線借貸行業的發展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隨著整個業態的進化——服務的下沉、效率的提升、場景的多樣、維度的增加,哪怕是銀行也在不斷開放與外部數據源的合作。如果上升到整個互聯網維度,需求就更加龐大。

可是市場中的惡性行為也是真實存在,並且越來越侵佔我們的隱私,影響公眾的日常生活。非法的信息採集、數據獲取、交易買賣每天都在進行。

隱私與服務、利益與道德,數據行業的博弈從未停止。

就像上個世界70年代美國的消費金融行業大爆發時、信用評分系統快速發展時,非法獲取用戶信息的行為層出不窮,於是有了《公平信用報告法案》、《公平信貸機會法》等一系列關於隱私保護的法規條例也開始實行。

一直以來有種聲音是說,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金融科技行業之所以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內的隱私保護、數據安全體系等尚不完善的結果,犧牲個人隱私換取便捷體驗使得很多行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但一個市場終究無法在這樣的亂局中獲得真正的成長。

3

大數據行業沒有百分百的「白」,這幾乎是一個業內共識。

從某個角度來看,第三方數據服務本身就是一個生於灰色地帶邊緣的產業。一部分業務長在陽光下,不斷獲得資本的澆灌,向人們描繪著這個行業未來會開出燦爛的花、結出誘人的果。但另一部分業務卻潛藏在地底,不斷在法律和道德邊緣試探。

從某個角度來看,潛藏在地下的數據買賣、清洗、交易支撐起了陽光下的「繁榮」,在過去幾年裡,許多大數據公司還獲得了資本的青睞,被碰上市場的風口,估值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

眼下的這一輪監管風暴和行業「清洗」還沒有最後的論斷,但是如果以最嚴苛的標準來設想,第三方數據服務可能最終會變成一個「偽命題」。

有一種說法是:數據是未來的「石油」,是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資源。過去數據行業在灰色地帶的試探帶來了整個行業的繁榮,犧牲隱私交換了便捷的體驗,一旦從源頭切斷這種可能,最終只有少數掌握數據的互聯網巨頭才有可能真正具備核心能力。

而一旦轉型為「來料加工」模式,在整個to B服務的賽道上,這些所謂的大數據公司們又如何與巨頭競爭?核心能力如何構建?如何支撐高額的估值?答案可能都並不樂觀! 除了持牌機構百行徵信及其8家股東外,想在個人徵信大數據領域混還要看國家的政策!百行大數據查詢平臺由百行徵信8家股東之一的鵬元徵信按國家合規要求打造,本人授權人臉識別,國際最高級別安全數據庫防止信息洩露,可放心使用!

第三方數據公司之「死」公信寶、聚信立、同盾、摩羯、橙子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