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孃”,您是我三生三世要遵循的風向標

王小明

最近利用閒暇時間回看了一個公眾號的推文,甚至打開,重新閱讀每一篇文章,今晚,思緒惆悵,擊鍵而書。

在“新冠肺炎”“作祟”的這段日子裡,一個個鮮活的身影和感人的事蹟走入我的眼簾,讓人動容。

我是一個比較感傷的人,每次提筆寫完作業,不斷告訴自己不要去看,寫完了就行,因為不想從悲傷中再度悲傷。不是不想觸及主題的題材描寫,不是不想用文字表達動人旋律,因為筆端有限,思念有限,不想讓眼淚痛幹。我知道,自己的差距還有很大。更要謹記,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去學習。

年前偶然看到新認識的戰友在公眾號的一篇大概叫做“致奶奶的一封信”推文,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不孝孫兒,面北跪泣。”看完這封信之後,我嘗試讀一遍,想起了對我情深義重的爺爺,當時就匆忙和澤光哥、軍旅朗誦人王若永主任、教授詩人秦風、電視主持人邱栩主任共同錄製兩段音頻,把我曾經有幸在中國空軍網發佈的詩歌《清明節(組詩)》和戰友的書信結合成了兩段音頻。聊以慰藉,願逝者安息!當時我直接告訴澤光哥,希望他能配上音樂,因為我實在難以接受這類痛苦。

在“肺炎”的這段時間,我也同其他人一般,慢慢在學怎麼做飯、怎麼炒菜、怎麼包餃子做湯圓、再學怎麼呵護植被、怎麼沏茶。跑去廚房聽母親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做一名“顛勺人”。

和外婆視頻,他從呆過三年的城裡又回到她的入嫁故鄉,80多歲的她,仍然思維清晰,看電視不費力。侄兒和她通話的時候,我不禁慨然,原來她已經是“老奶奶”了。而我,至今未婚。

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是如神一般存在,偉岸如山。他對部隊、軍服的熱忱、感情以及領導給予的關懷從未忘卻。經常在工作和生活中為我們灌輸養料。他真的稱的上是一個“筆桿子”,在部隊和單位文字時常見報登刊。但是他告訴我不要接觸這個,因此我從小和文字也是少有接觸,直到進入部隊,才開始慢慢熟悉。他對茶也是情有獨鍾,普及茶葉知識的時候還不忘教導我們做人道理。

前幾年,舅舅們商議過舊房子賣掉的事,作為大姐的母親力挺其中幾位的建議,不出售,一直保留下去。因為這是一份記憶,一份見證他們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

一次,邀請參與戰友的一次婚禮,我盡力不錯過和他們接觸的機會,因為大家都會有各類事難以相處到一塊,這次,我們“兵之初”入伍的戰友幾乎再一次聚集到了一起。他們有的已婚,有孩,有新家。

我向父母坦誠過,而立之年夢想未滿,不再戀愛不婚不育。

每一段過往都會讓人感激,這次我又結識了曾經的同學,她是做微商的,已經做區域代理了,她上學時就對各類潮品獨愛,我想,“小商品海洋”——浙江義烏,他日也會有她的業績。

和另一位同學再次認識時,發現他已經把合作公司做到了東方巴黎,他還說快要擲金150萬在滬購房。

每當看到一些名人的履歷,敬佩油然而生,我會冥想,哪天我也能像他們一樣經歷豐富成為一名優秀的人。

幸運認識一位僧人,一位寺廟住持,他給我起了一個世俗法號,且為我開光了兩串帶有香包的手串和一串佛珠,還有一個印有大悲咒的盾牌深色項鍊。

年前,去了一趟“開國將軍”甘祖昌的故里,陪同父親去了一趟“甘祖昌幹部學院”,拜訪了“農家樂”和因為“新冠肺炎”受到影響的“甘祖昌龔全珍事蹟展覽館”。當時,我一個人,盼望追尋他走過的足跡,體悟抗戰年代的烽火歲月。但是也有挽惜。遺憾沒有機會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重走長征路,遺憾沒有機會和當地百姓吃穿住一起,遺憾沒有機會去拜見領袖接見過上過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龔全珍奶奶的家。

我不知道這身軍裝還能穿多久,肩負的使命能走多遠,但只要軍裝一天穿在身,定當榮辱與共!

無巧不成書,我的一位戰友是媽媽教過的一個學生,他在國外有了發展,這次與他在首長故里遊覽,倍感親切,感受到了前人艱苦付出打下的江山。

還有個戰友在當地管理加油站,等等。

每每憶及於此,我知道又要黯然憂傷了。我期盼人生的旅程能不斷前行,捧杯筆和文字,向著天空、大地、自然、海洋和河流,奔騰不息。

我不知道,這段“文化旅程”還能繼續走多久,每當遇到比較浮躁和不安,我會去從文字中獲取勇氣。他刻畫出來的境象,會予我力量,篤定前行奮發圖強的希望。

此生華夏不負入夢,不負卿。

感謝“爹孃”!


那一圈煙囪

輪椅,

不停地來回搖晃

手指,

慢慢地往嘴角投遞

吸一口,向外吐露

一圈,一圈

往上升騰

輪椅,

不停地來回搖晃

鏡中,

折射著兩鬢斑白的光

褶皺,

沒能逃脫歲月的束縛

刻印在眼角,臉龐

握著父親的雙手

突兀的有點讓人害怕

繭子氾濫

卻依舊溫暖如初

吸一口,向外吐露

一圈,一圈

往上升騰

(刊登《青年文學家》,入選《中國詩歌大觀(2015卷)》,並被某圖書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