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一、兩漢至南朝劉宋朝鮮半島中北部的漢四郡

(前108—475年),歸順中國的時間共為367年曆史。

1.漢武帝於元封二年派兵(前109年)剿滅衛滿朝鮮,次年(元封三年,前108年)設置漢四郡,分為樂浪郡、玄菟郡、臨屯郡與真番郡等四郡。後樂浪郡析分出帶方郡,因此其實是“漢五郡”。帶方郡也成為漢四郡中堅持時間到最晚的郡治,直至南朝劉宋後廢帝劉昱元徽三年(475年)才被高句麗所攻佔,魏晉時期始終奉中原正朔。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西漢中期“漢四郡”初設時的疆域面貌,當時四郡猶存。真番郡、臨屯郡(前108—前82年),皆只存在26年時間;樂浪郡,後析分為樂浪郡(前108—313年)與帶方郡(204—475年)兩郡,前者存在205年(有觀點認為樂浪郡也堅持到了475年)、後者存在271年,前後共存在367年;前期玄菟郡(前107—25年)管轄區還位於“漢四郡”故地,後期玄菟郡(25—約417年)管轄區主體部分實際已退至長城以內,前後共存在約410年,是“漢四郡”中存在時間最長的郡治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圖為西漢末期的樂浪郡與玄菟郡,此時真番郡(此時大部已喪失,僅存北部少許地)與臨屯郡早已併入了樂浪郡,玄菟郡管轄朝鮮北部,樂浪郡管轄朝鮮中部,而朝鮮南部則由馬韓、辰韓與弁韓“三韓”控制。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4.圖為東漢中期的樂浪郡,由於高句麗的不斷侵佔,樂浪郡北部的玄菟郡被蠶食的在地圖上已無足輕重,僅樂浪郡還佔有較大的疆域,堅守在東漢最東邊的邊疆地區。與西漢末期相比,樂浪郡疆域僅為之前的1/3,龜縮至朝鮮半島西北部地區。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5.圖為於東漢末期漢獻帝建安九年(204年)遼東軍閥公孫康從樂浪郡析分出來的樂浪郡,郡治在南漢江入海口附近,其南面與東面分別面臨著“三韓”、東濊的威脅,北面與樂浪郡接壤。在東晉劉宋時期反覆為百濟、高句麗所爭奪,但當地漢族基層政權依舊奉中原正朔,不肯歸順此二者,是當時朝鮮地區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6.圖為高句麗完全侵佔“漢四郡”故土後的東亞局勢,此時高句麗北與勿吉、西與契丹及庫莫奚、南同北魏接壤,北方中原王朝北魏僅剩遼西郡部分,遼東盡失。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二、兩漢至北宋越南中北部的“交趾三郡”(前111—968年),歸順中國的時間共為1079年曆史。

1.圖為西漢中期“交趾三郡”初設時的疆域面貌,當時三郡猶存。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滅南越國,於南越故土分設九郡,分別為蒼梧郡、合浦郡、鬱林郡、南海郡、儋耳郡、珠崖郡、九真郡、日南郡與交趾郡,其中交趾郡、九真郡與日南郡便是“交趾三郡”。不久漢武帝又於交趾等郡設交趾刺史部,東漢歸交州管轄,交州名稱沿襲至隋唐時期。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交趾三郡”中的交趾郡與九真郡(前111—939年),交趾郡主要位於紅河平原(長山山脈中段北側),九真郡主要位於長山山脈中段東側。三郡中以交趾郡疆域面積最大,大體位於諒山以南、鴻基以西、無功以北、以路以東地區,北部地區與當今中越邊境差異不大。後晉高祖天福四年(939)為當地豪族吳權奪取統治權,自立為節度使,不過仍效忠於中原五代正統王朝。北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元年(968年),大瞿越國開國國王丁先皇丁部領統一越南北部,並於兩年後稱帝設年號,是為“交趾三郡”完全脫離中國之始。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圖為佔領“交趾三郡”中的交趾郡與九真郡併成立的“大瞿越國”,即越南丁朝(968—980年),丁朝僅存兩帝歷12年,國祚極為短暫,丁朝立國之初時北宋尚未統一中國,丁朝亡國時北宋恰好統一中國僅1年。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4.丁朝立國之初設12州,分別為北江州、海東州、洪州、快州、建昌州、龍興州、天長州、國威州、長安州、清化州、濱州與乂安州,其中以國威州疆域面積最大,而以龍興州疆域面積最小。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5.“交趾三郡”中的日南郡(前111—137年),日南郡主要位於長山山脈南段東側,南抵巴江地區,於漢順帝永和二年(137年)為佔族人區連反叛攻佔大部,同年建立占城國,與九真郡南北對峙。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6.圖為佔領“交趾三郡”中的日南郡並不斷擴張領土的占城國(137—1697年),共立國1560年,從東漢中期獨立以來一直延續至清朝初期,最後被越南廣南國大將阮有鏡所攻滅,末代國王茶全身俘國滅。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7.越南“北屬”時期各朝代“交趾三郡”地界與周邊部族、政權的南部邊疆界限,唐代時界限北移至廣治以北地區,而前朝隋煬帝大業年間卻曾南推至藩朗地區,唐朝丟失了前朝隋朝“交州”一半的土地。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三、唐朝中亞、阿富汗地區的安西(大)都護府(640—790年),共存在250年曆史。而實際控制鹹海與波斯以西、巴爾喀什湖以南的中亞與阿富汗地區為唐高宗龍朔元年至唐睿宗垂拱三年(661—687年),歸順中國的時間僅為26年曆史

1.圖為唐朝西部的安西都護府(唐太宗設)與唐朝北部的北庭都護府(武則天設),後者從武周武則天長安二年至唐德宗貞元七年(702—791年),堅持了90年,與安西都護府先後淪陷,落入吐蕃之手。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安西都護府的行政規劃,安西都護府下轄16個都督州府(實際為16國)、80個州、110個縣與126個軍府,為中原王朝歷史上開疆拓土西進最遠的王朝。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圖為安西都護府治所變遷圖以及“安西四鎮”,治所均在天山以南地區,安西四鎮為碎葉鎮、龜茲鎮、于闐鎮與疏勒鎮,武則天於唐睿宗垂拱三年放棄“安西四鎮”時,其實已宣告了對蔥嶺以西管轄區的放棄。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4.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時的大唐疆域圖,此時已是開元末期、最後一年,國力日衰,唐國土西境退至蔥嶺以西的天山南麓地區,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兩都護府治所已緊緊相依,蔥嶺以西的原安西都護府地界如今已被大食(阿拉伯帝國)佔領,中原王朝從此再未能踏足中亞地區。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四、唐朝朝鮮半島的安東都護府(668年—676年)與熊津都護府(660—665年),前者存在8年,後者存在5年,歸順中國的時間最長僅為8年。

1.唐朝初期初設安東都護府與熊津都護府的疆域,後安東都護府治所從平壤搬到遼東(676年,唐高宗李治儀鳳元年),實際宣告了對朝鮮半島實際統治的放棄。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安東都護府治所西移後的疆域面貌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熊津都護府疆域全貌(盡有百濟故土)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五、元朝北亞地區的嶺北行省(1312—約1388年)與遼陽行省(?—1387年),嶺北行省共存在約76年曆史,但考慮到元朝早已統一中國北方與北亞地區(1234年滅金朝),因此實際歸順中國的時間應不少於150年曆史。

1.圖為元朝嶺北行省與遼陽行省的版圖,嶺北行省包含整個蒙古高原、位於大興安嶺以西一側,遼陽行省包含整個滿洲地區、位於大興安嶺以東一側,雙方基本以大興安嶺一線為管轄界限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嶺北行省的下轄勢力劃分,分為五王部(濟南王部、廣寧王部、齊王部、外剌部與陽翟部)、一路(和寧路)、一千戶(遜都司千戶)、一宣慰司(稱海宣慰司)以及一轄地(別吉大營盤轄地),最後一個是轄地面積最大的勢力,同時應該也是嶺北行省人口最為稀少的地方。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圖為元朝的徵東行省(1287—1356年),共存在70年曆史,名義上是元朝的行省,但實際上是半獨立的高麗王朝。因元世祖忽必烈兩次攻日計劃的失敗,原本為日本準備的徵東行省後來淪為了高麗王朝附元時期的別稱,高麗國王自任行省丞相,財稅不上繳,元廷僅控制其外交權。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六、明朝東南亞地區的“三宣六慰”(約1382—約1531年),從明太祖洪武中期約洪武十五年至明世宗嘉靖初期嘉靖十年,歸順中國的時間為150年曆史左右。

1.圖為明朝初期“三宣六慰”初設時的疆域面貌,東面是交趾省(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三宣(三位宣撫司):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與麓川平緬宣撫司(即後來的隴川宣撫司),六慰(六位宣慰司):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以及老撾宣慰司。此外,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曾先後設大古剌宣慰司(1406—約1435年)、底兀剌宣慰司(1424—約1430年)與底馬撒宣慰司(1406—約1420年)等三位宣慰司,這三位宣慰司前後相距最長也不過30年時間,較為短暫,故不納入“三宣六慰”系統之中。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大古剌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與底馬撒宣慰司等三位宣慰司所在的地盤,均分佈於怒江下游附近,應是農耕民族。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三宣六慰”以外的其他宣慰司與宣撫司。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七、明朝越南北部的交趾省(1407—1427年),從明成祖朱棣永樂五年至明宣宗宣德二年,重新歸順中國的時間僅為20年曆史。

1.圖為明朝交趾省設立時的疆域,交趾省下轄15個府、41個州與210個縣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明朝交趾省最南界與越南“北屬時期”最南界邊境線對比,南部已至越南廣義省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八、清朝蒙古地區的烏里雅蘇臺,從雍正九年至宣統三年(1731—1911年),歸順中國的時間共為180年曆史,這也是蒙古地區歸順中原王朝時間最長的階段,此時期漢蒙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大大加深了。

1.圖為清朝蒙古地區的烏里雅蘇臺地區,即常說的“外蒙古地區”,於扎布哈朗特設烏里雅蘇臺將軍一名,管轄唐努烏梁海地區、喀爾喀四部、厄魯特特以及輝特特“一區六部”,清朝滅亡時烏里雅蘇臺主體地區脫離中國獨立建國,而唐努烏梁海地區卻早已在晚清時期被沙俄強佔。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唐努烏梁海地區,沙俄分三次先後強迫瓜分、直接出兵佔領此地,先是1864年沙俄強迫清朝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後又於1869年強迫清朝簽訂了《烏里雅蘇臺界約》與《科布多界約》,1914年中華民國成為三年後又直接出兵佔領剩餘的唐努烏梁海地區,通過威逼利誘完全控制了此地,至此唐努烏梁海地區完全淪於沙俄之手。沙俄內戰時曾短期收復烏里雅蘇臺地區全境,但不久便又被其後繼者強制佔領,至於如今。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圖為清朝疆域全盛期,地圖中西北部的科布多地區與烏里雅蘇臺地區相鄰,也設將軍一名,部分被沙俄沙俄所侵佔,部分如今還留在中國境內,其餘部分歸屬於哈薩克斯坦與蒙古國,該地區民族以哈薩克族為主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4.圖中空白區為晚期至民國時期丟失的領土,主要是被沙俄(北部)與英國(西部)所侵佔,還有就是外蒙古脫離中國導致的。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九、清朝拉達克地區,從清聖祖玄燁康熙二十三年至清宣宗旻寧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實際歸中國管轄的歷史為156年,但如今中國依舊對其擁有主權,為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對於英國與印度的佔領從來不予以承認,寸土不讓。

1.圖為中國拉達克地區清朝時期管轄區地形圖,以河谷平原地帶為主,境內有著名的班公錯湖,位於喀喇崑崙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其東與中國阿克賽欽地區接壤,如今為印度所非法佔領(即所謂的印控克什米尓地區,中國不予承認),北部為巴控克什米尓地區。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2.圖為拉達克地區在我國邊疆地區位置圖,位於新疆與西藏西部交界處,是我國西部邊境地勢較低處,如今行政歸中國西藏政府管轄,為我國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3.圖為清朝道光二十年的疆域圖,拉達克地區便位於清朝西部,歸屬於清朝駐藏大臣管轄,位於蔥嶺山區(即帕米爾高原)。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4.圖為清朝的極盛時期的疆域圖,當時的拉達克王國是清朝最為忠心的附屬國之一,常派遣使者前來京師北京朝貢,直至被錫克帝國非法佔領為止,歷代拉達克國王一直把自己視作大清臣子,即中國臣民,擁有極強的中國認同感。

中國古代王朝失去的疆域名單:漢四郡,唐安西,明交趾,清拉達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