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如何解万章的套——何为大孝

【清风侍读 劝谕策进】《孟子》万章上

书接上回。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

父母之不爱我,与我何哉?帝使其九子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

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人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为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注释

长息,公明高弟子;公明高,曾参弟子,看来师徒之间诘问是传统。为不若是恝,恝介音,无忧貌。帝使其九子二女,尧帝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跟随舜,两个女儿是娥皇、女英。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胥古通胥,待也。迁,《说文》,登也。即舜即储君位。少艾,艾,美好,少艾指年轻漂亮的女人。不得于君则热中,热中,中,心也,热衷近内心烦躁意。


孟子如何解万章的套——何为大孝

译文

孟子说:“从前长息曾经问公明高说:‘舜种地的事儿,我已经从您这儿受教了。至于他仰天哭泣,对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不明白了。’”

公明高说:“这还真是你不能明白得了的。”那是因为公明高用孝子的心思来揣摩舜,舜不应该把父母对自己有怨恨看的这么轻松。

一般人的想法是:我好好种地,和别人家的儿子一样给父母好吃好喝就行了。我做好我的,尽一个做儿子的义务,至于父母爱不爱我,那是他们的事,我有什么办法呢?”

“尧帝让自己的九个儿子跟随舜,两个女儿服侍舜,拨给他百官牛羊仓廪齐全,让这些人跟着舜耕种效力,天下的能人也多来投奔舜,尧帝也准备把天下治理好后交到舜手里。

孟子如何解万章的套——何为大孝


可是舜觉得,一个人要是不能讨得父母的欢心,就像走投无路的人找不到归宿那样,精神无所寄托,内心惶恐不安。

天下的能人都拥戴自己,是人之所欲,可是这个不足以解舜之忧;漂亮的女人,是人之所欲,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做老婆,还是不足以解舜之忧;有钱,是人之所欲,舜富有天下,还是不足以解忧;高贵,是人之所欲,舜贵为天子,依旧是不足以解忧。

天下人拥戴,左拥右抱有漂亮女人,富贵,这些都不足以化解舜的心病。能化解舜心病的,惟有父母的欢颜。

人年幼的时候,本能的亲近父母;懂风情了,就本能亲近年青漂亮的女人;有老婆孩子了,就本能的亲近老婆孩子;要是出来做官了,就本能的亲近君主,要是不得君主待见,就如五内俱焚,焦躁不安。

只有大孝的人才会终身如孩子一样亲近父母。过了五十岁还象孩子一样亲近父母的,我在大舜这里见到了。”

孟子如何解万章的套——何为大孝


议论:

人心底都有隐痛,都有难言之隐,在欢快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一想起来就满心不快,兴致全消。时常掠过舜心头的那一丝不快,就是他心里放不下的,自己的老爹和兄弟要弄死自己。

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亲情,有德是至亲处心积虑的谋杀,换做我,一想起来也会不快。

老爹这么恨自己,就是自己不孝啊,舜和匡章的处境差不多,确实该哭出来。

万章问孟子,圣人也有七情六欲,孟子无法直接回答,搬出了长息和公明高的对话,通过一番揣摩,把舜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上一篇末尾齐王使人看孟子,是不是和常人不一样,孟子说自己和常人一个样,即使是尧舜也和普通人没有两样。


把尧舜当作高高在上的神明,那怎么会用尧舜的心思去揣摩尧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