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前言

大多數父母都知道不能溺愛、放縱孩子,研究兒童教育到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人曾經經歷的苦累越多,那麼他的承受力也就會越強,順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承受力就回去較弱,所以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那樣會寵壞孩子的。

可是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真正的做到的,尤其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大多數很難做到不慣孩子。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分析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1、脾氣大,我行我素

孩子愛發脾氣,就會缺乏共情能力,很多時候都是一點小事情,就能觸發孩子的大脾氣,即便是父母去安慰,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那麼,往往愛發脾氣的孩子都會有些霸道,我行我素慣了,這樣的孩子社交能力也會很弱。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2、不懂禮貌

懂禮貌,是中華民族到位傳統美德,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到的。可是偏偏有些孩子還仍然做不到。


尤其是對父母和長輩不講禮貌,會對父母大吼大叫,甚至用一些難聽的詞語,或者說髒話等等,對其他人更是沒有禮貌可言,想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毫無遮攔。這樣的孩子又怎麼能被被人接受呢?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3、“威脅”父母


很多孩子被父母寵的不知天高地厚,如果孩子喜歡上某一個玩具或者其他東西時,父母不想給孩子買,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甚至威脅父母:如果不給我買,我就不走了,我就不吃飯了。這樣的行為就是被寵壞了的表現,如果不能及時改正,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4、不懂得珍惜

好多東西,買回來只用了一兩次,感覺不喜歡了就會扔掉,不會在乎父母花了多少時間或者金錢,心中沒有珍惜的觀念,只有喜歡和不喜歡。這些就是別寵壞了的表現。那麼,父母想避免寵壞孩子,該怎麼辦呢?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1、不溺愛、不縱容


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要注意理性的教育分寸,父母的百般溺愛,會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立能力差,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尤其是孩子不講禮貌時,父母一定要及時的教導孩子,關於尊老愛幼的道德觀念,不能縱容下去。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2、適當的批評和拒絕


無論是孩子犯錯或者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時,父母一定要該批評的批評,該拒絕的拒絕,讓孩子知道錯了就需要改,很多東西不是你要就能給的,尤其是到社會上工作以後,都是需要付出才會有所收穫的。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3、讓孩子自己完成


孩子要從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立,不能什麼事都需要父母的幫助,需要自己解決的,而自己又能夠解決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學著去完成,多鍛鍊就會多收穫。

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說明已被“慣壞了”,父母再不管就晚了

4、讓孩子知道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遵守法律法規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性,讓孩子自覺的遵守規矩,更好的適應社會。

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正常的、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