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杀了一个太子一个王爷两个皇帝的宦官宗爱说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写在前面:

宦官是中国封建王朝中一个极为特别的存在。据说从西周时候就有了,直到大清王朝的结束才退出历史舞台,而1996年随着最后一个宦官孙耀庭的离世,这一被贴上或专权弄权、或残害忠良、或狐假虎威等等诸多标签的特殊群体才正式寿终正寝。在宦官存在的3000多年时间里,有我们熟悉的

宦官宰相第一人——秦朝的赵高、造纸术发明人——东汉的蔡伦、七下西洋——明朝的郑和、自称“九千岁”——明朝的魏忠贤……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宦官、先后杀了一个太子、一个王爷(准皇帝)、两个皇帝宦官——北魏的宗爱,进而与大家聊一聊北魏一朝的宦官……

北魏第一大疯狂宦官——宗爱

宗爱的出身像魔一样的存在,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据说是因为犯罪被施以宫刑后送进宫中做了宦官,第一个职务是啥也没有记录、便无人知晓。估计是如电视剧《锦绣未央》所表现的,宗爱应该是能够察言观色、机灵能干的人,或许还有其他绝活,总之不知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宗爱得到了太武帝拓跋焘的赏识并加以重用,成为了负责太武帝拓跋焘饮食起居的贴身太监了。

由杀了一个太子一个王爷两个皇帝的宦官宗爱说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锦绣未央》剧照


能从一个被施以宫刑的罪犯到皇帝的贴身太监,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但这一过程足以说明宗爱不是一般人,是一个善于创造机会,并能抓住机会的人。同样,在贴身太监这个新的更大平台,宗爱的更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技能,他殷勤周到、贴心用心……得到了一个中常侍的虚职官,但这对于宗爱的晋级之路来说才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

据《魏书·阉官·宗爱传》记载:正平元年正月,世祖大会于江上,班赏群臣,以爱为秦郡公。

由杀了一个太子一个王爷两个皇帝的宦官宗爱说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也正式从太武帝拓跋焘加封宗爱的的正平元年开始,宗爱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疯狂之举:借刀杀了太子、出掉了一个王爷、杀了两个皇帝……

疯狂举动之一:借皇帝的刀杀了太子拓跋晃。太武帝拓跋焘在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大部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太子拓跋晃的执政能力,变让其监国处理政事,而在这一过程中狐假虎威的宗爱总是以各种借口横加干涉,后又与太子近僚仇尼道等人结下了梁子。这个宗爱恐怕太子拓跋晃日后登基做皇帝收拾自己,于是就在太武帝拓跋焘晚期,宗爱抓住了太子拓跋晃阻碍不支持灭佛的机会,向拓跋焘打小报告。按理说,当时的拓跋焘年纪不大,不至于老眼昏花,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听信了宗爱所说的,将太子拓跋晃幽禁起来,不久之后太子拓跋晃就死了。太子拓跋晃之死应该说就是宗爱借刀杀人而为的。

疯狂举动之二:先发制人直接杀了皇帝拓跋焘。太子拓跋晃被逼死后,拓跋焘也很是心痛,很是后悔。这是身边的宗爱害怕拓跋焘反应过来收拾自己,于是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先发制人将拓跋焘给杀了。可怜这个曾经八次北征柔然、南征刘宋、统一北方大部、奠定北魏版图的太武帝,才45岁就遭遇横祸啊。为此后人将之归结为灭佛的报应,也是言之凿凿,不是空穴来风。

由杀了一个太子一个王爷两个皇帝的宦官宗爱说起,聊一聊北魏宦官

《锦绣未央》剧照


疯狂举动之三:假借皇后之名杀了东平王拓跋翰。没了太子、没了皇帝的北魏,为寻找、选定继承人可开来锅了。这时候朝廷上下想立太武帝的三儿子东平王拓跋翰为皇帝,但宗爱与拓跋翰的关系不咋样。于是宗爱就假借赫连皇后的懿旨,诏准皇帝拓跋翰及其大臣兰延等人入殿觐见,宗爱在大殿之内将拓跋翰等人全部收拾了。

疯狂举动之四:专权直接杀了傀儡皇帝拓跋余。准皇帝也走了,这是宗爱将皇位的继承者的目标,放在了太武帝六儿子拓跋余身上,并成功拥立其登上皇位,拓跋余也就成为北魏的第四任皇帝。当上皇帝的拓跋余开始声色犬马等等,朝政大权全部由宗爱负责。也正是这一时期,宗爱假拓跋余之手封了自己大司马、大将军、冯翊王等等。可是拓跋余做了7个月快活皇帝之后,不知道是良心发现,还是有忠臣纳谏,拓跋余不愿做木偶皇帝,想除掉宗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拓跋余这个想法竟然被宗爱率先获悉,于是先发制人再次上演,宗爱直接除了拓跋余。

小结。宗爱一个被因犯罪被施以宫刑的小小宦官,到最后居然在北魏朝堂上演四幕惊天血案,虽然被后来的继任者,北魏的第五任皇帝拓跋濬给给斩了,并诛三族以示惩罚。但宗爱的身为一个宦官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其为所欲为呢,北魏的宦官这一独特群体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北魏宦官群体的主要来源

北魏是由一个鲜卑族蜕变而来,对于北魏的前身代国有没有宦官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其实那时候东奔西跑的,别说关于宦官的记载了,其他的记载也是聊胜于无。但从拓跋珪复代立魏以后,就有宦官的记载了,而宦官的来源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战争中的俘虏。在战争中,战败者中的壮年男子要么被杀戮要么就直接充军,而女人则做了奴隶,在战败者中的一些年幼的男童,有的则被施以宫刑,成为了宦官。在北魏一朝的宦官中,赵黑、孙小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更为神奇的是,赵黑后来竟然官至尚书。另一方面则是犯罪的或者是犯罪的近亲属。我们前文所讲的宗爱就是应为犯了法被施以宫刑成为宦官的。除此之外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时就有明文规定:犯了重罪的年幼男童也要处以宫刑做宦官的。

《魏书》载有: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已下腐刑,女子没县官。

小结。北魏的宦官主要来源于以上两种,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医术不行,少有像明朝魏忠贤一样能够自宫做宦官的。

北魏宦官群体的发展壮大

北魏宦官从无到有,并且随着发展由原来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奴隶慢慢地占据了社会的顶层,最后甚至可以弑君、妄想夺权篡位。

发展壮大的表象一:官职越来越多,官位越来越大。在北魏初期,宦官的官职只是常侍、中常侍等等没有实职的虚衔,但是随着发展,北魏的宦官开始在朝野上下担任文武要职,除去前文中宗爱,史料中记载的有担任中书令、将军等职的仇洛齐、有担任礼部尚书的王琚、有负责官员考核选拔的平季……可以说,北魏的宦官群体出现在多个领域。

发展壮大的表现二:地位越来越高,势力越来越强。北魏的宦官不仅做了官,而且还有少数宦官拥有爵位。如以俘虏身份被施以宫刑的段霸,最后被封为武陵公,同样出身的赵黑被封为河内王。而且像王琚等少数宦官还可以娶媳妇、领养子。在北魏后期,大宦官刘腾的妻子还被封为钜鹿郡君等等。

小结。北魏宦官虽然好多我们叫不出名,但这一群体的势力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知道绝对不容小觑。也正因为北魏宦官群体势力的强大,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在史料原本就很匮乏的北魏,为啥有《魏书·阉官传》了。

北魏宦官群体规模增大、地位提高、势力提升的原因

关于北魏宦官群体规模增大、地位提高、势力提升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给出了非常专业的答案,我的总结如下:有宦官群体充当胡汉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说、有宦官群体成为中央集权的工具说、有不敢重用汉人改用宦官群体的替代说……等等不一而足。可能是这些原因的答案太过专业,我没怎么看明白。但通过学习和总结,我想给出北魏宦官群体最终做大做强一个我认为重要的原因……

北魏皇权集中和皇帝庇护是宦官群体做大做强的重要外因。宦官这个群体到北魏也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不管宦官的官职官位怎么变化,但这一群体职责范围没有太大的改变,说白了就是伺候皇上乃至整个皇室的,听命于皇帝和皇室的。也可以说宦官就是依附、听命于皇室的的寄生群体,没有皇室也就没有宦官啥事了,同样如果皇权本身的势力不怎么强悍,那么这个寄生于皇权的宦官也不可能强壮。这也就不难理解,在北魏之前的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为啥没有成名的宦官了,因为那时候皇权不集中,皇帝整天为了保住皇位东奔西突的,哪还有心情宠爱宦官啊,而这样羸弱的皇权也很难将寄生于自身的宦官养肥养大。可是等到了北魏就不一样,经历了拓跋珪的开国和拓跋嗣的过渡,到了拓跋焘一朝,北魏王朝已经由原来的部族联盟蜕变为封建王朝(虽然可能是封建的初期),特别是经历拓跋焘的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大部,此时的皇权已经相当集中了。集中的皇权就给了寄生其中的宦官群体做大做强的滋养,在加之皇帝对宦官所作所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庇护。这样得以使宦官群体做大做强。

身心被摧残扭曲是北魏当权皇宫贪恶肆虐的重要内因。宦官无论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为之,其身心较之常人是不健全的,是扭曲的。主动为之心理上可能还好一点,必定是为了心中的目标才有意为之的。而那些因为被俘、作奸犯科被动成为宦官的,其心理得经受多大折磨啊!所以说,封建皇帝把这样一群人放在身边无异于放了定时炸弹在身边,防范意识太差了,太不小心了。总之宦官这一封建专制的受害群体,因身心被摧残扭曲,一旦一朝掌权,这种变态心理就转变为复仇心理。所以我们看到了宗爱敢杀皇帝,而且不是一个皇帝。

小结。中国的宦官群体之庞大好像没有一个确切统计数字,但可以知道的是并不所有的宦官都是恶人,大多数都是无名的奴才而已,只有那一小部分历尽千辛万苦爬到权力顶层的宦官,才有贪恶肆虐的资本,而这一小部分也是得益于所依附的皇权的强大、得益于皇帝的放纵庇护。

最后小结

北魏王朝没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没有例外地承袭了前朝的宦官制度,接纳使用了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随着北魏王朝的封建化进程和皇权的日益集中,这个依附于皇权的特殊的寄生群体,狐假虎威地做大做强,并渐渐掌控实权。前文中的宗爱所主导的弑君杀王的惊天血案,首先宗爱本人难逃其咎,但作为受害者的北魏皇室对于宦官的放纵庇护也是难逃干系的。虽然宗爱因弑君杀王,而获五刑,诛三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打击了北魏宦官的嚣张气焰,但却没有彻底剔除这个依附于皇权的寄生群体,到北魏后期又出现了宦官刘腾废后戮相,尽管宦官群体大多数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但以宗爱、刘腾为代表的少数当权宦官,干政篡权、专权擅政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北魏政治腐败和王朝灭亡,这不得不说是北魏的悲哀,封建专制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