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議取消從小學英語而改成大學的選修課你同意嗎?為什麼?

中國的堂吉訶德


完全錯誤!完全無視語言學習的規律!現在學生學不好英語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出了問題,而不是學習英語本身的錯誤!應當探索適合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獨特方法。本人孩子明年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畢業,她高一時雅思成績7分。有很多人問我是不是你女兒特別擅長學英語啊。其實根本不是這樣。記得小學三年級剛學英語的時候,五個單詞背了兩個小時也沒背下來,就連在一旁做針線活的奶奶聽著都背下來了。我下班得知此事真有些火了,正要發作,我看到她噙滿淚水的雙眼恐懼地看著我,我突然想到,發火也不是個事兒啊,還是得想個法子啊。於是我俯下身子,仔細看看是哪幾個單詞。我看到了tube(管子)這個詞,於是有了主意。我問,你學過漢語拼音嗎?“當然學過。”那好,你看:t(特)與u(優)拼在一起再加上b(波)不就是tube的發音嗎?只不過這裡多了一個不發音的e。接著,我又看到了eye(眼睛),我說,這不就是個象形文字嗎?女兒破涕為笑。我說,你老爹英語也不咋地,不過就是憑著這些“邪門歪道”記得單詞,剩下的,按照類似思路,你可以自己想辦法了。

這樣記憶英語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我覺得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好。不知道後來她又“發明”些什麼辦法,反正英語單詞這道坎兒是過了。為了鞏固成果,我想,語言真正的魅力在於其內容,一定要幫她找一本有意思的課外讀物。我年輕時曾接觸過一本英語讀物《新概念英語》,那是好像也找不到別的讀物,記得裡面一段段的小故事還挺有意思,並且是從26個字母開始學的。正好家附近的新東方學校辦這個班,我就利用假期讓孩子學了。其實,真的挺辛苦的。記得假期結束後開學的第一天,我問孩子,感覺如何,她說:“好輕鬆啊!”可見,這個假期孩子有多辛苦!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一個假期孩子學了《新概念英語》一二冊。我想一定是課堂氣氛不錯,不然作為小學生恐怕很難堅持下來。上課回來她時常會跟我們講一講上課期間發生的趣事。記得一次回來她對我們說,今天老師讓一個“上歲數”的同學朗讀課文,當這個同學讀完課文,老師背過身面向黑板笑了足足一兩分鐘,老師轉過身來後特意向這個同學道歉,說自己實在是忍不住了,女兒說這個同學發音很好玩兒。。。就這樣,大概是初二以前,她學習完了《新概念英語》全部四冊,其中第三冊學了兩遍。因為,學第三冊時附近沒有新東方,就報了另一家機構學習,但孩子學完說沒學好,所以又在新東方學的後面兩冊。我可沒有義務為新東方做廣告,只是說的實際情況,而且現在新東方以及其他機構怎麼樣我也不清楚。

女兒是個哈利波特迷,在讀了幾冊後等待譯本有些煎熬,於是我就在外文書店給她買了一本英文原版的。我對她說,這個假期你的主要任務就是讀這本書,假期作業好歹對付一下,開學後不行我出面。有老爹撐腰,有興趣引導,女兒高高興興利用一個假期讀完了厚厚的一本英文原版小說。後來,她也等不得影片的翻譯,於是就在網上下載原版影片。剛開始觀看時,真夠她忙乎的,又得看情節,又得看英文字幕。我也記不清過了多長時間,大概沒超過兩年,連她自己都說不清什麼時候聽力和口語就過關了。我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到高中畢業,整整學了十年,但是我們究竟有多少人能用英語交流。然而,從呱呱墜地到十歲,我們是不是什麼話都會說了。語言離不開場景,正是身臨其境的場景,使我們不知不覺學會了語言,而電影恰恰是一門場景藝術!

記得當時哈利波特迷們還建立個群,一群初中生在群裡對作品評頭論足,分明是專業的“文藝評論”嘛!

除了學習上的坎兒,還有如何面對挫折的坎兒。記得上小學三年級時,一次我去學校接她,幾乎所有的班委一出校門就哭著奔向自己的家長,我的女兒也是,正當我們納悶時,班主任來了,帶著愧疚的樣子說:“這次選舉,原來的班委落選了。他(她)們覺得很委屈,我怎麼勸也不行,請家長們回去幫老師做做工作吧。”後來聽說選舉有拉票現象,而且矛頭直指競爭能力較強的同學,結果反而競爭能力弱的當選了。孩子們不服氣啊,哭成一團。記得那天邊吃晚飯邊看新聞聯播,正好播放南非總統曼德拉的新聞,我就問女兒,你知道這個黑人爺爺是誰嗎?“當然知道,不是南非總統嗎?” 於是我說道:“你別看他現在很風光,但是你知道他在監獄裡關了多少年嗎?” “不知道。” “整整27年!人的一生有幾個27年啊!而且他是死囚,隨時都可能沒命了!” 女兒吃驚地聽著,我又問:“你今年幾歲?” “9歲。” 我說:“他坐牢的時間整是你年齡的3倍!跟他比起來,你現在遇到的這點挫折算什麼呀!” 女兒的情緒變了,大口地吃起飯來。第二天,她情緒飽滿地上學去了。後來聽說,連班主任都對她情緒轉變之快感到納悶。當得知原委後,不禁哈哈大笑。

前面講的主要是如何幫孩子過坎兒的事兒,其實過坎兒是要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平時要使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作為父親,我對女兒往往寬鬆有餘、嚴格不足。而孩子的媽媽則要求比較嚴,決不姑息壞毛病。她媽媽經常開玩笑說,好人都讓你當了。養成好習慣非常關鍵!亞里士多德說,優秀是一種習慣。我女兒說,不優秀也是一種習慣!沒有平時養成的好習慣,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坎兒即便暫時過去了,遲早還會遇到更大的坎兒。要知道,孩子的自制力不是天生的。為了孩子,在她小學四年級以前,除了新聞、氣象等我們基本上不看電視。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因為她已經養成了好習慣,不管我們看什麼節目,她也會把她自己屋的門關上,說:“你們看吧,我要學習了。” 在培養孩子上,家長是要付出的,但不會白付出的。

以上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的點滴收穫。前幾天在學校食堂吃飯時遇到幾位年輕老師談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希望我能寫點東西,於是就有了這篇小文,其實,每個人的成長不可能千篇一律,這裡,只是希望能夠為年輕的父母教育子女提供點兒參考而已。


成長與文化


同意,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用上,國內很大部分人是用不到的,反而是我們很多丟掉的才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底蘊,從小學英語,就是有一定暗示英語文化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英語國家都是文明國家,放棄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中國的文明都是落後,愚昧的,這其實就是在斷我們的文明,漢語的多彩多姿,毛筆的風采,百家學術的交融,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中國魂……,這是我們的根,外來的我們要學會判別,要有一定限度的使用,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想重來一次的人


嚴重支持。過度學習英語容易丟掉我們很多好的東西,我們更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學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科學,前者尋根固本,增強民族凝聚力。後者創新強國,增強國際競爭力。而英語只是一種語言,是大多數人不太用得著的工具。它完全可以根據需要和興趣而學習,全民學習還是值得商榷。何況語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度學習別人的文化,對一個民族的發展還是很有弊端的,容易失去自信,迷失方向。什麼跪舔洋人啦,什麼批駁中醫啦,什麼西方自由啦等等,太多了,毒害太深了。英語其本質就是一種文化侵略,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些年,我們丟掉的好東西太多了,再不重新拾起來,也許就真的丟了,再也找不回來了。我真誠的呼籲(我的聲量很小,但我還是要呼籲):把我們的傳統找回來吧,傳了幾千年的東西,真的別在我們這幾代人的手裡丟了,那樣既對不起那些先人,也對不起那麼後人。不懂傳承,不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