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化共性促进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异加剧分裂和冲突?

大力妈咪的杂货铺


先说文化差异。叫道不同,不相与谋。互相肯定看不惯。骂着骂着就得冲突。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更不同。还就可恨住在同一块地皮上。文化思想生活上你死我活,那就剩下打架了。文化共性不一定促进团结,比如中国和日本,越南,朝鲜。但至少有共同的思想和文化体系,有事还能商量。就算骂架也在同一框架下,那还是有道理可讲。你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同在亚洲,文化一点不通,看他像是外星人。坐一块吃饭都不知道怎么吃。我跟他合作啥呀?


华来士1969


我觉得文化个性是指具有自身特质的内在规定性,强调的是与众不同和各自的差异。文化共性是从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可以相互理解、相互贯通的文化一致性。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个性自然不同,但不同的文化也有相同的共性,如渴望和平自由,赞美爱情友谊,向往幸福生活,颂扬爱国主义精神,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因此,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只强调差异,就会割裂乃至冲突对抗,只强调共性,就会丧失生机活力。具体来说,我觉得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好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个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我们国内,特别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传承并发展好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各种不同文化。文化形式越多样,文化个性越多彩,文化就越繁荣。

2、要通过文化共性来凝聚人心,形成精神动力和合力。比如,在现今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情况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则就会导致价值混乱、甚至是非不分的后果。再如,每个人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这是个性,而实现中国梦则是共性,要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要按相互尊重原则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在平等交流中形成共识,消除隔阂,增进互信,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海会居士


文化的共性就是精神文明的相似,乃至传统、信仰、法律、宗教、哲学等,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共性。有了这些共性,当然就会在平等协商中产生共聚。

中国56个民族共同认可华夏主轴文化,共同信仰龙的传人,所以就会和谐共生、民族团结,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因而促进了凝聚力的产生。

今年的全国抗疫战,就显现了中国大家庭的团结、凝聚、战斗力极强的巨大威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已救人,共克时艰!

与中国有着巨大文化差异的西方国家同样在抗疫,但是效果显然差距很大。由于西方传统的″唯我独尊″的″二元″文化,使人们养成了″我一定行!″的过于自信,因而对疫情不以为然,甚至根本不在乎,所以失去良机。

在战疫情上,西方对中国的奉告反当恶意,制造分岐,说三道四,怨天忧人,加害中国,说到底,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文化差异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