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殺了一個太子一個王爺兩個皇帝的宦官宗愛說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寫在前面:

宦官是中國封建王朝中一個極為特別的存在。據說從西周時候就有了,直到大清王朝的結束才退出歷史舞臺,而1996年隨著最後一個宦官孫耀庭的離世,這一被貼上或專權弄權、或殘害忠良、或狐假虎威等等諸多標籤的特殊群體才正式壽終正寢。在宦官存在的3000多年時間裡,有我們熟悉的

宦官宰相第一人——秦朝的趙高、造紙術發明人——東漢的蔡倫、七下西洋——明朝的鄭和、自稱“九千歲”——明朝的魏忠賢……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王的宦官、先後殺了一個太子、一個王爺(準皇帝)、兩個皇帝宦官——北魏的宗愛,進而與大家聊一聊北魏一朝的宦官……

北魏第一大瘋狂宦官——宗愛

宗愛的出身像魔一樣的存在,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據說是因為犯罪被施以宮刑後送進宮中做了宦官,第一個職務是啥也沒有記錄、便無人知曉。估計是如電視劇《錦繡未央》所表現的,宗愛應該是能夠察言觀色、機靈能幹的人,或許還有其他絕活,總之不知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宗愛得到了太武帝拓跋燾的賞識並加以重用,成為了負責太武帝拓跋燾飲食起居的貼身太監了。

由殺了一個太子一個王爺兩個皇帝的宦官宗愛說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錦繡未央》劇照


能從一個被施以宮刑的罪犯到皇帝的貼身太監,雖然沒有史料記載,但這一過程足以說明宗愛不是一般人,是一個善於創造機會,並能抓住機會的人。同樣,在貼身太監這個新的更大平臺,宗愛的更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技能,他殷勤周到、貼心用心……得到了一箇中常侍的虛職官,但這對於宗愛的晉級之路來說才剛剛開始,遠沒有結束。

據《魏書·閹官·宗愛傳》記載:正平元年正月,世祖大會於江上,班賞群臣,以愛為秦郡公。

由殺了一個太子一個王爺兩個皇帝的宦官宗愛說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也正式從太武帝拓跋燾加封宗愛的的正平元年開始,宗愛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瘋狂之舉:借刀殺了太子、出掉了一個王爺、殺了兩個皇帝……

瘋狂舉動之一:借皇帝的刀殺了太子拓跋晃。太武帝拓跋燾在南征北戰統一北方大部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太子拓跋晃的執政能力,變讓其監國處理政事,而在這一過程中狐假虎威的宗愛總是以各種藉口橫加干涉,後又與太子近僚仇尼道等人結下了樑子。這個宗愛恐怕太子拓跋晃日後登基做皇帝收拾自己,於是就在太武帝拓跋燾晚期,宗愛抓住了太子拓跋晃阻礙不支持滅佛的機會,向拓跋燾打小報告。按理說,當時的拓跋燾年紀不大,不至於老眼昏花,不知什麼原因,竟然聽信了宗愛所說的,將太子拓跋晃幽禁起來,不久之後太子拓跋晃就死了。太子拓跋晃之死應該說就是宗愛借刀殺人而為的。

瘋狂舉動之二:先發制人直接殺了皇帝拓跋燾。太子拓跋晃被逼死後,拓跋燾也很是心痛,很是後悔。這是身邊的宗愛害怕拓跋燾反應過來收拾自己,於是就來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先發制人將拓跋燾給殺了。可憐這個曾經八次北征柔然、南征劉宋、統一北方大部、奠定北魏版圖的太武帝,才45歲就遭遇橫禍啊。為此後人將之歸結為滅佛的報應,也是言之鑿鑿,不是空穴來風。

由殺了一個太子一個王爺兩個皇帝的宦官宗愛說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錦繡未央》劇照


瘋狂舉動之三:假借皇后之名殺了東平王拓跋翰。沒了太子、沒了皇帝的北魏,為尋找、選定繼承人可開來鍋了。這時候朝廷上下想立太武帝的三兒子東平王拓跋翰為皇帝,但宗愛與拓跋翰的關係不咋樣。於是宗愛就假借赫連皇后的懿旨,詔準皇帝拓跋翰及其大臣蘭延等人入殿覲見,宗愛在大殿之內將拓跋翰等人全部收拾了。

瘋狂舉動之四:專權直接殺了傀儡皇帝拓跋餘。準皇帝也走了,這是宗愛將皇位的繼承者的目標,放在了太武帝六兒子拓跋餘身上,併成功擁立其登上皇位,拓跋餘也就成為北魏的第四任皇帝。當上皇帝的拓跋餘開始聲色犬馬等等,朝政大權全部由宗愛負責。也正是這一時期,宗愛假拓跋餘之手封了自己大司馬、大將軍、馮翊王等等。可是拓跋餘做了7個月快活皇帝之後,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有忠臣納諫,拓跋餘不願做木偶皇帝,想除掉宗愛。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拓跋餘這個想法竟然被宗愛率先獲悉,於是先發制人再次上演,宗愛直接除了拓跋餘。

小結。宗愛一個被因犯罪被施以宮刑的小小宦官,到最後居然在北魏朝堂上演四幕驚天血案,雖然被後來的繼任者,北魏的第五任皇帝拓跋濬給給斬了,並誅三族以示懲罰。但宗愛的身為一個宦官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讓其為所欲為呢,北魏的宦官這一獨特群體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呢?

北魏宦官群體的主要來源

北魏是由一個鮮卑族蛻變而來,對於北魏的前身代國有沒有宦官沒有記載,我們不得而知。其實那時候東奔西跑的,別說關於宦官的記載了,其他的記載也是聊勝於無。但從拓跋珪復代立魏以後,就有宦官的記載了,而宦官的來源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方面是戰爭中的俘虜。在戰爭中,戰敗者中的壯年男子要麼被殺戮要麼就直接充軍,而女人則做了奴隸,在戰敗者中的一些年幼的男童,有的則被施以宮刑,成為了宦官。在北魏一朝的宦官中,趙黑、孫小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更為神奇的是,趙黑後來竟然官至尚書。另一方面則是犯罪的或者是犯罪的近親屬。我們前文所講的宗愛就是應為犯了法被施以宮刑成為宦官的。除此之外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燾時就有明文規定:犯了重罪的年幼男童也要處以宮刑做宦官的。

《魏書》載有:大逆不道腰斬誅其同籍,年十四已下腐刑,女子沒縣官。

小結。北魏的宦官主要來源於以上兩種,可能是因為當時的醫術不行,少有像明朝魏忠賢一樣能夠自宮做宦官的。

北魏宦官群體的發展壯大

北魏宦官從無到有,並且隨著發展由原來的處於社會底層的奴隸慢慢地佔據了社會的頂層,最後甚至可以弒君、妄想奪權篡位。

發展壯大的表象一:官職越來越多,官位越來越大。在北魏初期,宦官的官職只是常侍、中常侍等等沒有實職的虛銜,但是隨著發展,北魏的宦官開始在朝野上下擔任文武要職,除去前文中宗愛,史料中記載的有擔任中書令、將軍等職的仇洛齊、有擔任禮部尚書的王琚、有負責官員考核選拔的平季……可以說,北魏的宦官群體出現在多個領域。

發展壯大的表現二:地位越來越高,勢力越來越強。北魏的宦官不僅做了官,而且還有少數宦官擁有爵位。如以俘虜身份被施以宮刑的段霸,最後被封為武陵公,同樣出身的趙黑被封為河內王。而且像王琚等少數宦官還可以娶媳婦、領養子。在北魏後期,大宦官劉騰的妻子還被封為鉅鹿郡君等等。

小結。北魏宦官雖然好多我們叫不出名,但這一群體的勢力通過史料,我們可以知道絕對不容小覷。也正因為北魏宦官群體勢力的強大,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在史料原本就很匱乏的北魏,為啥有《魏書·閹官傳》了。

北魏宦官群體規模增大、地位提高、勢力提升的原因

關於北魏宦官群體規模增大、地位提高、勢力提升的原因,不少專家學者給出了非常專業的答案,我的總結如下:有宦官群體充當胡漢文化交流融合的紐帶說、有宦官群體成為中央集權的工具說、有不敢重用漢人改用宦官群體的替代說……等等不一而足。可能是這些原因的答案太過專業,我沒怎麼看明白。但通過學習和總結,我想給出北魏宦官群體最終做大做強一個我認為重要的原因……

北魏皇權集中和皇帝庇護是宦官群體做大做強的重要外因。宦官這個群體到北魏也有近1000年的歷史了,不管宦官的官職官位怎麼變化,但這一群體職責範圍沒有太大的改變,說白了就是伺候皇上乃至整個皇室的,聽命於皇帝和皇室的。也可以說宦官就是依附、聽命於皇室的的寄生群體,沒有皇室也就沒有宦官啥事了,同樣如果皇權本身的勢力不怎麼強悍,那麼這個寄生於皇權的宦官也不可能強壯。這也就不難理解,在北魏之前的三國、五胡十六國時期,為啥沒有成名的宦官了,因為那時候皇權不集中,皇帝整天為了保住皇位東奔西突的,哪還有心情寵愛宦官啊,而這樣羸弱的皇權也很難將寄生於自身的宦官養肥養大。可是等到了北魏就不一樣,經歷了拓跋珪的開國和拓跋嗣的過渡,到了拓跋燾一朝,北魏王朝已經由原來的部族聯盟蛻變為封建王朝(雖然可能是封建的初期),特別是經歷拓跋燾的南征北戰統一北方大部,此時的皇權已經相當集中了。集中的皇權就給了寄生其中的宦官群體做大做強的滋養,在加之皇帝對宦官所作所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縱庇護。這樣得以使宦官群體做大做強。

身心被摧殘扭曲是北魏當權皇宮貪惡肆虐的重要內因。宦官無論是主動為之還是被動為之,其身心較之常人是不健全的,是扭曲的。主動為之心理上可能還好一點,必定是為了心中的目標才有意為之的。而那些因為被俘、作奸犯科被動成為宦官的,其心理得經受多大折磨啊!所以說,封建皇帝把這樣一群人放在身邊無異於放了定時炸彈在身邊,防範意識太差了,太不小心了。總之宦官這一封建專制的受害群體,因身心被摧殘扭曲,一旦一朝掌權,這種變態心理就轉變為復仇心理。所以我們看到了宗愛敢殺皇帝,而且不是一個皇帝。

小結。中國的宦官群體之龐大好像沒有一個確切統計數字,但可以知道的是並不所有的宦官都是惡人,大多數都是無名的奴才而已,只有那一小部分歷盡千辛萬苦爬到權力頂層的宦官,才有貪惡肆虐的資本,而這一小部分也是得益於所依附的皇權的強大、得益於皇帝的放縱庇護。

最後小結

北魏王朝沒能跳出歷史週期率,沒有例外地承襲了前朝的宦官制度,接納使用了宦官這一特殊群體。

隨著北魏王朝的封建化進程和皇權的日益集中,這個依附於皇權的特殊的寄生群體,狐假虎威地做大做強,並漸漸掌控實權。前文中的宗愛所主導的弒君殺王的驚天血案,首先宗愛本人難逃其咎,但作為受害者的北魏皇室對於宦官的放縱庇護也是難逃干係的。雖然宗愛因弒君殺王,而獲五刑,誅三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打擊了北魏宦官的囂張氣焰,但卻沒有徹底剔除這個依附於皇權的寄生群體,到北魏後期又出現了宦官劉騰廢后戮相,儘管宦官群體大多數都是碌碌無為之輩,但以宗愛、劉騰為代表的少數當權宦官,干政篡權、專權擅政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北魏政治腐敗和王朝滅亡,這不得不說是北魏的悲哀,封建專制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