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解:帛书《老子》第7~10章

第七章[经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長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

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長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句话乍看起来实在不通,看不懂不要管,继续往下读。读到25文章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应该就懂了。

他的意思是说:天长地久,是因为天、地自己不另搞一套如何生的法子,而是完全向“道”学习,一切按“道”走。有点象现在人喜欢讲的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2. 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芮”画的是土里的草根刚出了一点头于地面,其上又画了两个草。

就是说要“人法地”,只做关乎自身的身体的事,其他的不去瞎折腾,这样你就能活得长久些。

“身先”是走在别人前面,别人呢?别人如果瞎折腾可能身体会差些,就没你走得快了。

3外其身而身存——就是别生事,别生关乎生存以外的事,如此,人类就能象天地一样长久地不灭绝。

反过来说:如果欲望太多,人类老要去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人类就不会长久“身存”。

不过,从生存环境来看是越文明越差:现在是:瓜果失其真味、有时雾都茫茫、水污染、核污染。

4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老子是极其反动的,他认为吃饱穿暖就行;老子认为最大的私,就是安身立命;为了人类能长久地安身立命,除生存以外的私欲可以没有。

本章老子讲的,全是无用的废话,因为人类永远不会光向地学习就打住,人跟地不一样,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第八章[经文]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潇,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这一章有点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都是官样文章样的,说起来好听,尽是虚的。

第九章[经文]: 植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滿堂,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1.植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揣”:就是张开两个手指一段一段地测量你的树。

他说,你种的树足够自己用就行了,就别再种树了;为什么呢?因为你难以长期保住树,别人会老打你的树的主意,时不时用手测量你的树,看看合适,趁你不注意他就用锐利刀把你的树砍走了;

2金玉滿堂,莫之守也;——他说金玉也是一样的,多了也守不住;

2富贵而骄,自遗咎也。——这句不用解释。

3功述身芮,天之道也——“芮”,上一章解过了,就是只管关乎生存的事。

他说:你有功劳,陈述、记述了,也就是说,你的功劳记上了功劳簿上去了就行了,至于奖励嘛,够生活就行,说这是天之道。

第十章[经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嬰儿乎? 修除玄蓝,能母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应该是针对统治者的,也可以说是对统治者的要求:

1.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营舍。就是说:不要魂不守舍,要神形合一。

2. 专气致柔,能嬰儿乎?——专气:老子说你不要想多了别的,你象婴儿那样除了想吃饱穿暖,别的都不想,就会柔,就有韧性,摔倒在地不容易伤身体;他说你欲望大多了气就不专,就会老,骨头就象饼干样酥脆,摔一跤骨头就断了。

3修除玄蓝,能无疵乎?——先秦时期的“修”指装饰;“除”指改变、变换;“玄”指黑色。

他说,用黑色、蓝色来搞装饰,能不能没有缺陷?

4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无为,就是只做关乎生存的事,其他的事别瞎折腾。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眼、耳打开或关闭,是否都能冷静。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白达到了四方,就是方方面面都明白,这当然就是有知有智,但你表面上要象是无知无智样的。(后来的韩非子,非常推崇老大要装蒜、装憨)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恃”在先秦时是依赖的意思;“宰”是充当家奴的意思。

这一句讲,要“人法地”,象地一样:只管生、长万物,而不依赖万物,也不把万物当家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