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道德應該從人性而來

進入近現代以後,我們的世界被兩大主義的信仰佔據了主導。西方崇尚自由,以有產者的階級利益為核心,形成資本主義體系。東方崇尚平等,以無產者的階級利益為核心,形成社會主義體系。

社會主義的導師們習慣於從階級立場看問題,因此發展出來一整套系統的以階級性為基礎的理論,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從階級性而來的道德文化理論。他們認為,在階級社會之前,人類只存在風俗習慣,無所謂道德。因此,道德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有了階級才有了道德,道德具有階級性。他們從道德的階級性,給出一個關於道德的根本定義,認為無產者的階級與有產者的階級信奉著截然相反的道德。無產者的階級崇尚真、善、美,屬於社會主義道德。有產者的階級崇尚假、惡、醜,屬於資本主義道德。

我首先肯定無產者的階級崇尚真、善、美為道德。道德的根本,就是要弘揚真、善、美,貶抑假、惡、醜。但是,我們不應該武斷地認為只有無產者的階級才道德。現實是,無產者的階級也並非完全道德。無產者是以工人和農民為主體,他們更多的是盲目生活者,可以被引向正義,也可以被導向邪惡。

我們認定有產者的階級是以崇尚假、惡、醜為道德,在邏輯上很難獲得廣泛認同。現實是,有產者的階級也並非都不道德。有產者是以資本家為主體,他們普遍有生活方向,想要實現事業成功,更加傾向公平競爭。傾向公平競爭,就符合正義。譬如,資本家比爾•蓋茨要裸捐,還有很多做慈善事業的,這足以表明有產者也是傾向崇尚真、善、美。

從資本主義產生的現代輝煌的文明,包括了愛與科學、民主。愛的思想是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從對自由的追求,發展出來科學。從對平等的追求,發展出來民主。愛與科學、民主,體現的不就是真、善、美嗎?因此,我們無法認同有產者崇尚的道德是假、惡、醜。在假、惡、醜的基礎上,怎麼可能產生愛與科學、民主!

關於道德問題,我們只能從人性來分析。所謂人性,在道德上體現的就是從趨利避害而來的共同性認識。我們人類的喜歡、快樂和愛,以及煩惱、痛苦和恨,具有普遍的共同性,道德就是從普遍的共同性而來。我們都想要有喜歡、要有快樂、要有愛,都不願意有煩惱、有痛苦、有恨。無論有產者還是無產者,我們人類的喜歡、快樂和愛,都是要追求愛情、婚姻、家庭、友誼、事業的成功,要實現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們的行為符合實現共同的喜歡、共同的快樂、共同的愛,就符合正義,就是公認的道德。我們從喜歡、快樂和愛,才願意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我們以階級性來闡述道德理論,在實踐中就會遇到困難。譬如說,我們開放市場,不可能是隻讓資本進來、只要技術,資本家也要跟著資本和技術一起進來。我們從道德理論上不能容忍的,改革開放的現實卻必須接受。無產者要與有產者握手言和,原來主張的正義與邪惡就成了悖論。道德文化悖論體現的就是理論與實際脫節,在邏輯上不能讓人們信服。我們主張的道德,因為缺乏邏輯性,不能讓人們信服,就成了讓學生們用來考試、學者們用來研究的學問,根本無法用於引導人們的生活。

為了挽救道德理論上的頹勢,我們現在將道德教化的重任幾乎是移交給了傳統文化,讓儒、釋、道來領軍。問題是,傳統的道德文化良莠不齊,我們又普遍缺乏分辨能力,從習慣繼承的糟粕可能比精華更多。

我們要走出道德文化的悖論,就應該徹底放棄從階級屬性來闡述道德理論。我們要從人性,從共同的喜歡、共同的快樂、共同的愛,圍繞著真、善、美來闡述道德理論。道德理論迴歸到基本常識,才更加容易讓人們信服和接受,才能成為引領人們生活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