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好高考的专业、学校及位置的规划,志愿填报才不会慌!

我们知道大学本科专业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大类,仔细研究,会发现几乎每一个都有外人不了解的误区导致可能进入陷阱,而作为家长如果不提前规划,指望临时抱佛脚,到时候真的会进入误区哦!

事实上,高考志愿填报的流程,前提是充分了解专业内涵【专业名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考研方向、学科优势、专业排名、评价等级、成绩要求、性别限制、身体条件、能力要求及师资力量等】。

然后,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锁定一部分院校,再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最后才能确定专业与院校的最佳匹配。若成绩不具备竞争力,建议应放弃重点学科或优势专业的要求,毕竟鱼和熊掌二者兼得比较困难

在志愿填报中从来都没有最好的选择,考生和家长要的就是最适合考生的选择就可以。怎么找出最合适的选择?就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情况,相应地要搜集了解大量的材料。今天为大家介绍如何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大学和专业,以及志愿填报需提前了解的关键信息有哪些!

提前做好高考的专业、学校及位置的规划,志愿填报才不会慌!

1、选择大学...

填报性价比最高同时最适合孩子的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01:根据分数筛选学校

根据往年高考分数线的资料,家长们可以用红笔,把适合自己的学校一个一个勾选出来,并按照喜好排列出来。

02,深入了解所选学校,排除那些不喜欢的。

上网深入了解自己勾选出来的学校,排除那些自己不喜欢去的。比如,你刚开始觉得吉林大学不错,再一了解,那里太冷了,如果你不喜欢冷气候,那就排除她。

03,用数据更精确地确定那些能上的学校

往年的录取平均分和一本线(二三本以此类推)的分数差,以及在全省的录取位置,二者结合起来,对比你现在的分数和今年一本线的分差,通过对比,大致确定你能不能上。

密切关注心仪学校的招生政策。比如这个学校今年在本省和在其他省市招的学生有多少,在你所在的省招的学生占所招学生的比例,然后再根据一些数据综合分析,有关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政策规定,特别是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批次安排等,要及时认真掌握。

提前做好高考的专业、学校及位置的规划,志愿填报才不会慌!

2、招生计划和考生人数等情况

着重看各级各类学校在本地区分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以及各特殊类型招生形式分专业的计划数;本省院校、外地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全省今年高考总人数,各科类考生人数和录取比例各为多少,各层次各批次招生院校的生源计划,以及与往年相比招生录取比例的变化等。

3、了解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体检规定和感兴趣的专业

国家教育部规定,各招生学校必须以相应的形式,一般在阳光高考网或者院校本身的本科招生网公布,在此提醒,是学校的本科招生网,不是学校的官网。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并按公布的章程进行招生。这种章程是招生学校向社会的承诺,是与广大考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作的约定。

从章程中应该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

院校的概况,学校的类型(公办、民办等),办学基本条件,办学现状等。

招生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包括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某些专业对新生的限定性要求(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等。

收费标准,助学情况,毕业生就业途径。

其他内容。国家规定,招生高校在录取期间不得随意更改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的录取规则和承诺。

体检方面,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印发了《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高校可在这个《意见》基础上,根据本校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

提前做好高考的专业、学校及位置的规划,志愿填报才不会慌!

4、分析了解考生适合报考哪些专业,高考志愿填报一般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A、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性向特长等以心理因素为主的内在条件,这是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

B、考生及家庭对高校、专业的熟悉程度等客观条件;

C、根据考生体检结果和国家体检意见、高校对新生身体条件的补充规定,明确自己的适报专业和限报专业范围;

D、有关各选报专业的发展前景,如毕业生就业、读研等评价预测资料。处于怎样的竞争位置,估计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估计自己可能进入哪一层次的高校。

提前做好高考的专业、学校及位置的规划,志愿填报才不会慌!

提前做好这些准备,才会让你对高考志愿 的选择更有底气,更好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