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老人獲諾貝爾化學獎:年輕人,你們閒出來的病有治了

9月初9重陽節剛過,新時代的老人們一改往日步履蹣跚、風蝕殘年的垂暮形象,最近不約而同齊齊發力。

1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獎勵他們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

而其中一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約翰.B.古迪納夫已經97歲了,英國《衛報》稱,古迪納夫是至今為止諾貝爾獎的最年長獲獎者。

他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他們的成就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就是:沒有他們的成果,我們就無法帶著手機出門。

這簡直是現代人無法忍受的事情之重中之重。

古迪納夫不畏高齡,仍然在繼續從事能源方面的研究。

古迪納夫希望能研發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固態電池,從而解決人類潛在的能源危機。他在前幾年接受採訪時還表示:“我想在去世前解決這個問題,我才九十多歲,還有時間。”

據稱,他出席新聞發佈會時精神抖擻狀態佳,看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真不是口頭上說說的。

97歲老人獲諾貝爾化學獎:年輕人,你們閒出來的病有治了

2

新中國成立70週年期間,9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連續兩次被中宣部授予榮譽稱號。

10月7日,國慶假期最後一天,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陳俊武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是我國煉油工程技術專家、煤化工技術專家、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

最讓人稱道的是,至今他仍堅持上班。

直到前不久,他才聽取單位的強烈建議和家人的再三央求,減少為每週一、三、五上班。

“您90多歲了還堅持思考和工作,您的動力來自哪裡?您的初心是什麼?”

他給出四字答案:“身體尚可,國家需要!”

在短暫的人間世中,做個有意義的世間人

97歲老人獲諾貝爾化學獎:年輕人,你們閒出來的病有治了

3

有一位90歲老人被評為“90後梗王”,下田最快樂的袁隆平。

剛剛過完90歲生日的袁隆平,笑稱自己是個“90後”。如今,他仍每天去試驗田“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都吃飽飯!

愛好——自由,特長——散漫

修改學生論文大倒苦水

不愛出名有“偶像包袱”

英語十級、排球王子

他說,有些同事、朋友退休後什麼都不做,不運動、不思考、不外出,天天坐在家裡就得了“老年痴呆”。

他對自己的要求是:要在百歲之前努力完成雜交水稻每公頃產量20噸的目標。在超級稻上的目標是追求高產、更高產、超高產。

他還有兩個夢想:禾下乘涼,雜交稻覆蓋全球。

我想,他還有這麼多追求,這麼忙,他的腦子也沒空停下來變“痴呆”吧。

97歲老人獲諾貝爾化學獎:年輕人,你們閒出來的病有治了

4

現代的老人,可以套用一句話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而現代的年輕人呢?

著名作家李尚龍說:在大城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式很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房間,給你一條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足以。如果真的就這樣足夠了,那你就開始頹廢了。

其實現在已經不用在大城市了,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一樣,短期的快感很容易滿足。

但之前這些東西的出現和發明,本是來推動社會和人類的進步,提高工作、生活效率,讓人們更便捷,解放更多精力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而現在,這些卻成了我們變“懶”的利器,身體不想動,思想不想動,便滋生出了許多心理疾病。

“頹廢”“抑鬱”“宅”“喪”, 意志消沉的年輕人,碰到困難就躲在家啃老,碰到挫折就要死要活。

當老人們都在提倡“忙”是好的養生時,有些年輕人還活著,但他的生命已經停滯了。

送一句袁老的“被名言”: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是讓你們吃的太飽了。

人生在世,有一時的懈怠總是難免的,七堇年說:“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來。”生活就算是一堆垃圾,我們也要變廢為寶。

試著先訂個小目標呢;

試著先走出小房間呢;

試著幫幫朋友的忙呢;

試著做做其他感興趣的事呢;

試著運動,走走祖國河山呢。

從中,也許你會找到新的樂趣,新的刺激,新的目標,新的種種。

親愛的各位,看著老人們都在爭分奪秒,而你所荒廢的時光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明天啊,

所以,請珍惜每一刻青春光陰,快從自己封閉的門裡、心裡走出去,活出真生命!

97歲老人獲諾貝爾化學獎:年輕人,你們閒出來的病有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