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比之下哪個更重要?

一元書醬


我們總是說,要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進行,才會真正的收到實際的效果。近日來,我忽然產生了一種認知,那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道德人格以及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近乎絕對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個孩子的道德人格以及價值觀是通過家庭教育形成的。而學校教育是文化知識和技能教育,使孩子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學識的人。當然,這並不是說,學校教育就沒有必要開設道德品質課程,但要清楚的知道,瞭解道德品質文化和知識,而道德人格以及價值觀的養成還需要通過家庭教育來實現。我們不能夠人為地擴大學校教育的功能,把一切都試圖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而把一切有關孩子的問題,都要學校來承擔責任,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要把家庭教育應該承擔的責任還給家庭,這樣才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也才能收到實效。當然,社會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易簡齋


一位父親問兒子:“你記憶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斷是什麼?”

兒子毫不遲疑地說:“是那個晚上,我參加完同學聚會,你來接我回家。在路上,你停下汽車,幫我捉螢火蟲。”

事情如此普通,這位父親己經不大記得了,卻成為兒子最美好的回憶。兒子當時知道父親很忙,原以為不會停車的。這是父子倆在一起的美妙晚上,父親的行動,等於在對兒子說“我愛你!”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真愛,是無意間流露在行動上的。有時大人自己也沒覺察,但孩子能感覺和享受到這份愛意,並因此獲得一份終生受用的幸福感。

學校教育,我是一個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喜歡在上課時,講一個小故事引入課文。有一節課,即使時光飛逝十幾年了,我依然記憶猶新:我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點,叫同學們往圓裡裝自己喜歡的東西。結果有一套房子,還有一個球……全班只有一個同學回答了,有無限的可能,比如那是一個句號。

這節課裡,我想讓同學們學會轉換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很多老師記憶深刻的,往往不是書本里的內容。而是在老師心裡,每個人都是一個小點,老師本身不是學生,只是教大家握筆書寫繪畫學生自己人生的人……世間可以有相同的點,卻不會有相同的人生。

這就告訴我們,學校教育儘管是統一管理,統一行動,可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整齊劃一的成績出現,只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一點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一致的。


叢林一棵樹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最早教育,認識世界、瞭解世界、適應世界的啟蒙教育,也是終生教育。學校教育是階段性的文化課、社會知識的習得與提升的教育管理,在孩子的教育中至關重要,起決定作用。二者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的,從現代高度發達的社會來看,學校教育重於家庭教育,學校一定程度代表社會導向,更多引導孩子三觀形成,只要家長不是極端特別思想,孩子都會隨學校主流思想發展。因此,建議家庭教育更多服務服從學習教育,看清自己的補充地位和具體的必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