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香港八九十年代是影视,歌坛的黄金时代?

粤韵悠扬


曾几何时,港产片是如此的辉煌......

香港电影制片业十分发达,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也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早在19世纪末电影技术开始传入香港,至1930年代之前,还是“默片”时代。

1923年,黎民伟(黎姿祖父)等,创办了第一家港人制片公司,而在以后他也获得“香港电影之父”之称。至50年代之前,由于受到时局等影响,香港电影产业波折不断。 但也打下了基础。

到50-70年代是为起飞、高速发展的时期,主流为粤剧、古装武侠等,也推出了不少国语片。

1959年香港粤剧电影《帝女花》

在50年代后期,“邵氏电影”兴起, 开始成为当时香港影坛一大主力,60年代后,由张彻、胡金铨等助力下,将邵氏的武侠片带入辉煌期。光60-70年代末,其产出超过五百部,大约占其所有作品七成。主要人物代表有四大导演(李翰祥、胡金铨、张彻、楚原)及狄龙、姜大卫、王羽等。

早期“邵氏电影”中的部分经典作品

当然,此时期不仅仅为邵氏一家,如“长城电影”等。如“长城电影”等。而此时期活跃的演员代表有:任剑辉、林家声、曹达华、“粤片四小生”、狄龙、姜大卫、王羽、于素秋、“长城三公主”(夏梦、石慧、陈思思)、林黛、尤敏、陈宝珠等等。

——七 十 年 代

大概从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中,造就了其“黄金时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70年代“嘉禾电影”开始兴起,也一跃成为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之一,与邵氏逐鹿香江几乎一度成为香港电影代表,先后栽培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梅艳芳、张曼玉等巨星。

早期“嘉禾电影”部分经典作品

而李小龙把中国功夫文化带向西方,也给香港电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创造了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日后的洪、成、周、梁等巨星也深受其影响。

李小龙英年早逝,或认为其后继无人,不过成龙算是未辜负其艺名。(其艺名之意是成为下一代李小龙,或在整体上已超越了李)

在70年代中期后,许氏兄弟崛起,开创出独有的喜剧风格,大受欢迎,也促进了日后功夫喜剧的产生。同时袁和平、许鞍华、徐克等导演兴起,如袁和平执导的《蛇形刁手》、《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基调。

两部皆为成龙主演,成龙大哥的搞笑风格也是很独特滴~

《醉拳2》也很有意思,刘家良和梅艳芳都是亮点,尤其是成龙对刘家良一句“我们母子三人打死你”,太逗了~

此时主要演员代表有李小龙、许氏兄弟、成龙、洪金宝,及之前的姜大卫、狄龙等。

(林青霞也曾与邵氏合作出演《金玉良缘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若干人物代表或影片

在7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新浪潮”兴起,电影的题材、类型、风格、反映等突破了以往传统,同时富有个人色彩(如导演、演员等),翻开香港电影新的一页。

——八 十 年 代

到了80年代嘉禾与新艺城、德宝三足鼎立, 新艺城由麦嘉、黄百鸣、石天于80年创办,德宝则为84年洪金宝、岑建勋创立。(新、德均于90年代结业或解体)

嘉禾继续以成龙为头牌,如《A计划》《警察故事》《奇迹》等,几成为成龙的颠峰时期。

新艺城一度吸引了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等,代表作品有最佳拍档系列、“开心鬼”系列、(嘉禾则以“五福星”对抗“最佳拍档”)《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搭错车》(《搭错车》一曲《酒干倘卖无》广泛流传)以及周润发或张国荣的《英雄本色》、《监狱风云》、《倩女幽魂》等。

德宝凭洪金宝的《鬼打鬼》 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又有《等待黎明》、《双龙吐珠》、《猛鬼佛跳墙》、《痴心的我》等。

《痴心的我》算是张学友与罗美薇的定情之作,陈慧娴少有的客串。

而周润发、任达华、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梁家辉、吕良伟、刘青云、甄子丹等等,皆出于“TVB”的训练班,他们中大多数起初活跃于电视剧中,80年代中后期开始转向影坛。(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60年代由邵逸夫等人创办)

值得一提的是,89年电视剧《盖世豪侠》中周星驰也奠定了其日后搞笑风格的基调。

林正英式的灵幻、僵尸风潮也兴起于80年代中期,开启了香港的“僵尸大时代”,少时我们对僵尸及对付僵尸的手段、符箓等了解也大多源自于此。

每次看到这一段都笑得不行~~

与70年代“新浪潮”相比,80年代更走向“明星包装”,类型也趋于稳定化。80年代初创办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第一届最佳影片为《父子情》,最佳男女主角为许冠文、惠英红。84年梁家辉凭《垂帘听政》成为最年轻的影帝)而到了80年代后期,向氏兄弟的“永盛”也开始崛起。

主要的导演等

——九零年代前后

“永盛”凭《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成为90年代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

90年代初前后,“双周一成”雄踞香港影坛,更成为香港电影票房的有力保障。而90年,刘镇伟、周星驰的《赌圣》大破纪录,开始周的票房神话。

——————

90年初周的四连冠:

90年《赌圣》、《赌侠》冠亚军,星仔变星爷;

91年《逃学威龙》冠军,成龙《飞鹰计划》亚军;

92年《审死官》冠军,季军《鹿鼎记》;

93年《唐伯虎点秋香》冠军。

——————

87年刘镇伟凭《猛鬼差馆》受到关注。

此时期,香港电影仍为百花齐放。也出现了王家卫、张婉婷等新一代导演,如张的《秋天的童话》、《八两金》,王的《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等。

而《笑傲江湖》则被称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为徐克、胡金铨、程小东、许鞍华

等六大导演共同的结晶,另一经典之作为《新龙门客栈》。

主要的一些导演等

此时期,我们熟悉的影星代表数之不尽,也就不再细细赘述了。而除了众多大牌明星等,还有许多二线或经典配角、甚至“跑龙套”的等等,他们往往也是身兼多才,无论幕前幕后,率性而创、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徐克、袁和平、刘镇伟、王家卫等早年客串过不少电影或担当配角,他们的表情也是十分丰富,演技“爆表”。《最佳拍档2》中的“疯探FBI”,《猛鬼差馆》中的警员和探长,《神经刀与飞天猫》中的“打不死”等,徐克戏份较重的在《打工皇帝》,刘镇伟比较经典的是《大话西游》中的菩提老祖、戏份

在90年代中前基本稳定了六大类型,即喜剧、武侠功夫、警匪黑帮、灵幻妖魔鬼及文艺、情色,其中喜剧因素贯穿各大类型。

喜剧以许氏兄弟、周星驰、王晶等为代表;武侠功夫以李连杰、“七小福”、杨紫琼、林青霞等为代表;警匪黑帮有成龙、李修贤、周润发、吕良伟等;灵幻妖魔鬼有林正英、午马、钟发、王祖贤等。

都说洪是史上“最能打的胖子”,其实他也是“最会搞笑的胖子”~

90年代后期以后,虽然也不乏一些好作品, 但整体上港片在走下坡,西片逐步抬头。

在00年代后,甚至也只能靠往日的前辈、二线或“老生”支撑着局面,导演如杜琪峰、许鞍华、徐克等,演员如甄子丹、张家辉、郭富城、刘青云、林家栋等。其“黄金时代”难再延续!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一些女影星代表

男星中,如“双周一成”、洪金宝、许氏兄弟、李修贤、张国荣、刘德华、李连杰、曾志伟、林正英、张学友等等。

96年许鞍华执导的《阿金》为一部“电影特技人”影片,杨紫琼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对于我们观众了解那会香港电影拍摄中背后的心酸故事很不错,另外还有成龙自导的纪录片《成龙的特技》。


西门傻乐很高冷


1.文化和经济名列前茅,内地政府推动向香港学习,

虽然当时的香港没有回归祖国,但娱乐行业的兴衰跟经济运行紧密相关,当时的香港可以说文化和经济都非常的发达,可以说是当时全球排名前列的城市,而当时香港文化在内地的兴盛跟当时的内地政策和形势有极大的关系; 当时香港是整个内地市场的学习榜样和经济港,内地号召向香港学习先进经验的方位也进一步推动了香港文化对内地的深入影响,很多的影视经典和歌曲都是当时最兴盛的,整个都是一种仰视的态度,愈发显得光明万丈。

2.整个娱乐界人才辈出的时代,像很多经典的影视以及歌曲都是在80年代90年代出现的,当然这和六七十年代的喜剧和动作演员的代入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李小龙在70年代的时候,轰动了整个香港以及全球,80年代,90年代是整个娱乐界最辉煌人才最多的时候,可以说整个香港有名气的人都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像双周一成,四大天王,生活同样还有很多很多,那时候的演员都成了现在的一线演员,他们都成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符号,像双周一成尤其是周星驰和成龙直到现在仍然是票房的保障。

现在经济形势变了 内地经济的发展 也带动了娱乐文化业的发展,两者经济地位的转变自然也就扭转了娱乐业的地位。 大家欣赏眼光的提高和本身娱乐底蕴的增加,再高超的娱乐水平也不会让大家形成当初的那种仰望姿势了。 经典 流行 火爆 都是有相对性的。不是他们不好了 是我们更有见识更有欣赏水平了。


豫见就乐


这是因为在这个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天王巨星级的人物。

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歌坛,有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等已成名的巨星,同时也有了新生代的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黎明等四大天王的诞生,形成了新老交替,交相辉映的乐坛盛景。

在影视方面,随着新生代明星的加入,以及香港导演的推陈出新,形成了很多有香港特色的影视剧,同时也打造了一批出色的演员,很大更是日后影帝级的人物,像梁家辉、梁朝伟、周润发等等。

所以说,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确实是影视和歌坛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