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军事才能比李世民如何?

BjMr_T


刘备的军事才能比李世民如何?

答:首先说刘备,刘备这个人性格比较烈,他是一个典型的武将人才。刘备早年就是一个“地头蛇”,然后在黄巾之乱时借机转型,成为受官府认可的地方小势力,在这之前关张是作为亲信听刘备指挥的,能在黄巾之乱里打出名声,也正好凸显了刘备短兵交战的水准是很优秀的。

比其他人不一样,刘备起家纯粹靠徒手厮杀,没什么家族资助或者先做大官再靠官职带动军队转型成为军阀的。

刘备的个人武勇应该是三大君主里最厉害的一个,

主要是因为刘备从基层厮杀开始起家,队伍都很小,不可能做出上千人的大部队靠指挥就保证军事策略完美达成。

更多的时候,乱世打仗是靠小股部队的优秀冲杀能力以及带头武将的勇猛,一口作气的贯死敌人部队,也就是主力部队一次性决战,这个手法在冷兵器时代很流行,对于有兵员优势与将领优势的部队来说,这样的做法很受欢迎,哪怕到后期诸葛亮北伐,都很乐意在对等的条件下跟曹魏主力单练,关羽跟庞德、徐晃,哪怕身为几万人和地区最高指挥官,也曾经非常近距离的厮杀过。

基于这一点,刘备就不可能跟曹操孙权那样回避极近距离的厮杀,曹操起家时落魄前提下也遇到过不少次,孙权就很少遇到,跟张辽那回就差点被抓,而这类事情对刘备来说是很常见的。

刘备的作战打法很简单,就是靠着个人武勇去冲锋,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所以刘备前期打人少的战役还能胜,到了中期刘备就感觉打仗很吃力了,所以就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了,有了诸葛亮以后,

刘备再去打仗就轻松多了,基本不用刘备费什么脑子,诸葛亮就给办的妥妥的了。而刘备直接指挥的大仗只有一战,夷陵之战。这一仗的结果却是葬送了蜀汉全部精锐,丧失大批青年将领,直接导致蜀汉后期青黄不接,一仗惨败,季汉再也没有翻身之日,刘备不得已于白帝城托孤。从这一点来看,刘备的军事才能不行,打一些小仗可以,打打仗不行。

我们再来说说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之一,皇帝中军事能力数一数二,甚至在中国历史,如果排全名将名单的话,李世民也是第一梯队的。在整个中国军事史中,李世民其实是中国骑兵进入成熟期的最早代表人物。

他作战的特征是:战略战役战术目的把握准确,善于运用斥候寻找战机,运用优势精锐野战军团,按部就班,步步紧逼,运用压缩对手军事空间和打击粮道等手段,强迫对手在李世民决定的地点和时间主动向李世民挑战,然后以主欺客。同时,其临场指挥能力极佳,他的攻防转换迅速,能迅速扩大战果。同时因为自己作为皇帝嫡子的身份,能做到一般武将做不到的事情,就是不盲目迷信武力,运用外交手段来打击对手。

李世民军事上的代表作是征讨东都平双雄和讨伐刘黑闼。

讨伐刘黑闼,李世民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但是李世民运用 他的军事才能把不利于他的局面慢慢转化为利于自己的局面,从而慢慢的把刘黑闼给击败了。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的战略眼光是多么长远,更何况李世民还有一个“天策府”,这个“天策府”是李世民招揽来的文人武士,为李世民增添不少助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比刘备强的不止一个台阶。


小易生活家


首先:

  • 《三国志》中关于刘备军事才华的叙述比较简单,他自己指挥的胜利的战事主要有(1)博望坡用计伏击夏侯惇取胜。(2)华容道追击曹操。(3)汉中战胜曹操。(4)其它的一些小胜。总的来说刘备自己指挥的战斗是败的比胜的稍多。

其次:

  • 李世民十六岁开始领兵参与营救隋炀帝的军事行动。十七岁开始随李渊征战各地。十八岁晋阳起兵时为右军统帅。唐朝建立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的绝大部分战争是李世民指挥的。
  • 李世民用兵常常出奇制胜。经常大胆的以小股部队攻击对方大军,改变整个战局。他指挥战斗常能以少胜多。
  • 伟大领袖曾说:自古将兵无出李世民右者,对他的军事才华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再者:

  • 刘备其个人应该是政治才能更突出一些,曹操曾云: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 时人也常说:刘备,世之枭雄也!

最后:

  • 所以综合来看李世民的军事才华要高于刘备。
  • 刘备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中应该属于中等。

南公懿


刘备军事才能毕李世民差很远。

刘备虽然戎马一生,但其军事才能却是弱项,魏丞相掾赵戬曾评价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必败”。虽然也曾取得一系列胜利,但如果没有人辅佐,往往短板就暴漏无疑,特别是在吴蜀夷陵之战中,刘备连营七百里,即使远在洛阳的曹丕听到都嘲笑刘备“不晓兵”,断言刘备必败。在决定国运的大战中,竟然犯了军事上的常识错误,导致一败涂地,也使蜀国再无占领荆州可能,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虽然刘备在军事才能上有所不足,但刘备“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再加上识人用人上眼光独到,武有关张,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都是一时之杰,在他们辅佐下开创了蜀汉一方基业。

李世民在军事上简直就是开挂般的存在,在反隋统一战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可以说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在“浅水塬大战“中,李世民以少量兵力正面诱敌,亲自率领主力直捣敌后,使薛仁杲西秦军大败。之后,乘胜追击,一昼夜奔驰两百余里,包围泾川城迫使薛仁杲投降。在抢占龙门之地中,李世民踏兵过河,一日八战,大败宋金刚,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最能表现李世民军事指挥艺术的就是”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后,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来援。这时,李世民围点打援,包围王世充的同时,带领3500多名骑兵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人困马乏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精骑突入敌阵,击溃夏军,生擒窦建德,回师洛阳迫使王世充投降。


李世民不仅打仗出色,还有着深厚的军事理论,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记载李世民与一代名将讨论军事理论。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李世民军事指挥艺术推崇备至,认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如果拿刘备与李世民比军事才能,只能用《三国演义》中徐庶与诸葛亮的自比,”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