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創作詩詞還有必要講格律平仄和韻腳嗎?

觀象齋主人


太有必要了!古典詩詞,講究的就是格律平仄聲韻,它的美、它的特徵也在格律平仄聲韻,這道理跟社會流行的菜系一樣,川菜浙菜,各有所愛,各有各的做工和食眾,你可以喜歡川菜的辣,他也可以嗜寵浙菜的甜,這是沒什麼的,誰也不能強迫別人必須去做、吃哪一種菜,這也叫多元化。但是不管怎麼多元,你也不能掛羊頭賣狗肉。川菜不辣,還是川菜麼?浙菜不甜,還叫浙菜麼?古典詩詞不講格律平仄韻角,還叫古典詩詞麼?你硬要說它是古典詩詞,那就是胡說八道。結論:格律自由,古詞今詩,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儘管去喜歡,去創作,沒人要強迫你,沒人要改變你的喜好,但是,千萬別半通不通的胡謅幾句,也要硬說它是什麼格律詩詞,那叫可笑!





我說無名


詩詞格律自古代傳下來有它特定的韻律美、迴旋美,這是古人千百年來探索的經驗,所以我認為作詩對於格律平仄跟韻腳還是很有必要的。

詩分為古體詩跟近體詩,而近體詩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格律詩,因為其平仄運有一定的規律,所以被成為格律詩,而古體詩不如格律詩那麼嚴謹的需要一定的平仄格律,而格律詩則需要一定的平仄規律。

寫詩的話有兩種格式,可分為“新韻”跟“平水韻”,現代讀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而是古代是《平水韻》分為“平上去入”,如果我們現代人按照《平水韻》的韻母表去檢查古人的詩是否合韻律就會發現它基本上是合律的。另外擴展一點,填詞的話也是分為兩種“新韻”與“詞林正韻”,兩者切忌不可混淆。

其實詩友所說的限制等等,格律並不是死的,就算格律用錯了,但可以用“拗救”的方式就行糾正,大家所說格律限制太多是因為不瞭解詩詞領域的創作,如果真正對詩詞領域有一定系統的初步的瞭解的話,差不多就是一個大體的框架,就像生活在現代生活中的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一樣,平常稍微注意一下便可避免,而不是像我們想象的多麼難,有太多的限制,詩詞創作格律還是很靈活的,前提得有一定的基礎,對詩詞領域的整體的瞭解,瞭解它的規則。

拗救是一種很好的作詩手段,可以極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原有作詩的情感、意境而不至於被平仄當格律條條框框所限制。

往往現代網絡上有一些“搜韻網”、“詩詞吾愛網”格律檢測等等,可以檢查出一首詩是否合律。確實,這些往往給我們省下了很多的時間,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隻能檢測基本格律的詩,一些變體、經過拗救的詩詞就無法檢測出了,我也建議初學者不要太依賴這些機器,不然會限制自己的創作,詩詞創作不僅僅有格律,還是有很大靈活性的,就像法律法規平時只有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可避免,詩詞拗救的方式千變萬化,所以這些機器是檢測不出的,接下來我就談談最常見的三種拗救方法,這裡就以五絕為例:

  1. 本句自救:本句自救又叫孤平自救,例如一句詩平仄為“仄平仄仄平”,這就是一句很典型的孤平,這句正常的平仄應該為“平平仄仄平”,所以是第一個字用了仄聲,此時就需要在第三個字補償一個平聲,所以就由原句的“仄平仄仄平”拗救成了“仄平仄平”。
  2. 對句相救:一種詩的平仄是“仄仄平仄仄”,這這句平仄正常是“仄仄平平仄”,對句是“平平仄仄平”。那我們該怎樣使用對句進行救助呢?因為“仄仄平仄仄”這句是第四個字本來應該用平聲卻用了仄聲,那就需要在對句的第三個字用平聲進行補償,也就是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變成了”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3.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仄仄仄平仄”,這句原來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而“仄仄平仄仄”就屬於半拗句,可救可不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句符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個口訣,這個口訣對於初學者寫詩是有一定幫助的,但這句也不是萬能的口訣,
    這句口訣正確的前提下是避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切記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時代的車在轟轟烈烈的往前開,我們如果無法適用古代的音律來寫詩作詞,但也不能徹底否定古人的成就、排斥這種古老的作詩方法,只能說是尋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哪一種方法,詩詞格律是千百年來古人智慧的結晶,有其特定的迴旋美、韻律美,作為後人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對其進行發揚跟傳承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我是玉海棠詩,詩詞興趣部落圈主,如果您對詩詞感興趣,歡迎關注並相互交流,謝謝!


玉海棠詩


你能創作新體詩詞,那是你的創造,可值得恭喜!如果說是寫舊體,當然需要的,那叫做文化傳承,已經俗成了。創作新體,其詞牌名稱,曲調名稱,詩的格式(除各地的竹枝詞外),不要同古的同名,會引起誤會的!希望能創造出新詩新詞來,那將是詩壇的喜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