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理論學習骨幹專題培訓心得體會之四川省地震局楊航談學習的系統性

1月6日到10日,我有幸參加了由省直機關工委主辦、省委省直機關黨校承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青年理論學習骨幹培訓班”。為期一週的學習,各位專家為我們系統講述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此次培訓為“1+7”模式,即一個總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黨的建設、經濟、社會、文化等七個分領域的具體深入講解。感觸最深的是“體系”,社會主義各項制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系統性閉環。因此,本人將對學習的系統性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系統學習的必要性

在當下,信息的獲取便捷化,每天打開手機就有各種學習軟件,各種課程供我們選擇。通過網絡,我們學習變得很方便,與此同時,我們“被學習”往往成為常態。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更多的是別人灌輸給我們的,而非自主學習。因此,學習往往碎片化。青年同志由於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較大,更樂意接受輕鬆的學習方式。然而碎片化學習的弊端會在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顯現出來。比如,看待問題會傾向於表面化、簡單化,難以進行獨立嚴謹系統的思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來龍去脈。

此次培訓前,我也利用業餘時間對十九屆四中全會進行了學習,知道一些概念,但也僅僅是知道。通過此次系統學習,我深刻了解到國家治理體系是產生於歷史長河之中,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並面向未來發展。通過此次學習,我也認識到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並不是空洞的概念,是方方面面切實可行的。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在國家治理體系框架內,因此對於指導工作具有實際意義。

二、系統學習的內涵

系統學習的縱深。系統學習要考慮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而言,其廣度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方方面面,十九屆四中全會從黨的領導、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外交政策等方面概括了13條顯著優勢。這13條顯著優勢和13個堅持和完善之間形成了對應關係。從“歷時性”角度看,是國家治理的一個縱向延伸。從“共時性”角度看,這13個方面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繫的,而13個方面與整體之間又是一個枝幹的關係。因此在系統學習中,要注意由點到面再到點的學習。

系統學習的面向。系統性學習相對於碎片化學習,成效不會立馬呈現,有時候稍顯枯燥,需要長期堅持。因此需要培養長期學習習慣。在思想上,,我認識到學習是個人提升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學習的向度應該是向內而不應向外——努力找到學習的一個突破點,然後建立起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內在動能。所謂“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盲目跟隨外界潮流,往往會忽略自身學習的立足。系統學習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這是一種內化於心的主動。

三、系統學習的方法

一要明確學什麼。在行業分工逐漸細化的當下,少有人能窮盡各類知識成為全才。因此,專業化的學習比泛泛而學更加有效。作為機關青年幹部,要明確工作的政治性,也認識到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在系統學習上,首先要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加強經典原著閱讀。其次,作為黨員,要系統學習黨的理論知識、黨規黨紀,懂規矩、守規矩;再次,結合自身實際工作,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的重要論述精神,並將這些精神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二要依託單位平臺,加強學習交流。目前成立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為廣大青年職工加強理論學習搭建了平臺。俗話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自學基礎上,集中學習討論,促進交流、共同成長。針對某一主題開展學習研討,會拓寬思路,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此次培訓中各單位對開展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的經驗進行了交流。一些同志提出了較好的意見建議,比如走出去、請進來、開展專題講座、大討論和小範圍討論結合等方式都是可借鑑的。

三要用工作成效檢驗學習成果。弘揚理論聯繫實際學風,緊密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把研究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著眼點,決不能坐而論道、凌空蹈虛。學而行,學以致用、身體力行,把學習成果落實到幹好本職工作、推動防震減災事業發展上。

(作者系四川省地震局 楊航)

青年理論學習骨幹專題培訓心得體會之四川省地震局楊航談學習的系統性

來源:四川機關黨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