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一级上将都是什么来历,为何只有8个名额?

1935年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授衔,上将级别分为四级: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加上将(预备上将)

.

特级上将类似大元帅(蒋介石独仅此1人),一级上将类似元帅名额8人, 二级上将名额23人,中将加上将名额28人.现役上将名额不超过60,上一级别空缺.下一级别择优递补.

国民党一级上将都是什么来历,为何只有8个名额?

1935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8人被授予一级上将.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山西五台人,晋绥军首领,授衔职务:副委员长

冯玉祥(1882年—1948年)河北沧州市人,西北军首领,授衔时职务:副委员长

张学良(1901年-2001年)辽宁省盘锦市人,东北军首领,授衔职务:武昌行营主任

何应钦(1890年-1987年)贵州省兴义人,黄埔系首领 ,授衔职务:军政部长

李宗仁(1891年-1969年)广西临桂人,新桂系首领,授衔时职务:军事委员会常委

朱培德(1888年—1937年)云南省安宁县,滇军首领,授衔时职务:参谋总长

唐生智(1890年—1970年)湖南省永州市人,湘军首领,授衔时职务:训练总监部总监

陈济棠(1890年—1954年)广东防城人,粤系军阀代表,授衔时职务:军事委员会常委

国民党一级上将都是什么来历,为何只有8个名额?

1939年5月,因为一级上将朱培德病逝,继任参谋总长程潜递补为一级上将.

程潜(1882年—1968年)湖南醴陵人,湘军代表。授衔时职务:参谋总长

国民党一级上将都是什么来历,为何只有8个名额?

1945年抗战胜利,冯玉祥与张学良退出现役.空缺两个一级名额

,由白崇禧(1945年)与陈诚(1947年)递补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广西桂林市,桂系代表人物. 授衔时职务:国防部长

陈诚(1898年—1965年)浙江青田人,,土木系首领, 授衔时职务:参谋总长

国民党在大陆期间一级上将共11人,首次授衔8人,递补3人(程潜, 白崇禧, 陈诚).同时死后追晋一级上将者5人(刘湘,曹锟,吴佩孚,宋哲元,陈调元).

注: 死后追晋是国军传统, 追晋一级上将的5人中刘湘,宋哲元,陈调元3人1935年为二级上将, 曹锟,吴佩孚二人为特殊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