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仙丶清风


确实挺难的,但是可以通过生活中例子来慢慢锻炼自己。

举一些例子:

  1. 别人突如其来的善意和恶意深挖,细挖,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立场考虑,他为什么这么做。并找出他周围和这件事相关的五个人。分析目的,原因,可能。比如他突然在聚餐时指责我。原因,他周围人的看法,有没有可能是别人煽动,背后的目的。然后站在对方 立场预想自己的可能得反应和应变。
  2. 看新闻事件大胆品评。 不同角度剖析,结束以后看评论。与自己对比,分析一下对方和自己不同的原因。推测一下对方的身份,思想状态。
  3. 读史可以明智。 多看历史多读多想多分析。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自己先评,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尽信书。
  4. 找出自己欣赏别人的点,去学习。 比如我喜欢papi酱,觉得她三观超正。她对人生的感悟,对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对人生自我负责的态度。

最后总结:这些都值得我去学。也比如有些人喜欢曾国藩有些人喜欢王阳明,也有些人喜欢陶渊明。找到欣赏的点,然后去学习,但保持自己的风格。去学习某个点,但不是她整个人的复制粘贴。


都市云中鹤


认知框架君来挑战这个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谈一下个人的认知理解。

大脑里会想这就是思考了,大脑是什么去想就有各种思考了,会思考其实是容易做到的,而且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思考能依照【逻辑学的知识】,也就是采取逻辑思维去思考,这就得一下一翻苦功,只要努力学习一下逻辑学的知识,还是可以做到逻辑思考,其它思考也一样。把思考提高到一定的层次,这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思维领域的知识而得到解决。

独立思考,这个核心在于【独立】,而不在于【思考】,不在于思考的各种技巧、各种方法。而独立呢,个人认为就是要能独自承担【后果】,一个人不能独自承担【相应的后果】就谈不上独立,不能独立,思考的技巧再好,作用也是有限。

独立思考,难就难在于自己要独立,摆脱依赖,愿意承担。至于思考,倒是容易解决,花点时间,学习一些思维领域的知识,就可以解决。

【一个人会独立,但可能思考技巧不那么好】,胜于【一个人可能很会思考,但却不能独立】。因为加上时间,前边这种人,更容易变成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而后边这种人却很难变成一个真正的独立思考者。


认知框架


一个有想法的人,在我看来,至少做到两点:

1. 能够一针见血地看到问题本质。当所有人都扑在一个问题上面、花费大量时间却没结果的时候,ta突然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把死结问题转化成可解决的问题。(对应的,我下面会给出本质问题和表象问题之间的偏差,以及解决方案)2. 能够给出一般人想不到的解决方案。ta提出的想法让所有人狂拍大腿:我去,为什么我没想到呢?(对应的,我下面会给出打破思维定式的几种方法)一、如何一针见血地看到问题本质

我们所看到或者听到的问题,其实只是表象问题,而表象问题跟真正问题之间,还差了三条街,也就是三种偏差。

我们来看看,如何排除这三种偏差,以确定我们将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1.理解偏差(常常出现在别人要你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以要提问。

如果这个问题是别人提出的,那么就会存在双方的理解偏差,你需要跟对方澄清真正的问题,而澄清的方法,就是向对方提问。

刚做咨询不久的时候,老板让我做个行业研究,以便一周后见客户用。我各种埋头找资料、加班画PPT,拿出一份自认为非常完美的行研报告。

老板看了不到3分钟,说:“做得很辛苦,但一点用都没有。我们是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行研竟然没有劳动力市场的分析维度;还有,你做了行业趋势分析,但竟然没有这些趋势对人才管理的启示,怎么跟客户谈?”

如果现在让我重来的话,我至少会澄清这些信息:1)背景、目的、展示对象;2)可用资源(信息资源、人手资源等等);3)篇幅以及必需的分析维度;4)何时需要初稿和终稿。

2.隐藏偏差(常常出现在与他人产生冲突的时候)——所以要挖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所说未必是所想,所以,当你面临与人冲突的问题时,不要急着解决表面问题,而要去挖掘别人内心的真正需求,从而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刚开始带项目的时候,遇到一个困难,项目方案总卡在一个关键决策人物那里,沟通多次未果,方案改了好几遍,分析佐证材料一堆,但他总能挑出问题。

最后,客户项目团队提供的背景帮了我们。真实的情况是:这位高管是个空降兵,而他的前任在团队中威信极高,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团队对自己的信任。我们的方案对他的团队利益分配有影响,他很难向下沟通和交代。

后来,我们在此基础上建议了一个过渡方案,给了一个过渡期,问题迎刃而解。倘若不是客户项目团队提示,我们不知还要在表象问题上做多少无用功,却发现不了真正的问题。

Simon Fisher提出过一个冲突层模型,他说,我们所声称的问题其实只是最表层的,背后存在隐藏的原因,以及内心真正的需求


比如上面那个客户,他表现出来的是挑剔我们的方案不完善、研究不充分(表层需求),因为他不希望在团队面前失去威信(利益出发点),所以他真正的需求是目前不要对他的团队有大动作(真正需求)。

基于此,我们才最后提供了不修改方案下的另一种解决方式,皆大欢喜。

所以,在面临与他人的冲突这类问题时,不要急着解决,而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以此挖掘出真正的问题:1)对方的真正需求是什么?2)对方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3)我可以怎么帮助对方实现?

3.成因偏差(常常出现在解决商业性问题的时候)——所以要分析。

很多问题,其实背后是有原因的,如果不能把原因找出并解决,问题会不断暴露,所以,我们要搞清楚成因,解决根本问题,而不是只解决表象问题。

比如,我咨询过的一个企业,员工流失率很高,HR找员工过来一聊,大家都说工资低。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解决工资的问题吗?

如果真的去解决工资问题,那就跑偏了。实际上,我们把这家公司的薪资跟竞争对手作了个比较,发现挺高的。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这家公司成长体系、福利体系都没有,文化氛围也很糟糕,跳槽来这家公司的人,目的就是一个:钱。

可是,当大家的诉求只有钱的时候,公司需要花非常高的溢价才能弥补其它方面的缺失,而一旦这个溢价比例没有那么悬殊,大家都会觉得自己亏了。所以,本质问题不是工资,而是其它体系。

二、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1. 拓展问题拿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将它拓展成为六个问题,分别进行思考:'Who', 'What', 'Why,' 'Where,' 'When,' and 'How'。这个大家都见过,不多说。只是,真正记得用这六个问题的人,我没见过几个。2. 重新表述问题尝试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好难回答。但是,换种方式:你希望自己百年之后的葬礼上,人们如何评价你?或许,你会开始滔滔不绝,甚至开始给自己写悼词了。所以,当我们面临一些问题,没有任何思路的时候,试着将问题用不同的方式问自己,可能会有惊喜。3. 反向问题如果你问一个妹子: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呢?她很难回答,一般会说:嗯,没有具体要求,看缘分吧。但是,倘若你问她:你讨厌什么样的男生呢?她就会有很多答案:不爱干净、歧视女性、没有责任心……试着把这个答案反过来:爱干净、尊重女性、责任心强,就是原问题的答案了。所以,试着把问题反过来问,常常会有意外发现。4. 用比喻:转换成熟悉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太熟悉的问题时,往往会没有任何思路,这时候可以借助比喻,以我们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来寻找灵感。比如我问你:为什么第一份工作大多很难坚持到最后?如果你还未工作过,这个问题可能很难有什么想法。但是,如果将工作跟爱情做个类比,问题换成:为什么初恋大多很难走到最后?你可能就可以想到很多原因了,比如:当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后来有了更好的选择,等等。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能看到这里,已经不容易了,因为多数人看不了那么长。如果你能在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按照这个方法来做,我打赌几乎没有。所以说,“有想法”最大的门槛,其实是“开始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