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疫情嚴重,亞洲一些國家也在對大米管控,大米價格會不會失控?

吐槽情感小袁


最近,大家的心情一直圍繞著疫情和股市的波動,如同坐過山車起伏不定。今天我們來聊點其他的。那就最近出現的另外一個爭議性比較大的話題,全球範圍內的糧食生產安全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一旦出現糧食危機,後果是極其嚴重的。世界各國因受疫情影響,民眾開始囤積糧食和日用品等生活物資,多國政府也相應地開始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

根據報道顯示,世界上第3大大米出口國越南和第9大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開始限制出口了,俄羅斯植物油聯盟也已經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而世界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的出口也已經放緩。截至2020年3月26日,已經大概有5國宣佈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

從全球糧食問題上來看,非洲蝗災,貪夜蛾的爆發,本身就會對全球糧食生產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南半球的糧食供給在旱災洪澇輪流摧殘下,可能會出現相對緊張的局面。並且,在這樣一個節骨眼,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也給糧食問題雪上加霜。目前情況看,疫情在今年夏天還不能徹底結束。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加劇全球糧食問題,可能在小範圍內會有糧食短缺的問題。

回到國內,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我國春耕並沒有體現出顯著影響。在如今汽柴油價格暴跌的前提下,農耕機械化使用成本降低不少。如果沒有特別嚴重的自然災害,出現糧食短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作為主糧的水稻小麥,目前來看暫時沒法判斷。但是即便減產,也不會很嚴重我國有非常充裕的備戰備荒儲備量。

或許有人要說,最近,就已經有一個很明顯問題出現,各國對糧食管控已經提上日程。各國都相繼發出停止出口糧食的警報。越南海關宣佈停止各種大米產品的出口,哈薩克斯坦開始限制主糧出口,管控糧食這個信號已經是很明顯了。

這裡有人會說,中國人口體積龐大,為了解決吃的問題,現在有很大一部分糧食需要依賴進口。除了大米,小麥。還有就是大豆,玉米。由於我們高度依賴進口,現在很難確定未來走勢。小編順便說一句,每個人少吃一塊豆腐,大豆緊缺的問題就可以節約不少豆子。

大量囤積糧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一是沒有專業的儲存條件。糧食放上半年,管理不善生的蟲子就很難解決,第二個原因是民生需求,國家肯定會放糧。目前雖然我國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但是主糧還是可以保證自給的。

總的來說,今年我國並不存在糧食危機的大風險。世界整體上也不會。東非局部會。從供需角度看,不存在恐慌性囤積的必要性。說白了就是一些人的恐慌心理作祟,導致大家跟風。像2011年日本海嘯引起的搶購食鹽,實際上中國的食鹽根本都不需要儲備,開大馬力開工的話,一天的產量足夠大家吃上一年的量了。

因此,恐慌情緒是一個唯一值得我們警惕的敵人,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希望我們能夠萬眾一心,共同應對杜絕恐慌跟風式的囤積。所以,大家請嚴格記住:我們只需要嚴防恐慌。物資本身是不會有大問題的,無論是糧食還是別的生活必需品。囤糧真的是沒有必要。(西北一匹狼)


大河塗塗


先說答案:絕對不會。理由是:

1.我國是產糧大省,具有非常多的耕地,也種植了非常多的糧食。我們的糧食也還能出口。

2.我國政府有儲備用糧,足夠供應1~2年。所以,即使種植跟不上儲備用糧也可以派得上用場。所以市場上糧食價格上漲的話,政府就會拿出儲備用糧投放市場,以平抑市場價格。

3.雖然,我們也進口國外的糧食,但是國外進口的糧食自己的產能相比,不具有可比性。而且進口的糧食主要不是用在飲食上,是用在工業、農業用飼料等行業上。所以即使不進口外國的糧食,也對我們的糧食市場構成衝擊。

4.我們大米的市場價格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指導而形成。受外部環境的衝擊較小。

所以,我們看到即使外國市場大米價格飛漲,即使外國不像我們出口大米,也不會對我們的大米價格構成實質性的影響。


深圳農業人老張


不會的!

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糧食加工企業生產量降低,不能及時滿足下游供應商的訂單。

由於疫情的影響,運輸企業也受到無法及時運送糧食到供應商的指定地點。

中國糧食儲備充足,能夠滿足人民的需求。中國耕地有保護紅線,保障糧食供給。

我國進口糧食,是基於雙方貿易的需要,是調劑人民多樣的口味需求,所以亞洲一些國家對大米進行管控,是對疫情的一種過度反應。越南停止糧食出口中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重啟糧食大量出口中國。

所以我國大米價格不會失控,只是疫情期間,有人屯糧的話,超市大米價格就沒有打折的現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