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增值稅的那些事兒,你真的知道嗎?

最近這幾天,在會計行業,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財政部連同國家稅務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一時間關於增值稅立法的新聞在網絡上沸沸揚揚地傳開,成千上萬的財務工作者積極參與討論,好不熱鬧。

關於增值稅的那些事兒,你真的知道嗎?

回到基本面,我就想問下,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增值稅嗎?你懂它嗎?

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普及下增值稅的前世今生。

增值稅是在增值額的土壤中誕生的,它是以增值額為基礎,也就是徵稅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毫無疑問,重點在"增值"兩字,什麼是"增值"呢?

簡而言之,就是增加的價值。

增值額從理論上來說,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部分,即貨物或者勞務價值中v+m部分。具體來說,它相當於淨資產或國民收入,再說細緻點,就是一個公司在銷售某一個產品或者提供某一項勞務時的收入減去為生產這種產品或提供這種勞務而支付價款後的剩餘部分。

關於增值稅的那些事兒,你真的知道嗎?

​實行增值稅的國家,據以徵稅的增值額並非都是理論上的增值額,更多的國家使用的是實際增值額。差異產生於一點:

是因為各國對購入固定資產的處理辦法不同,我國實行的是消費型的增值稅,世界上還有生產型增值稅和收入型增值稅,共三種類型。現在和迷糊姐一起來看看這三種類型吧!

增值稅三兄弟

老大,消費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允許將當期購入的固定資產價款一次性全部扣除。憑發票扣稅,真的是非常方便操作,也有利於當局管理。但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在固定資產購入當期,因為固定資產價款的扣除,財政收入會減少,價值越大,減少越多哦。

老二,收入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是一種標準的增值稅,它允許扣除企業外購固定資產中計入當期產品價值的部分,其法定增值額等於理論增值額,可是,這種方式操作起來不太方便。

老三,生產型增值稅

生產型增值稅最簡單粗暴,它採取的是一刀切的辦法,就是不允許扣除任何外購的固定資產價款,自然它的法定增值額會大於理論增值額。這樣能夠充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但不利於鼓勵企業投資,也會有重複徵稅問題存在。

關於增值稅的那些事兒,你真的知道嗎?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關於增值稅的法律,現行使用的基本規範是國務院頒佈的法律法規《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國務院聯合財政部頒佈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所有納稅人都要遵照條例和細則,國家正在積極準備出臺增值稅法,進一步強化增值稅的法律地位。

由於增值稅獨特的特徵,在現行所有稅種中,好不誇張地說,它就是所有稅種中的龍頭老大,那現在和迷糊姐來羅列下它的魅力所在:

(1) 不重複徵稅,具有稅收中性特徵。

我們都知道營業稅,對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屬於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雖然它已經完成謝幕,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但歷史的長河中,永遠有它的痕跡。

為什麼它會被取代?為什麼取代它的是增值稅呢?最主要是因為存在著重複徵稅的問題,舉個例子來說說看:

迷糊姐曾經在餐飲公司任職,在營改增之前,我們公司在稅務局那邊核定的營業稅是5.5%,假設公司提供餐飲服務,收取1000元的就餐費,成本為600元。

繳納營業稅,需要1000*5.5%=55元(很殘忍,什麼費用都不能扣除);

繳納增值稅:(1000-600)*3%=12元(按照小規模納稅人計算,不抵扣進項稅額)。

上面兩組數據充分說明,營改增之後,企業稅收負擔下降很多。營改增後,老闆每天看到我都是笑眯眯的!現在明白為嘛被取代了吧,民心所向。

(2) 逐環節徵稅,逐環節扣稅,最終消費者是全部稅款的承擔者。

(3) 稅基廣闊,具有徵收的普遍性和連續性,稅基廣,才能有效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商品流傳過程中,重複徵稅問題,一直讓徵收雙方頭疼不已,而增值稅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說增值稅能夠消除?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

某公司是從種植到加工到最終銷售瓜子的企業,在種植階段,瓜子從種植到成熟過程中產生的價值為1元/斤,需要繳納稅款,然後進入工廠加工,產生的價值增值部分為1.1元/斤,當完成加工後銷售,僅僅針對新增加價值部分1.1元/斤,這一部分繳納的稅款,我們通常稱之為銷項稅額,而前一環節已經繳納增值稅的1元/斤,不需要再次繳納稅款。

有朋友可能會覺得這和我們平時處理增值稅時不一樣。當我們每個月在進行賬務處理的時候,通常是通過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差額部分來確認當期應該繳納的增值稅的?和前文闡述的完全不同?

增值稅的衡量

其實,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只是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增值稅的!

前文中,我們是先計算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產生的增值額,然後據以計算整個環節增加的價值部分,我們一直在做加法,增值稅加法是增值稅直接計算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方式是增值稅減法,就是從末端開始往前倒推,兩者都屬於直接計算方式。

而我們日常工作中常常使用的方式我們稱之為"間接計算",間接法也叫扣稅法,是不直接計算增值額,而是採用抵扣稅款的方式計算應納稅額的方法,間接法相比直接法計算簡單,不容易出現錯誤,所以被多數國家廣泛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