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裡的姜維?

小小嬴政


姜維是三國後期蜀漢第一名將。他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為蜀漢奮力拼博,在歷史上留下了光彩動人的篇章。

姜維是甘肅天水人,原是魏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臨天水關,經過交鋒,姜維歸降蜀漢。諸葛亮非常器重他,將之視為自己的學生和接班人。

姜維初戰,便遇上了趙雲。趙雲是三國頂級戰將,此時雖已年近七旬,猶力斬韓德等武將,勇武不減當年。但與姜維交戰,卻難分勝負,且姜維仗著年輕,越戰越勇。令趙雲暗暗吃驚。經此一戰,姜維的英雄形象躍然世上。

在諸葛亮和蔣琬費禕相繼去世後,姜維成了蜀漢的軍事統帥。為了繼承和實現諸葛亮的遺志,他連續發動了九次北伐,創造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尤其是在鐵籠山一戰,他兵敗隻身逃跑,箭矢盡失,只剩一張弓。魏國_名將郭淮緊追不捨,他虛張弓射郭淮,如此再三。郭淮知姜維無箭,以箭射姜維。姜維閃身躲箭,伸手將箭接住,返身回射,將郭淮射死。一這堪稱是神來之筆!

然而,儘管姜維智勇兼備,無奈蜀魏實力相差太大,蜀國兵微將寡,又有宦官黃皓在背後掣肘,而曹魏方面先後有司馬懿父子和鄧艾、鍾會等一些傑出人才,姜維北伐終歸失敗。到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以後,姜維仍想力挽狂瀾,挽救蜀國。他假裝投降鍾會,策動鍾會造反,想借此使蜀復國,用心實在良苦。但由於機密洩露,魏軍譁變,功敗垂成。姜維與鍾會、鄧艾同歸於盡。

姜維和諸葛亮一樣,儘管北伐未能成功,但他們那種為國家奮力拼爭,不死不休的精神,是可歌可泣,光耀千古的。

歡迎點評。


野草的沉思


姜維是蜀國後期最可憐的人

先來回答問題,如何評價為蜀國戰到最後的姜維?我的回答是,姜維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但是生不逢時,他成了蜀國後期最可憐的人。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

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他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後,姜維的確成為了蜀漢最後的支柱,但是他很可憐,堪稱蜀國後期最可憐的人。他是蜀國最可憐的人本有變世之能,只可惜生不逢時,終成悲情英雄。

說道姜維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這個人其實在蜀國的後期還是真的挺厲害的,可以說集合了一人之力算是又延續了當時蜀漢的生命,但是姜維卻一直被說成是悲情英雄,那麼有的人要問了,為何說姜維是悲情英雄呢?而且還有人一直覺得姜維十分的可憐,這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下面我們可以仔細的分析看看這個姜維到底可憐在什麼地方吧。

說到姜維就不得不說姜維的父親姜囧,姜囧本是天水郡的功曹,後來這個地方有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最後戰死,姜維因此也在天水這個地方做參軍,姜維本身也非常喜歡鄭玄的經學,所以不僅僅是為人處事,在軍事方面也是很有心得的。

話說時間到了228年,姜維悲劇的時刻來臨了,諸葛亮出祁山,這個時候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跟隨天水太守馬遵在到處巡查,馬遵這個人知道蜀漢大軍來了,這個時候各縣也都響應了蜀軍,所以馬遵也懷疑姜維是有異心,於是就扔下了姜維等人自己先逃跑到了上邽這個地方,結果姜維一個勁的追啊,最後追到城門口,發現城門已經關了,叫門也不開。沒有辦法的姜維又跑到冀縣,冀縣的人也不放姜維進城,這個時候的姜維就十分的尷尬了,其實姜維話說當時不想投降諸葛亮的,想死戰,但是姜維的部下也說了,為了不信任的你的主子戰死值得嗎?所以最好姜維就投降到了諸葛亮麾下了。

諸葛亮對姜維是提拔有加的,最後做到了中監軍徵西將軍,諸葛亮病逝之後姜維做到了右監軍輔漢將軍,之後就是姜維開掛的一生的,但是每次姜維出征都會遭致費禕等人的制裁,所以帶兵人數都不過五萬,但是姜維還是把羌胡等地收復的服服帖帖的。

之後就是北伐了,和曹魏打得有來有回,話說大勝三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但是蜀漢內部的黃皓一直在弄權,也有很多人反對北伐,所以姜維最後也是回鄉屯田,直到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才出來守衛劍閣,鍾會對劍閣久攻不下,還寫信給姜維讓他投降,但是姜維不肯,鍾會其實已經撤兵了,但是這個時候的鄧艾又去偷襲了綿竹擊破了諸葛瞻,劉禪這個時候竟然投降了,沒辦法姜維也只能跟隨投降。

這姜維的悲劇時刻又來了,姜維本說投降鍾會之後,魏蜀二國就這樣了,可以結束這麼多年的紛爭了,但是姜維不死心,還勸說鍾會殺魏國將,因為姜維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的,鍾會這邊也一邊陷害鄧艾,一邊也準備起兵造反,但是最後事情敗露了,最後投降到鍾會麾下的姜維等人也是受到牽連,全部被殺害,鄧艾也死了。

看完姜維的一生,我們也不勝唏噓啊,這個姜維其實還真的是慘,真的可憐,本來以他的學識在曹魏也是有很大作為的,不管是文化素養,軍事素養還是對待百姓部下都是有自己一套合理的方式的,但是可惜可惜就可惜在遇到了馬遵這一行人,無奈投降蜀漢,在蜀漢也可以匡扶漢室發揚展現自己的才智,可惜就可惜在蜀漢的宦官總在弄權,其實也不太相信姜維這個人,最後更加悲劇的是投降到了一位即將造反的人的麾下,本想借鍾會之手殺盡魏將,再殺鍾會,最後復興蜀漢,可誰又知道事情敗露,最後被依舊被殺頭,還被破了屍體。

這裡總結姜維的戰鬥的一生。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姜維這一生,還真的是坎坷,悲催,從小沒了父親,之後又被冤枉投降和母親分離,姜維這個人是真的好可憐的一個人。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姜維,明知大勢已去仍然執著逆流而行,他是蜀漢最後的光!

總會有一種人不在意生活的蠅營狗苟,心中永遠都是理想,不自量力地為此努力,死了也不肯鬆手,各個朝代都會有那種試圖以一己之力抵抗歷史洪流的人,死的悲壯,讓人心懷敬意。今天說的就是蜀漢最後的光——姜維。

▲姜維劇照

姜維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父親原本是天水郡的一個小吏,為了抵抗邊境民族侵襲而死。後來姜維做了曹魏的一個小吏,姜維和諸葛亮的相遇實在巧合。當時諸葛亮出祁山,派遣馬謖鎮守街亭,誰知道馬謖只是紙上談兵,不會因地制宜,讓北征失敗。戰場附近的曹魏官吏早早逃跑,姜維想回到城池保命,結果城池緊閉,諸葛亮順便把姜維一干人等招降帶回蜀地。

這個巧合,讓諸葛亮撿到一個寶,他覺得姜維是可造之才,不理會身為曹魏官吏的身份,悉心教導,將自己的本領相傳,這讓姜維十分感動,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這份無條件的信任成為了姜維心中不滅的火焰,不管外界的環境如何變幻。

▲諸葛亮和姜維劇照

諸葛亮死後,姜維扛起了北伐的大旗,姜維先後北伐十餘次,有一次勝利巨大,殲滅曹軍萬餘人,是所有北伐之中成果最大的,原本可以一鼓作氣擴大優勢,但是由於長期作戰,頻繁打仗,導致後方經濟吃緊,糧草不夠,不得不停止。在諸葛亮死後,後方大本營出了很大問題,宦官專權朝堂不穩。劉禪廢除諸葛亮時期行政方式,讓主事人費禕疲於應付,後來老一輩政治人物死後整個政權發生動盪,迫使姜維只能加緊北伐事宜。

姜維是蜀漢最後的脊樑,疲敝之地,率領面有菜色的士兵對抗身強力壯的曹軍。將領上曹軍有鍾會以及鄧艾,姜維只能苦於應付。最後鄧艾奇襲成功,迫使劉禪投降,浴血奮戰的姜維怒斥地說,我都已經準備為國捐軀,現在卻讓我投降?即便是投降曹軍,姜維也不放過任何可以重振蜀漢的機會。遊說鍾會反叛,即便最後失敗,還是用自己的生命搭上了鍾會和鄧艾,死的悲壯,讓人心懷敬意。

▲姜維劇照

在北伐過程中姜維的確有很多問題處理不好,常被人詬病北伐太過於頻繁,但是隻為了與諸葛亮惺惺相惜,自己的理想,正面面對這麼強悍的對手,五六十歲的人,一輩子物慾上沒有什麼要求,遇見諸葛亮之後執著蜀漢了幾十年,忠心耿耿,這樣的人才是蜀漢的脊樑,士為知己者死,讓人敬佩。蜀漢最後的光,光滅了,漢也就消失了。

分享有趣有料的歷史故事和觀點,我是醉愛談歷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