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原创: 佳鸣

红楼梦》写尽了幻灭。

贾府悲剧的结局早已点在开头,如同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那首《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许多人的希望以绝望告终,但有一个人在绝望中点亮了希望之光,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她刚一登场,我便被她的高情商圈粉,刘姥姥简直是一位沟通达人。

她第一次去贾府其实就是去“拉赞助”。流年不利,家徒四壁,她那个女婿狗儿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在那唉声叹气骂媳妇。

一般来说,姑爷和女儿吵架,丈母娘很尴尬。出于本性地护女儿、贬姑爷只能适得其反,火上浇油。刘姥姥却采取迂回战略。

她对姑爷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

她没有直接挑明姑爷思想懒惰,坐以待毙,反而为他的没本事寻找客观原因,只说他小时候得了父母的溺爱,把他害了。委婉地告诫他,种地确实应该是庄稼汉的本分,但是,生存更应是一个人的本分。

见姑爷情绪有些舒缓,她顺水推舟,接着说:“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

听到此,他姑爷不仅没又继续胡搅蛮缠,反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筹钱上了,听说刘姥姥要去贾家打秋风,他甚至提议让把她小孙子板儿带着,借以激发贾府怜老惜幼的爱心。

刘姥姥不仅阻止了一场无意义的争吵,而且还无形间消解了一个人的惰性,激发了他的创新意识,你说她高明不高明?

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对他人情绪细致入微的体察不是源于技术,而是出自悲悯的同情心,刘姥姥的这份同情在她搭救巧姐时凸显得淋漓尽致。

山雨欲来风满楼,王熙凤闻到了贾府大厦将倾的气息。她也深知自己疾病缠身,时日无多。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把她交给自己的老公贾琏?那个早就同床异梦的花花公子很有可能抛下自己的亲生女儿,另觅新欢;把她交给贾府的其他人?且不说众人都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即便是贾府真能平安渡劫,平日里貌合神离的亲眷们会如何对待巧姐?没有了父母的庇佑,她将如何自处?

王熙凤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刘姥姥。

无论是原版中巧姐最后险些被王仁、贾蔷、贾芸等人卖给一个外藩王爷,还是探佚版中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到青楼。巧姐身陷囹圄时,幸而刘姥姥前来搭救,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只为报答王熙凤当年的赠银之恩。

刘姥姥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粗俗,但粗俗中藏着智慧;她卑微,但卑微中饱含侠义。

与刘姥姥交集最多的人便是王熙凤了。王熙凤无疑是聪明的,正如兴儿形容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相比之下,刘姥姥甚至有点荒唐,浑身土里土气,满嘴村话俗语。

但是,聪明自有聪明累,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清贫自有清贫乐,王熙凤临终之时将自己亲生女儿的一生交给刘姥姥安放在山野间,过着清苦却平安的生活。

到底谁聪明?又到底是谁荒唐呢?

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或许,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版不同的《红楼梦》,有的人看见了爱情,有的人看到了政治,有的人看到了美食,有的人看到了诗词,有的人看到了信仰……

而我通过刘姥姥这个人物看到了善良。

曹雪芹刻画这个老妇人可谓用心良苦。在小说中,对于刘姥姥的定性,他放弃了以社会地位为依据的判断标准,因为这个标准往往被财富与权力左右。如果换成当时迎合权贵的写手,他笔下的刘姥姥可能只是一个受了贵族恩惠,未受教化的小人物。

但曹雪芹却将这个不值一名的刘姥姥写得虽身在繁华之外,但内心入世达观。他运用的是善良为依据的判断标准,强调一个人内心的价值,强调的是爱与拯救的力量,这个标准超然物外,却直抵人心。

也正是因为这个标准,烈火烹油般热闹之处的灵魂可能是孤独的、渺小的;而那些遗忘在社会角落里的小人物却可以显得很高大。

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这些小人物,可能是《月亮和六便士》中倾听内心深处的召唤,奔向自由的斯特里克兰,可能是《一个人的朝圣中》给予友人希望,实现自我救赎的哈罗德,也可能是《猎人笔记》中那些平凡地生,平凡地死的农民们。

曹雪芹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他没有像一个说教者一样简单粗暴地宣扬他的道德立场,而是运用高超的叙述技巧和对人世细微的体察,让读者在阅读中认同他的判断,禁不住一有闲暇,就沉浸在他构筑的故事情境中。

当我们随着刘姥姥的视野见证贾府的兴衰荣辱后,我们自然能学会分辨和躲避贪婪、狂妄、傲慢等人性的暗礁,学会去欣赏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和美德。

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这样的判断同样让我们珍视自己的善良。

封建社会后,贵族和平民间泾渭分明的界限被打破了,但成功者与失败者这两大阵营悄然形成并对立。人们争取成功靠出身,更可以靠自身。许多人眼中只有赢和输,却对善良越来越钝感。物质充足的人们反倒没有了像刘姥姥那样身在低处,却乐天安命的气定神闲。

整个世界每天都在通过媒体宣传着超级英雄们逆袭而上、打破平凡的故事,又有几个人发自内心地认同像刘姥姥、阿甘那样傻人有傻福的人生观呢?

回头看《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她虽历经坎坷磨难,是世俗眼中的失败者。但看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的她乐观、坚强、善良,纵然平凡亦生辉。

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美国心灵女王奥普拉曾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说:

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如果你感到痛苦,你要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让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决定自身幸福的,从来不是地位、财富,而是善良。

或许,这也是曹雪芹透过那“满纸荒唐言”,借助刘姥姥,告诉我们的立身之本吧。

这个世界上,或许一切都会缺席,但是善良从不缺席。

-END-

立即下单,即可享受8折优惠(包邮)

是她,点燃了《红楼梦》的希望之光

实习编辑:方小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