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援鄂醫療隊員王輝:結束後,去找大娘,親口道一聲“感謝”!

——昆明市延安醫院援鄂醫療隊員王輝(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雲南援鄂醫療隊員王輝:結束後,去找大娘,親口道一聲“感謝”!

2月12日,我隨雲南醫療隊奔赴湖北,成為赤壁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救治隊伍中的一名一線醫療人員,和平時的工作一樣,依舊是堅守在病人最需要的地方,不同的是,這次任務更加艱鉅。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作為一名有感染性疾病專業知識的醫生,我對自己說:“好好幹!”

吾乃世間遠行客,幸得風雨同舟人。赤壁市人民醫院臨時組建了隔離七區,我擔任七區醫療主任,和7名赤壁的醫生共同工作,雖然我們第一次共事,但大家都懷著急切的心情,相互扶持,相互學習,工作進行得很順利。每天一起學習和更新新冠肺炎新知識,一步步完善病區診療方案。做的比較多的,是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情況,結合新版防治指南,制定個性化救治方案。

醫病不僅要醫身,還要醫心,我們還常常以不同的方式撫慰病人,盡力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有的病人知道我從雲南來,會喜歡聽我講雲南的風土人情,有個老太太還問我,聽她的孫子說,在雲南有的地方孩子可以騎著大象去上學,旁邊還有孔雀幫著“提”書包?把我問得哭笑不得,我告訴她,雲南和湖北的街道是一樣的,動物是受保護的,沒有這種情況,不過雲南的生態確實很好,今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也是在昆明召開,鼓勵老太太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把病養好,疫情過後歡迎他們全家到雲南旅遊,去看看七彩雲南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態環境,老太太聽得很高興,我離開的時候還在出神,應該是沉浸在了對雲南的嚮往中吧,能把思維從病情裡暫時的抽離出來,真好!

雖然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裡滿是汗水,護目鏡瀰漫著霧氣,甚至會出現憋悶、呼吸困難等不適。但每次聽到出院的病人對我說:“我要給你這個雲南醫生點贊,也要給你們雲南點贊”之類的話,我就覺得很值得、很欣慰。

雲南援鄂醫療隊員王輝:結束後,去找大娘,親口道一聲“感謝”!

還記得,2月18日下午,赤壁市人民醫院祝敬華院長找到了正在開會的雲南援鄂醫療隊李超、周旭和段林燦三位領隊共同來到醫院大門口。原來,一位赤壁老大娘知道雲南醫療隊正在赤壁市人民醫院支援疫情救治,那幾天,赤壁剛好下大雪,想著大家從四季如春的雲南來,怕這樣冷的天氣大家受不了,便自己一針一線趕製了一些棉鞋送到赤壁市疫情指揮部小區辦,委託指揮部把棉鞋送到雲南醫療隊手中,三位領隊代表醫療隊接過了這包棉鞋。

雲南援鄂醫療隊員王輝:結束後,去找大娘,親口道一聲“感謝”!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三位領隊打開袋子一看,裡面放著20雙做工精巧的棉鞋,為了防止弄亂,大娘還細緻地把每雙棉鞋的後跟都縫在一起。回去的路上,大家討論怎麼才能讓棉鞋充分發揮作用不辜負大娘的一片心意,有的建議和其他物資放一起,讓大家各取所需,周旭隊長建議放在駐地大堂,讓大家都知道大娘的深情厚誼,把溫暖傳遞到每一個人身上。到了駐地,負責後勤的隊員張廣斌醫生大腦裡靈光一現,在大堂裡把棉鞋擺成心形,再配上“雲南人民與湖北人民心連心,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背景畫面,暖意更濃了。

聽周旭隊長說,大娘送棉鞋來,不僅是駐地的100多名雲南醫療隊員深受鼓舞,覺得溫暖,包括在駐地工作的赤壁當地醫務人員、酒店工作人員都很感動。只是,我們都沒有見到大娘,只能請赤壁疫情指揮部代為轉達我們的謝意,現在是決戰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們一定會“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全力以赴決戰赤壁!待疫情結束了,我們希望能去找找大娘,親口道一聲“感謝”!

眼看越來越多的病人好轉出院,我和隔離七區的同事分別的日子也越來越近,近一個月共事的場景已經被我牢牢地儲存在大腦裡,他們對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謝,這場赤壁之行,因為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患者、同事的肯定而變得完整。

雲南援鄂醫療隊員王輝:結束後,去找大娘,親口道一聲“感謝”!

​我還會再來赤壁,帶著父母和妻兒,帶他們看看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因為這段堅守也凝聚著他們在後方的付出,妻子在家,要完成好醫院的工作,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繼續博士期間的學業,真的很辛苦!父母毫無怨言地支持我們,在工作需要我們夫妻的時候,永遠讓我們以工作為先,他們接過家庭的重任!更感動的是,雲南省和昆明市都出臺了關愛援鄂醫療隊員的各種措施,各級領導、醫院經常看望家裡人,送食材,送物資,幫我們解決後顧之憂,不用擔心老人孩子宅在家採買的問題,不用擔心家裡有什麼事沒有幫襯的問題,家人很安心,我也就更放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