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在过往的生活中,我们对"养儿防老"这件事表现出的态度都太过于乐观与“无知”了。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5月6日,一则"儿子活埋79岁瘫痪母亲"的新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神愤与关注。

想必事件的整个经过大家都有所耳闻了吧。

一名79岁的陕西王老太有两儿一女,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和长子马乐宽一家生活在一起。

半年前,老人不小心摔倒致瘫痪后,吃喝拉撒就需要人照顾。

马乐宽照顾烦了,因而生出了杀母之心。

于是,5月2日晚上他便把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拉到郊外的废弃墓坑给活埋了。

若非事后他的妻子心生怀疑报了警,老人家恐怕早就没了性命。

而老人获救时距离被活埋整整有3天的时间。

面对如此残忍与极端的“杀母”事件,我虽然也同亿万网民一样愤恨,但由于我有常年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经历。

因而觉得光光是愤恨与感慨事件的本身并不能解决如今大家所面临的几个养老困境。

因此,我想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及生活中所了解的情况同大家聊聊目前中国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中所存在的4大难题。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01 老人照顾老人的尴尬局面

众所周知,中国早已进入到了老龄化的社会里。

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亿,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

77岁还只能说是一个平均数值,若把那些因疾病离世,以及各种意外死亡人群抛开不说的话,这个数值恐怕只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

就拿我家的状况来说吧,我外婆今年99岁,她的长子74岁,次子72岁,我母亲是她的小女儿,现如今也有62岁了。

也就是说我外婆的3个子女均已进入到老年人的行列中了,可是本应颐养天年,且需要人照顾的他们却仍旧有一位近百岁的老母亲需要去照料、去探望。

即便这也算作是我们家里的一种福分,可在实际生活中仍旧让我们时常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而我的一位好友家中的情况就更棘手一些了。家中的三位老人年龄都在八九十岁,且身体状况非常糟糕。

他父母每天的生活几乎都在围绕着三位老人转,并且只要有老人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他父母的身体也会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要么头疼脑热,要么腰椎疼痛。

总之,就是很多时候都是一种需要咬牙硬撑才撑得下去的感觉。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当然啦,还有一种局面需要我们去面对,就是很多家庭都有了下一代,需要父母来帮助我们照看孩子。

而这时照顾年迈的父母与年幼孙辈之间就发生了冲突。

这其中存在着三个难以调和的问题:

  • 一、住房条件不允许住那么多人,现如今房价那么高,能够拥有一套住得下四代人的房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 二、精力不足,对于我们60岁左右的父母来说,精力和体力都不允许他们同时照顾老人与小孩;
  • 三、年迈的老人存在着不习惯和晚辈们住在一起的情况。

PS:别轻易说古代都是几代同堂生活在一起的话语,毕竟如今都2020年了,大家都早已习惯了以“三口之家“为单位的小家庭生活方式;

再者现如今生活节奏那么快,真心不太适合全家老小、几代同堂没有空间的生活方式。

因此,就从这三方面来看,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之前樊登老师就分享过他家里的情况,他90多岁的爷爷也曾面临着去哪家养老的问题。

不过幸运的是他家农村的亲戚可以帮忙照顾老人,最为关键的是老人很乐意回到农村里,这才将“难题”给解决掉。

当然,就如同樊登老师所说的那样,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像他们家那么幸运,能够有一个地方可以给老人去养老。

而像我们这样千万普通家庭显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们面对的局面往往就是“老人照顾老人”的一种状态。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02 兄弟姐妹没有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又会面临另一个困境,那便是兄弟姐妹没有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用直白的话语来说就是:虽说一个家庭有多个子女,但赡养老人的状况往往只落在一个子女的身上。

还是拿我家的情况来举例吧,原本我的母亲是想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孩,外加外婆本身与媳妇们之间的关系就不算亲近,所以母亲觉得还是自己照顾外婆会比较方便一些。

于是在外公去世不久后,便把外婆接到家中来照顾,这一照顾便是近二十年的时间。

期间两个伯伯家经历了子女结婚生子,照顾孙辈的阶段。

等到孙辈们长大一些之后,他们自己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无法再来照顾外婆。

因此,我外婆虽也有两儿一女,实际上只有我母亲一人在照顾她。

当然,在这期间也存在着大家都知道无论如何我的母亲都不会不管外婆的状况,所以在他们放心、安心地将外婆交给母亲的同时,又多了几分习以为常与理所应当的成分在其中。

然而,作为我们来说几乎一年365天都需要照顾外婆的点点滴滴,包括要应对她的小情绪,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时也曾想过如果谁能替我们照顾外婆几天,让我们有个喘气、调整的机会,那该有多好。

只不过母亲顾虑太多,担心外婆会胡思乱想,又没能和其他家人进行良好地沟通。

因此,这样的想法一直没能够实现。

而其他家庭的情况往往也是如此的——总是一个子女在照顾父母。

因此,大家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说法:

通常照顾父母的子女都是家中最老实本分的孩子。

其余有良心的子女会时常去看望父母(为数不多的情况),有些自私的子女则很有可能要一年半载才会去看望父母一次,不过陪父母也待不了多长时间便走了。

与其说是来“敬孝”,还不如说是来看望一位“老朋友”要更贴切一些。看完后一走了之,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因此,再多的子女,到最后能够真正照料在父母身旁的人往往却只有一个子女,并且这样的照顾是长年累月的状态。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03 "含泪当孝子"其实才是赡养老人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在看到“活埋母亲”新闻的第一时间内,我本能地把事件本身与现实中所知晓的情况联系到了一起。

就从新闻提供的内容来看,老人与长子居住了一年的时间,其中还包括瘫痪在床的半年时在内间,这期间就存在着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一、老人的另外两个子女去哪里了?
  • 二、有没有人在这半年中替马乐宽照顾母亲几天?
  • 三、老人平时脾气怎样?会乱发脾气,或乱骂人吗?

PS:看到这里的朋友先不要忙于“喷”我,或者给我打上“不孝”的标签,只因这些都与事件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我们不能一味地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想象的那么完美无缺,把行凶者看作是无恶不赦的家伙,之后又将一些所谓与之无关的人群(这里特指老人的其他子女)视为透明的。

因为凡事必定有个前因后果,只凭我们看到的“果”来下定论未免有失公平。

再者,仅凭马乐宽能够把母亲接到家中照料一事来说,便可说明他并非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没人性”、“没良心”的家伙。

若他真没良心的话,大可不必把母亲接到家中来住,那想必“杀母”事件就根本不会发生了。

有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我在替马乐宽说话。

没错!我的确是在替他说话。

只因和老人相处的经历使我深刻地体会到:“长期与老人相处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毕竟每个人都有脾气,并且人老了之后都如同小孩子一样会闹小脾气,有时也会无理取闹。

可最难办的事就在于小孩无理取闹时,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甚至是打骂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制止他们的言行 。

而老人毕竟是长辈,骂不得,也更加不能动手,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们除了选择忍耐与包容之外,很多时候是没有其他办法可言的。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像我外婆就是一位很具有代表性的老人,之前我在文章中也写到过。

或许是因为她老人家是民国时期的老高中生,原本家庭条件就很好,人也讲究。外加有些文化,心气高,身体健康,也比较好面子。

因此,她一直以来心理上就不肯服老,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然而,毕竟是90多岁的人了,很多事她都无法独立完成,或者说做一小会儿便体力不支了。

很多时候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她自己就会跟自己生闷气:

要么觉得生活无望;要么就是会想到年轻时遇到的一些不开心的事。

总之,便是自己各种的不爽快,每当这时候倘若我们稍不留神的话,她就会把坏情绪转嫁到我们身上。

之后我们便要迎来她的情绪发泄。要不就是莫名的哭闹,要不就是听她骂过往对她不好的人,再不然就是猜测我们家里人谁嫌她烦了……

总之,内心戏是一出接着一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根本无法和她进行正常的交流。

非要等她说累、哭累,慢慢睡着后才有可能会消停,这个过程一般都要持续一两个小时才能够完事。

在她醒来之后还存在着一个恢复期,时间长短要看她老人家的心情来定了。

总之,就是无论我们做晚辈的做得再好,顶多也就只能保证她的安全与温饱需求,除此以外还真的难以理解她的所思所想,以及精神需求。

因此,很多人在照料年迈的父母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

而在我周围的朋友家里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我一同学的外婆离世之前共计换了100多个保姆,其余的老人子女也时常在为找保姆的事情而感到头疼。

当然,给大家说这些负面的消息并非是要埋怨老人们的不是,而是想通过这些现实情况告诉大家:与老人相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而这也是我们之前所欠缺的知识。

像我母亲因为本身就是老师的缘故,耐心就比很多人要好一些,但在面对外婆一次次的“无理取闹”时,除了有耐心之外,她真的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改善这样的状况,有时看她也有些招架不住的感觉。

可就算如此,她也只能对我们和其他家人诉一下苦罢了。

然而,作为像马乐宽类似的大老爷们来说,就算他再孝顺,也未必能够有耐心,有方法去应对老人的不良情绪,以及发泄方式(举个例子而已,并没有特指王老太。)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觉得原来"含泪当孝子"才是赡养老人的真实写照。

这样说虽然与我们传统文化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说法有些背道而驰,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中所面临的困扰。

而如何避免类似“埋母”事件的再次发生?怎样解决赡养老人,提高老人生活品质才是我们真正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而不只是揪出哪一类“不孝子”出来进行道德与法律的审判。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04 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边界感”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那便是作家周国平老师曾说过的话语: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的界限​。”

深以为然。

其实对于任何关系来说都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边界感”来,否则,再亲密的关系也会有矛盾与冲突的出现,甚至极有可能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记得前两天在网络中看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位婆婆到儿子家拿东西,恰巧看到正在收拾换季衣服的儿媳妇,婆婆脸色立马就变得不好看了。

随后婆婆便开始埋怨儿媳妇衣服太多,浪费钱,身材也不好。还说儿媳妇太瘦,太瘦的女人既不好看,又不旺夫。

之后更加过分的是说起了她的母亲:

“像你妈那样瘦得皮包骨头的多难看!也不知道你爸怎么能看上你妈这样的?”

面对婆婆这样的架势,原本顺着婆婆话说的儿媳妇再也无法忍气吞声了,毕竟这矛头都指向了自己的父母,换谁也受到了。

然而,儿媳妇并没有因此跟婆婆大吵一架,而是在尊重婆婆的基础上,让她知道近期内无论是生日礼物,还是旅游的费用都是自己给她出的。

自己本身就具备赚钱的能力,对她好也是因为:“你是我老公的妈的缘故,并不是因为我亏欠你的。”

再者就是告诉婆婆她们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现在好好相处的话,自己以后也是婆婆指望得上的人。

就这样一场婆媳之间的“大战”,就因儿媳妇把很多真相都挑明了说而就此作罢。

很微妙的是她们的关系也因此得到了缓和。

这让人觉得有时越是亲近的人越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对事物的接受范围,以及自己真实需求与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过去往往就是因为顾及太多,外加不具备一定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因而造成了越是亲密的关系越给人造成一种超负荷的感觉。

而这一切与我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在过往的教育中,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便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威胁”孩子:

“你不怎么怎么样/你下次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啦/我就把你给送人啦!”

这在无形当中就让孩子把责备与爱联系在了一起,认为只要是让父母生气的事,自己就有可能不再受到父母的喜爱。

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演变成为:“只要和父母有不同看法,或是意见,那便是一种不爱信号”的产生。

于是,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已经成人的父母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之下,便逐渐失去表达自我真实感受的一种能力。

而这样的感受一直贯穿于我们整个人生中,使我们无法和父母进行有效,且良好的沟通。

近两年来,通过一些学习之后,我便愈发觉得外婆有时“任性”真的就是我母亲给“宠”出来的。

母亲一味地包容与忍让在无形之中让外婆逐渐混淆了是非观。

既让她忽略了她的女儿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情绪的人,又让她觉得凡事都是晚辈的错,作为长辈的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

因此,无论对错,一出现问题外婆就习惯性地把错误归咎在他人的身上。

而我母亲呢?

打着“孝顺”的名义胡乱的认错,只是为了平息外婆的“无理取闹”。

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外婆“变本加厉”的任性。

当然,在这当中也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与改进,毕竟年龄越大的人做出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小,要想亲子关系得到改善,还得靠我们做儿女的做出改变才能得到缓解。

其实在我面对与解决外婆的坏情绪过程中,我就发现其实在对待老人的态度上,我们可以像对待小孩那样,在他们情绪不佳,发脾气时,我们先哄着他们。

待老人心情好了之后,再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们讲道理,讲他们的行为造成了自己怎样不好的感受。


79岁母亲被儿子活埋:背后隐藏着现如今4个赡养老人的困境

就如同孙俪曾分享过的一条育儿观那样: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痛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

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这样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在老人身上,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把爱与责备分开。

最为关键的是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让父母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有“你小子想要造反”的感觉。

也才能达到沟通的一种效果。

这就是家人之间建立“边界感”的一种方式,而这样的“边界感”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各自都会感到很自在,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融洽、更加深厚。

当然啦,这个沟通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做出尝试、调整,不过效果的确很不错。

总之,“孝顺”父母其实也同育儿一样,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习、摸索,以及自我言行的不断反思、改进之后才能够和父母在相处过程中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