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这句如何实践呢?

曹修兵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妙。《道德经》这句如何实践呢?】

《道德经》这句如何实践?其实包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它的字面意思。

二、是如何去实践的问题。

《道德经》历经几千年版本的转辗传承,无数的修道之人,帝王、将相,文人学者都为它作注解释,因政治等很多因素,已逐渐失去老子的本意了。

只有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帛书。才接近老子的本意。

标点符号早已改变,意思就有不同。我们只能以大众通俗的版本来解释。

说到如何去实践?这是一个既抽象又十分客观的问题。

先解释字面意思: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道生于有,有生于无。宇宙万物生生不息。一切都在“有”与“无”之中转化,消亡,再生。从无中来,从有中消亡,循环往复。

天地未开之时,只是一片虚无和混沌,它没有名字。

只是有了人类之后,人类对宇宙万物观察,接触,互动中,在人类思想中形成了某种概念。这才用名字替代事物。其实这并非是万物的本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类都生活在大道之中,人人都在实践,即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天天都在进行实践活动。

这是在有欲望地进行观察,我们只能通过眼晴有限度地观察,以及只能在文字著作故纸堆中思考。

这些只是事物的表象,只能看、听、闻、触有形有状的东西,而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要想真正的实践,要想观察到大道的的本质和奥妙,唯有修道。静坐以修行。

静坐而能定,定而后能静,静极生阳,生阳而后动。体内气血运行加速。人体内部物质发生变化。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静能生慧。静观万物皆自得。

我们得到智慧之后,便能体会老子《道德经》所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

这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普通的人,只要了解普通的表象的意思即可。

普通人还是将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处理好为先,有空暇再去,学习领悟。

真正的要去实修验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修道要有慧根。需要法、财、侣、地。

没有慧根的人,修行上升不了高层次。

诶!修炼需要丹法,没丹法不成,财分为修炼的内财即慧根,外财指钱财;侣,指志同道合的人。地指修行的场所。

三、修行需要名师指点。

没有名师指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且容易走偏,误入歧途。

这就是《道德经》中这句话的含义和具体实践。希望对你能够有帮助。


江南义陈志在文武


这里划出了一道宏线,生死线,无有去无间,无中生有。无者道始也。有者重生德也。间者中也。中者正当時也。也可以说是度也。过之不及都是虚无,发生一切事物都在正当時,守一生也。无欲未到也,观其妙可预测,有欲过也,观其徼回忆之意。同出而异名只在瞬间。不妄想未来,不思念过去,重点守住零位的无,长生之道。

尾骨朝前会阴处翘,骨子精髓放松到位,无我无它自然无追求入道也。再不明白无缘也。↗




马振廷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天地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它叫“无”。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

《道德经》的第一章可以说是整个《道德经》的门户。这句话我们要实践于生活。首先要对这个“无”字。进行深度的认知和理解。

老子在这里面着重强调的是大家看不见的那个无形东西的作用。我们要把这句话用于生活,只需要从老子在这里讲的“无”字入手。“大象无形,却力量无尽”。

打个比喻,自然界的大象风。风是无形的。但是它的力量却非常强大。所以,通常用“作风”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用“家风”来形容一个家族的教育;用“国风”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文化。再来看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人所需要的氧气、营养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看不见的。但是有形的植物在给我们释无形放氧气;有形食物在给我们提供无形营养;无形精神在支撑我们有形的肉体。这个就是无形和有形的对应。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真正的有形的物质世界都是被强大的无形世界牵动着的。

但事实上现在人们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却将这个思维活反了,都把焦点放在了有形的物质上面,却忽略了无形的作用。所以老子在开篇第一章。就说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欲以观其妙”。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如果能经常观察自己的精神世界、思想世界以及理想信念,这就是最大的力量。“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边界时刻要提醒自己,不可有过度的对有形物质的欲望膨胀和追求。要时刻观察并提醒自己不可有过度的欲望。

接老子的智慧,我也说句话送给读者:财富其实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满足我们正常生活需求的财富是天使。满足我们贪念、欲望膨胀的财富是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