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銀行卡,皇帝要怎麼給大臣們發工資?比現代還方便快捷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錢"都是我們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因為它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月之中最興奮的那一天就是發工資的時候,看著銀行卡工資到賬的時候,就想買買買。可是在古代,是沒有銀行卡的,甚至宋朝之前,連"紙幣"都沒有。

古代沒有銀行卡,皇帝要怎麼給大臣們發工資?比現代還方便快捷

而古代的官員的地域分佈那麼廣,數量那麼多,皇帝怎麼才能按時按量的把工資發給各類官員呢?難道靠馬車運銅板銀子嗎?恕小編直言,這個運錢的功夫,所出的人力物力還有耗時,大大多出了本來需要發放的工資水準。古代人為什麼要用最笨的方法呢?費時費力又費時間的,很明顯稍微有腦子的人都不會採用這種方法,那麼皇帝是怎麼把俸祿發放到各地大小官員手中的呢?

我國的俸祿制度源遠流長,而且我國有這麼多的朝代,每個朝代的俸祿制度都是不一樣的。商周時期官員們的俸祿都是官員封地之中的經濟收入,說白了,就是土地經營收入,國家會把土地給這些官員們,當然,土地所有權還是歸國家所有,只是所得收入歸個人。諸侯、公卿、士大夫根據等級佔領的土地數額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土地,那就淪為庶民。這些土地就是官員們的俸祿。

古代沒有銀行卡,皇帝要怎麼給大臣們發工資?比現代還方便快捷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穩定的土地俸祿制度肯定已經成了奢望,於是漸漸地就開始實行谷祿制。也就是說,把每個地區所得的穀物發放給官員們作為俸祿。

到了漢朝之後,俸祿制開始變得正規起來。這時候的工資制度就是形成了一個常規的制度,也就是說皇帝每次要給大臣發多少工資是固定了的。這個在我們看來好像很正常,但是在戰爭年代,這就是奢求。這個時候官吏的級別不同,所收到的俸祿也有所不同,具體則是實物與錢幣各半。

到隋朝的時候,俸祿主要發放的是粟,每發放一次工資就可以吃上半年的時間,還節省了自己去買米的時間。我們現在賺工資,說白了,不就是柴米油鹽嗎?所以小編還是覺得這種發工資的方式還是比較方便的。

古代沒有銀行卡,皇帝要怎麼給大臣們發工資?比現代還方便快捷

到了宋朝、明朝和清朝時期,發工資的方式可以說是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基本上是發銀錢和祿米。而改變的原因就是因為銀票的出現,再加上商品經濟的發展,各地銀莊多了起來。至於如何發放呢?這就有點接近於我們近現代了,由需要領取工資的官員,拿著相關的憑證前往當地的國庫部門自行領取。

京官自然拿著憑證往國庫領,各地的地方官則是根據當地的收入,一部分上繳國庫,一部分作為地方官的生活費。而這些領取的方式自然是由地方官拿著憑證在地方府庫裡面領工資。

這種又發錢又發米,偶爾可能還發點布匹的工資方式挺好的,極大地方便了官員和朝廷。畢竟,誰活著不是為了衣食住行呢?衣食住行都給你保障了,還能給你發那麼多錢,這種快捷又方便的方法小編十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