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兒時,最快樂的事情是過大年。

一過臘月二十三,村裡家家戶戶都挑暖和日子收拾家了。我家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五左右幹這個活。

這一天,太陽高上城牆頭的時候,我們一家子就已經吃過了飯,開始忙活了。

先是把家裡的被、褥、枕頭,統統搬到屋外小推車上去;火炕上鋪的油布捲起來立在牆角(這東西一凍就發脆,容易折斷,不敢拿出屋去)。氈子掛在院子裡晾衣服的鐵絲上,席子捲起來立到院子的某個方便的地方。平時在地上躺櫃上擺著的諸如鏡子、香皂盒、收音機等等小零碎東西也都歸置好,藏起來或拿出去——總之,打掃家這天,家裡能搬得動的東西都儘量搬出去,免得礙手礙腳;連燒了一冬的火爐也要拆下火筒搬出去做一番清潔,才又回來上崗!

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東西搬完後,露出了土黃色的炕皮,家裡一下子空曠了許多,也清爽了許多。接下來,已經戴好頭巾的父親母親,就拿著黍子秸做成的像媳婦頭一樣的笤帚登場了——他們要把整個房間從上到下都認認真真地清掃一遍。

這個工作一開始,滿屋子便塵土飛揚,能見度不足兩米。這時,如果你進到屋裡,只能聽到“刷——刷——”的笤帚聲,父母的身影在灰塵中若隱若現。等到他們清掃完畢從屋內走出來時,父母的臉上、眉毛上、睫毛上,都掛著一層灰灰的塵土,鼻孔裡有厚厚的汙垢。

——小時候的我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全然不懂父母勞動場所惡劣,防護措施有限,理所當然的認為“過年嘛,誰家不是如此?”有時看著父母灰頭土臉的模樣,還會發笑。

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等屋內的滾滾灰塵從敞開的門上、窗戶上飛出去,或在屋子裡飄呀飄呀落下來空氣不再汙濁時,我們才進到屋裡,開始下一項工作——糊窗戶。

我家屋子三面是土牆,只有朝南的正面做了裝修——門、窗,全是木工活。窗分上、下兩層。下層是高度一致、長度略有區別且對稱分佈的長方形木框,是玻璃區;上層也是木框,但框內有木頭做的各種圖案組成的窗——正方、長方、圓、半圓,甚至雕刻有蝙蝠圖案(這活兒最能見一個木匠的功底)。我家的只有對稱的大大小小的方形,奶奶家的是有蝙蝠和祥雲圖案的,小時候的我覺得很美呢!

為了禦寒,這些窗是要用紙糊上的。如果不破損,一年就只糊這一次。

糊窗戶之前,有一道工序,我很喜歡做,那就是用鏟子刮掉窗欞上往年抹上去的漿糊。這個可得幹仔細了,得一根一根細細刮,才能保證新紙粘得牢固。

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糊窗戶時,父親母親便不再吝惜煤炭——火爐燒得旺旺的,目的是想讓窗戶上剛抹的漿糊快點幹。除了燒旺火爐,一般糊窗戶也瞅正午陽光最熱的時間。父母還要不斷叮囑出出進進玩耍的弟弟,“少進出一趟,輕一點關門。”小傢伙們當耳旁風依然故我時,母親就改為大聲呵斥:“出去玩去!別回來!”——別說,這招真的很管用!

我最喜歡糊那些印刷好的漂亮窗花了——五子登科,連年有餘,福壽綿長,麻姑獻壽,盛開的牡丹……都很好看;胖乎乎的娃娃,粉嘟嘟的蓮花,笑眯眯的壽星,衣袂飄飄的仙女,看著就開心!

女眷們糊窗戶的同時,父親就用泡好的“大白”粉刷家了。一般人家都刷兩遍——頭一遍橫著刷,第二遍豎著刷;等乾透了,牆上就會顯出均勻的隱隱約約的小正方形圖案。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父親改變了粉刷方式——兩遍都豎著刷。我個人認為,父親的這一“創造”更適合我家的環境:七口人居住的一個不足40平的小房子,豎條紋的裝飾會顯得更高大、更清淨一些,不是嗎?

我很喜歡聞大白水劃過牆面時散發出的味道——那種淡淡的清香一直飄在我的記憶裡。

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糊完窗戶,姐姐會用雞毛撣子把家裡再上上下下撣一遍。之後就是用抹布擦洗了:牆圍子、窗臺、櫃子,每個至少擦兩遍。

在我家沒做頂棚前,屋頂的椽子、檁子,都是得擦洗的,那工作量可大呢!一般在擦洗這些木頭時,母親會準備乾草葉子泡軟了用——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我很喜歡看金黃的稻草在棕褐色的椽檁上游走的樣子,有一種很溫暖很特別的感覺。

家整理乾淨了,搬出去的東西都要往回搬了。炕蓆是要打打土的,氈子也是要錘一錘土的。家裡孩子多,我們姐妹三個都能幫大人幹活了。母親統籌安排,分工合作,很快,搬出去的東西都又各歸其位了——一個香噴噴、亮堂堂、暖融融的家,就在大家的努力下呈現在眼前了!

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到這時,孩子們可以休息了。而我的父親母親,稍作休息,就該餵雞餵豬、填草飲驢、接羊奶羔、埋鍋造飯了。

每年,趁著糊窗戶時節,我會為自己和弟弟們糊幾架風車。

風車的手柄和骨架都用細高粱稈做。

選指頭粗細的高粱稈,截下半尺長一截,從中間一剖兩半做風車的輪轂,有瓤的那一面,兩端糊上底邊約一寸有餘、方向相異的方形彩紙,再在輪轂的中間用燒紅的鐵絲燙出一個圓孔(這個工作一般是父親幫忙做),好讓作為連接線的枳笈(一種草本植物,莖細而堅,當地人用它來扎梢帚掃院子用)棍穿過去。等紙和輪轂粘好了,就可以組裝了。

高粱做的手柄上端,插一支六七寸長的枳笈棍,枳笈上穿好兩扇輪轂,中間用從高粱稈上切下的小段分隔開,頂端也紮上一個高粱段做帽子,一架風車就做好了。

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我和弟弟們拿著風車滿院子跑——老人們管這個叫“跑大年”。現在想來,在大人眼裡,大年滿是責任和付出,快樂少了很多。他們的快樂大約很大成分是來自孩子們的,孩子是希望、是夢想、是念想——跑著跑著,孩子們都長大了;跑著跑著,好日子就來到了!

有風的時候,走著,風車也轉;沒風的時候,就得我們自己跑著“生風”風車才能轉;想讓風車轉得快,就得自己跑得快!看著自己的風車轉出一片花團錦簇,別提多開心了!

有了風車,便有了出去瘋跑的動力。拿著風車,去找要好的小夥伴,然後一起跑上大街,向沒有風車的小朋友炫耀;不幾天,幾乎人手一架了,大家就比,看誰的風車轉得快、轉得久、轉得漂亮……

此時,想著那些扎著羊角辮,穿著花衣裳,拿著小風車“跑大年”的小姑娘們,那蹦蹦跳跳、走街串巷的身影,長一聲短一聲呼朋引伴的童音,合著斜照的夕陽、嫋嫋的炊煙,一起照亮了鄉村暮色蒼茫的夜空……

——哦,美妙的童年啊,原來你就在我的心底,並不曾離我遠去!


跑大年∣童年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