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长恨水长东:通过镜像理论,浅析《长恨歌》王琦瑶的悲剧命运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巅峰之作,小说运用短短二十几万的字符谱写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心酸往事。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几经波折和时代动荡,更体现出女性在时代变迁中命不由己的悲剧命运。

纸醉金迷的大上海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销魂窟,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出才子配佳人好戏。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幕布后的故事,才子不在、佳人玉殒 ,繁华之下只有无尽唏嘘。

一曲长恨歌,曲终人散,多少风光无限都葬在了昨天,留下的只有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青涩懵懂的王琦瑶在参加了“上海小姐”的评选后成了“三小姐”,并结识了李主任度过了一段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李主任的意外离世将王琦瑶从云端拉回了现实,她无奈以街道护士的身份谋生,并结识了康明辉、萨沙,经历了几番感情纠葛。所有人接连离开,留她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最后,死于一场入室抢劫的闹剧。

王琦瑶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一个看不见的虚名,“上海三小姐”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头衔让王琦瑶甘心画地为牢,四十年的时光转瞬而逝,当年青葱明媚的王琦瑶又可曾想过自己会落得一个如此荒诞不经的结局?

王安忆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悲剧命运是建立在时间维度上的,我们看到的王琦瑶和她所象征的整个上海,都是在历史长河中激起的时代转变的波澜,异常平淡的生活背后,是历史的兴衰变化。

人生长恨水长东:通过镜像理论,浅析《长恨歌》王琦瑶的悲剧命运
/
/
/

大梦一场:欲望困境下的自我构建

王琦瑶的出场放是对弄堂、闺阁的描写之后,因此这一形象更是一种象征,“上海每一个闺阁里都有一个王琦瑶”,她不仅是自己,更是这个城市、这个时代。

王琦瑶出现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在这个充满无限诱惑的欲望都市,去片场参观的经历打开了她心中的欲望之门,在聚光灯下的生活风光无限,看似高高在上却又给了她触手可及的感觉。

片场的那出戏是一场悲剧,最后女人孤寂的躺在床上,眼中的颜色一点点暗去,灯光也逐渐暗淡,光鲜亮丽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舞台。

一幕戏的开始,便预示了落幕的寂寥。

王琦瑶被舞台的光鲜深深吸引,开始痴迷与被人注视的感觉,开始向往纸醉金迷的梦境,而上海小姐的评选又来的恰如其分。大幕拉开,好戏上演。

拉康曾提出过“镜像”这一概念,在新生儿还没有对世界有明确认知时,第一次照镜子时所观察到形象会成为他以后观察和学习的对象,实现对自身的塑造,镜像与本体相互影响、相互塑造。此时的王琦瑶,便是以“上海三小姐”为参照对象。

她清醒又糊涂,清醒的为自己一步步铺向欲望深渊的路,在程先生与李主任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能令自己“繁花锦簇”的一方,同时她又是无比糊涂的,她把自己定位于依附他人的菟丝花,成了被困在牢笼的金丝雀。

无疑,爱丽丝公寓的生活是幸福而奢侈的,这让王琦瑶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同时,这样的生活又是枯燥的,因为它在一点点消磨人的一切,也许是灵魂、也许是希望。

这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万分风光,却也是一座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因为最让人难以抵御的就是欲望。

人生长恨水长东:通过镜像理论,浅析《长恨歌》王琦瑶的悲剧命运
/
/
/

镜花水月:救赎困境中的自我审视

成为三小姐后,王琦瑶一度沉迷于纸醉金迷、一点点消磨着自我,直到李主任的死讯打破了她沉浸其中的梦,逼着她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上海。

在邬桥的那段时光仿佛是按下了暂停键,让王琦瑶有充足的时间去品味上海究竟给她带来了什么,自己又如何立足,这是一场关于心灵的自我救赎。

从爱丽丝公寓到平安里,从上海小姐到里弄护士,王琦瑶的自我救赎投射在了这间平凡的里弄的闺房。

如果在开场王琦瑶是沉迷于金钱欲望的“三小姐”,在来到平安里后,她的镜像参照对象就转变为独立的都市女性,这不仅是自己的救赎,更是时代漩涡的指引。

此时,康明逊的出现带给了王琦瑶内心梦寐以求的浪漫,两人的感情在下午茶的浪漫中逐渐升温,这是那个年代的浪漫与爱情,细水长流有带着一点暧昧不经。

过往的经历注定了王琦瑶的生活不会如此的波澜不惊,作为上海的象征形象,王琦瑶的一生都在新潮与过往的撕扯中挣扎,这是时代命运,更是悲剧之源。

于是康明逊在得知王琦瑶过往经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逃避,他在逃避自己所要承担的所有压力,最后将一切抛诸脑后、一走了之,徒留王琦瑶一个人站在原地。

与康明逊的爱情经历是王琦瑶生命中的重要打击,却又是她救赎道路上的加速器,这件事情真正点醒了她,促使她开始为自己而活。

李主任的死讯,康明逊的抛弃,萨沙、程先生的来了又去,让王琦瑶真正意识到没有人是可以凭借依附别人度过一生,真正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时,王琦瑶才真正放下了对上海三小姐的执着,将这段过往和旗袍一起锁在了箱底。如同镜花水月,看得再美也只是虚妄。

人生长恨水长东:通过镜像理论,浅析《长恨歌》王琦瑶的悲剧命运
/
/
/

梦醒成空:过去形象中的自我消解

女儿薇薇的出生,像是在王琦瑶的人生途中了一道帷幕,向前看不知道何处是归途,向后看只能透过纱幔看见模糊不清的过去,影影绰绰,不知是梦境还是现实。

四十年的时光可以让整个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上海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十里洋场,过往的痕迹在一点点淡去。上海三小姐逐渐成为人们口中传颂的故事,一点点的模糊化。

岁月流转四十年,王琦瑶再次思索自己的人生时,所看到的却还是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偶然在聚餐时抬起头,看着窗户上的倒影,三人同行,自己早已是被抛弃的那一个了。

老克腊的出现是新时代对旧时代的探索与好奇,他对王琦瑶的感情说是喜欢不如看作欣赏,对于当年上海三小姐的欣赏。四十年的罗曼蒂克,他所期许的是那个如锦如绣的高潮,却可惜只赶上了一个可怜的结局。

也许当年的王琦瑶早在李主任去世时就已经消失了,当然也许更早,初到时片场看到的那个孤寂女人又何尝不是自己,早在成为三小姐的那一刻就没有了真正的王琦瑶。她不过是上海的符号,是时代的印记,是那个年代所有女性的缩影。

王琦瑶的悲剧从一开始便是注定的,在上海那地方,无数个人争着抢着告诉你,你的容貌胜人,帮着你一起做梦。“不仅是自己骗自己,还是齐搭伙地骗你,让你以为花好月好,常聚不散”,王琦瑶陷在了这个梦里,哪怕中途她无数次的挣扎,一直带在身边的金条却明确了一切。

她是死在床上的,就像四十年前在片场的那一幕,“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上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

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风光无限,谁又能想到最后却落得如此令人唏嘘的结局。直到最后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因为金条、死于他杀。而一切的开始源自三小姐的评选,那一箱金条不失为一种象征,兜兜转转又因金条丧命,荒诞又悲凉。

人生长恨水长东:通过镜像理论,浅析《长恨歌》王琦瑶的悲剧命运
/
/
/

王琦瑶的一生是随着时代波折的,她成长所依照的镜像形象其实都是当时时代的映射,一个女人在历史潮流的波浪中跌跌撞撞,四十年的风雨漂泊带来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结局。

她的一生从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她是时代悲剧的化身,用自己的一生抒写了一曲长恨歌。

《长恨歌》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女人的风雨飘摇,更是一个时代、一座城市的历史波折,在新旧潮流的夹击中,又有多少人的人生谱成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呼喊。

“王安忆细写一位女子与一座城市的纠缠关系,历数十年而不悔,竟有一种神秘的悲剧气息”,在王琦瑶的命运沉浮下,王安忆描绘的是时代潮流推动下女性的命运悲剧,是跨越历史的苍凉与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