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总说以前江里鱼多山上动物多,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挨饿呢?

jiaoyangdier


老人们总说以前江里鱼多山上动物多,可为什么他们还挨饿呢?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以前"是指的什么时候,这个界线要以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划分。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0

一、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状况

就建前国前,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江河湖泊、森林都属于特权阶层所有,况且鱼和动物不是你想抓想打就能抓能打的。即便能抓能打也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抓到打到,不是谁都能抓能打的。先拿鱼来说,那时的鱼是特别多,也仅仅是相对而言。鱼在水里游,没有一定的经验想捉到几条也并非易事。何况即使捉到几条也无非使全家人饱食一顿而已。

再拿动物来说,几十个人再加上一群猎狗,在山上奔跑一天,能抓到打到一只野兽就算很幸运了。然而,几十个人加上十几条狗要平分所得猎物,一个人所分到的最多够全家人吃一顿就不错了。

凡此种种,这些很难捕到的鱼和动物,即是有得吃和"他们还挨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鱼和动物是不能当饭吃的。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都是以粮食为主,要想填饱肚子,让自己没有饥饿之感,还是只能靠粮食!

二、解放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状况

尽管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了,鱼和动物是谁都可以抓,可以打的。但是仍然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捕获得到。

当时,生产力低下,科技远远不及今天发达,农民仍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

记得八十年代前,水稻亩产500斤就算高产了。那时尽管农民们辛辛苦苦广种颇收,面朝黄士背朝天。国家仍然很穷,还要还苏联的债,秋收后交完公粮、统购也就叫剩无几了。

帝国主义对年幼的新中国虎视眈眈,国家正处于"备战备荒"的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明显地提高,鱼和动物自然不可能天天当饭吃。也没有那么多的鱼和动物够全国人民天天吃。

大约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立义"的总路线。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到来,粮食成了重中之重。部分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浮夸虚报,瞒上欺卜下的风气存在。浮夸风达到了亩产万斤的程度。一边浮夸虚报,一边是公粮、统购必须完成,成为了一条法定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不挨饿呢?

三、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

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达,中国人民不但能吃饱,并且能吃好。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的红利。

实在应该感谢邓公的伟大功绩!

我倒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实在是太年青了,没有经历过六十年代的苦日子,更没有听说过解放前中国的状况,所以提出这样使老一辈看了发笑的问题。

建议多读点有关书籍,多看看描写解放前和有关六、七十年代生活的影视剧,才能得到理解。


高楼避愁


老人们总说以前江里鱼多山上动物多,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挨饿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50后的老人,50年代那时候,我看动物都到家里来偷鸡吃,我看到都害怕动物,没有人敢打动物吃。夏天下雷暴雨,大花鱼都到我家门口,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鱼游来游去,我用手抓不住,主要是那时候没有鱼网和鱼具,我小时候经常挨饿,吃不饱穿不暖,主要是不会种田,没有肥料和农药,庄稼长不起来,再加上是荒草田和盐减地,无法长粮食,我小时候就是开荒种地,长的粮食不够吃。


周三爷518


我先来说说我小时候的经历!

本人80后家住农村,当然自家也有地,种点粮食一家人温饱不成问题!在小时候我们经常会跟小伙伴们一起到野河里去捕鱼,并且每次都能收获满满,而且在我们小时候小龙虾并不受人“待见”,基本上没什么人吃,在一些废弃的水塘里,一抓就是一桶,像这些抓到的鱼虾,在当时都算是为家里的餐桌上添道美味吧!还有如果不经意地走在田地边上,经常还能看到野兔、野鸡从身边一闪而过,但是自己追不上也没办法!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经历,在当时河里面鱼虾很多,野生动物也不少,然而当时我们没有挨饿,这是因为自家有地种粮食,自给自足完全不成问题。如果要说到挨饿时期,时间要往前推几十年,虽然在当时农民也种地,但粮食产量却非常低,平时只能勉强糊口,如果碰到灾荒之年,粮食欠收,那可就要挨饿了。


那么,挨饿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去抓鱼抓野生动物吃呢?

其实在饥荒之年,像“观音土”树皮之类难以下咽的东西都被吃完了,更何况是河里的鱼虾呢!这些肯定也早就被饥民抓吃完了。而一些野生动物,饥民们能抓到的自然也不会放过,而抓不到的或者是不敢抓的野生动物,自然也就无可奈何了,然而这些东西也只能管一时的饥饿,真正能填饱肚子的东西还是粮食,没有粮食自然就要挨饿!

所以说并不是饥民们不去抓这些东西吃,而是根本没法抓或者是抓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挨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