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朝代末期明知道加税会引起造反还要这么做?

靳源春


因为每每到朝代末期,正是官员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大肆压榨农民的时候,每到朝代末期农民起义都此起彼伏,朝廷为了筹集官饷,为了官员和皇帝的吃喝玩乐,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所以更加巧立名目,增加各种苛捐杂税,以至于官逼民反现象越来越多,这就是朝代末期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的缘故!



梦想纵横


历史上各个朝代末期,都会出现税赋加重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些朝代的统治者在明知道“加税”的政策后会引起造反,还要执意加税,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加形象地分析其原因,我就举我们比较熟悉的“唐”、“北宋”、“明”、“清”四个朝代来举例子。

一、唐朝-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

唐朝实行“两税法”,它的正式颁布是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实际提出者是时任宰相杨炎。所谓的“两税法”,理解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唐朝初期开始,分为了地税和户税,“两税法”就是合并二者,并统一各项税收后制定的新税法。

因为“两税法”分“夏、秋”两个季节,分两次征收,所以被称为了“两税法”。

很显然,在这样的分配制度下,国家的税收有了增加,但是百姓的税收负担加重。到了唐朝末期,各种新增税收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分配和管理税收,出现了“两税三分制”,从而细化了税收分配制度。

在元稹《全唐文》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记载:

“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二曰留使,三曰留州。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

意思就是是所有收上来的税收,留一部分给地方政府,然后拨一部分给军队,所剩下的都是归于国家,上交国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唐朝中央政府,对于财政还是把控很严格的,除了必须留给地方政府和军队的外,其余都收归国库。

但是这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留给地方政府的,够不够地方政府花。大家也知道在唐朝时期,各路藩镇节度使都有着很高的权利,他们作为一方军政要员,掌握着很大的权利。有了权利,他们就会大肆使用,一点不客气。所以在唐朝末期,那些节度使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就会耗费大量的金钱去扩军。但是为了不让唐朝朝廷知道自己的异动及野心,这些庞大的支出又不能如实告知朝廷,于是地方藩镇就会在朝廷税费之上再额外收取附加的一些税。

结果就是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日子过得无比艰难。而唐朝中央政府,也不是省油的灯,知道地方藩镇的小九九,本着与其被地方政府搜刮完还不如自己也搜刮的精神,也开始逐年增加百姓的赋税。这样,从明处和暗处,百姓的税费被双重增加。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唐帝国瓦解。


二、北宋-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

北宋时期,基本上沿用了唐朝时期的“两税”法,不过北宋又新增了“丁税”,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人口税。这样的话,人口众多的百姓,出了“两税”外还要交丁税,而且家中每新增一个人,就得新增一份“丁税”。这样的话,百姓的负担又有所加重。

我们都知道,北宋是比较富裕的朝代,但是富裕也架不住过重的税收。到了北宋末期,贪官横行,可以说八成以上的官员,都在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意或者贪污税款。这样,经过一层层的盘剥,有时候,交至国库的税收竟不到原有数目的三成左右。

这还不算,从北宋的统治者宋徽宗起,朝廷上上下下都过着奢华的生活,支撑他们奢华生活的便是每年的税收。所以,眼看每年的税收不足以支撑北宋统治阶级奢华的生活后,他们并没有想着怎么去查被贪污的税款,而是进一步加大的税收的额度和收缴力度,甚至动用了武力,百姓怨声载道。

再加上,北宋末期,金国南下,多次袭扰,打一次北宋就筹钱赔款,买一时的平安,这些钱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税收。但金国人的贪婪是没有限度的,最终经过“靖康之乱”,金国直接攻占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并以此为要挟获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整个北宋被搜刮一空,直至北宋灭亡。

从北宋末期的加税可以看出来,北宋朝廷对于加税可能引起的百姓造反并不十分担心,他们更加担心所收的税款能够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以及是否能够足够向金国人埋来片刻的安定。这样的朝代是没有希望的,最终北宋被金国所灭。


三、明朝-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

说起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后金的崛起及清军的侵入。本质原因,其实就是财政危机,要是明朝政府很好的解决了财政危机,但就后金而言还没有实力能够灭亡整个明朝。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闯王李自成起义”和“天灾”吗?其实仔细看这两个因素就会,看出来其本质还是财政危机。先是有了明朝末期各种天灾,蝗灾、旱灾、水灾不断,农民没了收入,别说交税了,就连家中几口人的粮食都成了问题。

此时的明王朝,但凡是有一些能够解决财政危机的大臣,如果迅速拨款给灾区,开仓放粮,接济受灾百姓,至少确保人们不被饿死,那么“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就压根发生不了。原因很简单,李自成就是打着为农民谋口饭吃的旗号,发动了起义。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

明朝末期,统治者为了镇压各处的农民起义,派出了大量的军队,自然也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国库没钱,就得向百姓加税,来获取更多的金钱。要说,这明朝的税,其实在历朝历代一来,本是不高的,哪怕是到了明朝末期,其实也不算高。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百姓已经习惯了较低的税,明朝政府每一次的加税,都会让百姓造成较大的心理抵触,反抗情绪眼中。

要是风调雨顺时期还好,还偏偏在天灾不断的年间,所以百姓最终就受不了,纷纷开始加入起义军,公开反抗朝廷。

所以,在明朝末期,统治者是怕因为加税而引起百姓反抗的,但是他又没办法。不加税,就没有钱去镇压百姓起义,更没有钱去反抗崛起的金国,所以加税就成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险招”,只能奋力一搏,结果最后输了,先是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四、清朝-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

清朝末期,就更不用说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各项大事,活活把大清朝的国库给掏空了。战败了,自然就又要割地赔款,国库中的钱都掏空还不够赔款,就又得向百姓加税。

与列强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赔款项金额巨大,到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的《辛丑条约》,约定清朝政府要支付连本带息9.7亿两白银。到了1902年,清政府各项赔款和使得每年需支出约4700万两白银。但是,哪怕是“康乾盛世”的康熙时期整个清朝政府一年的的财政收入也不过3000万两白银。

这巨大的财政缺口,怎么弥补?不交,列强的军舰的炮口就会对准皇宫。所以,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清政府加了了各项税赋的征收额度和频率。

例如,清朝咸丰帝时期,在于太平天国争夺地盘的时候,又新设立了一种新的税,叫做“厘金”,说白了就是过路费。清军在各路交通要道设置管卡,过路的商人都要交一定的“厘金”才能通过。可见,连过路费都收了,清朝末期的加税行为有多么严重。

最后,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创后,清朝最终在革命党人和列强的双重打击下灭亡。清政府也是知道加税会引起人们抵抗,不过他们认为没有那么快,他们始终将首要问题放在了镇压太平天国和割地赔款上。


回答感悟:

通过分析上述历史上四个主要朝代末期的加税问题,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无论是“唐”和“宋”,还是“明”、“清”,他们的统治者都清楚的知道“加税”会引起造反,但是他们认为那都是可控的,至少对于他们统治地位的威胁没那么快。所以,他们依然选择了加税,然后意图用加税得来的款项武装军队,再反过去镇压农民起义。

所以,不是他们不知道“加税”的后果,而是他们过于自大,忽视了“民可载舟亦能覆舟”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尊重百姓的统治者终究尝到了覆灭的苦果。


醉观沧海


其一,是因为当时统治者的无知,那个时候没有经济学、统计资料等可以参考。无法预测经济走向和底层社会的承压能力,完全凭猜测和古代圣贤的只言片语在做决策。

其二,是利益集团一毛不拔,变本加利地攫取社会财富。

他们口中是仁义道德天下苍生。实际上是用各种圣贤言论道德文章为一己私利服务。就算明知道错误的政策会引起天灾人祸也在所不惜。而恰恰只有他们才有决定政策的发言权。

其三,是统治阶层己经病入膏肓,不加税立即死,加税还稍可苟延残喘一丝机会。所以也顾不了许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