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趙禎“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如何評價宋仁宗的一生?

圍爐觀史


宋仁宗是皇帝,只會做皇帝,證明他就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不像宋徽宗,書畫功夫一流,可惜皇帝的本業做不好。明朝兩個奇葩,一個是嘉靖帝,痴迷道術,幾十年不上朝,另一個天啟皇帝明熹宗,愛做木匠活,不問朝政,把朝政交給大太監魏忠賢,導致明朝繼續滑向滅亡的深淵。這些人如果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必然是一代宗師,可惜!





莫言19750715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任皇帝,也是民間傳奇“狸貓換太子”的主人公。北宋在他的治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行無妄為之德而天下大化,創造了一個繁花似錦的太平盛世。

宋仁宗創立的時代

北宋是一個文人主導政治的社會,這個社會是有一個逐步確立的階段的。宋仁宗時,文人政治已臻古代之化境,文人成為政治主角,這一切在宋仁宗時期達到了頂點,為北宋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

北宋自太祖趙匡胤時開始,將“以文制武”作為政治制度的基礎,但是打造一個盛世,僅僅靠文人是不夠的,還要一個與文人完美合作的統治者。正是在仁宗時期,文人政治發展到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度 。文人政治體制得以建立,臺諫制度 、考試製度得到改革與完善,範仲 淹、歐陽修、韓琦、富弼、包拯等一大名臣成為時代舞臺上的主角,司馬光 、王安石 、蘇軾 、蘇轍也在仁宗朝嶄露頭角。

宋仁宗是個有著極強角色意識的君主。在仁宗四十二年的統治生涯中,很少看到他濫用君權,而是表現出對文人集團極大的尊重。範祖禹說:“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功聖德不可得而名言同,所可見者,其事有五:畏天 、愛民、奉宗廟 、好學、納諫。仁宗能行此五者於天下, 所以為仁也。”

仁宗寬厚仁慈,在位四十二年,沒有出現過執政方面大的失誤 ,社會經濟文化逐步發展,各項政治制度進一步成熟,湧現了一大批文化奇才,形成了登峰造極的宋代文化。

親政初期的宋仁宗,便力圖扮演一個仁君角色。許多在真宗時期因政治問題被貶斥的大臣很快都得到起復。仁宗曾說 :“春夏久雨,朕日蔬食,夙夜禱於上帝。倘霖淫未止,當去食啜水,冀移災朕躬 。然不欲使外聞之, 嫌其近名耳。”自律意識使宋仁宗意識到自己在政治體系中應該擔當的責任,他力圖扮演的是一個能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 一個使“眾星拱之”的和諧文人政治締造者角色。

宋仁宗創造的和諧文人社會

宋仁宗的角色意識直接影響到他的行政風格和政治素質 。宋仁宗虛心納諫、鼓勵文人參政 ,即使是持不同政見者也能得到起用。他用這些舉動向文人們樹立了一個政治風向標,從政治制度上保障了士人表達反對意見的權利。

仁宗手下的大臣王拱臣遇事敢言、不避權貴,得到仁宗的讚許;王素、餘靖 、歐陽修、蔡襄等人都是因“言事不避”而被重用。仁宗虛心納諫,使不少大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仁宗朝三權相互制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集體決策,都體現了仁宗的高明。

嘉祐六年,蘇轍在策論中攻擊朝政,寫下“陛下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 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 ”這樣的諫言,連司馬光和蔡襄都大為惱怒。但是仁宗卻說:“求直言而以直棄之,天下其謂我何!”,不但不治蘇轍的罪,反而對蘇轍另眼相看。這說明宋仁宗的胸懷寬廣,即使是對不實的反對意見,也能以統治者的大胸懷涵容之 。

仁宗一朝確實有過“黨爭”,但和諧是主流。不少文臣們都表現出專制社會難得的行政理性, 堅持“和而不同”的君子風格,共同構築了和 諧的古代文人社會。

宋仁宗軼事

說幾個宋仁宗的小故事吧,這樣有利於大家對他的理解。

宋仁宗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他在御苑散步,身邊的人發現他頻頻回頭張望,卻又什麼也不說。 回宮後,宋仁宗便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這麼久?”仁宗邊喝水邊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倘若一問,侍吏必受責罰,故忍渴而歸”

有一次宋仁宗在用餐時,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他趕緊吐出來,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對待下人的過失,宋仁宗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有一天早起後,宋仁宗對身邊的侍臣說“昨夜閱奏摺很晚,後來感覺飢餓,特別想吃燒羊。”侍臣問:“何不安排人去做?”仁宗說:“每次只要聽到宮內有什麼需要,坊間便以為這成了定規,紛紛製作送來。 我擔心要了燒羊後,百姓會夜夜宰羊,長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因不忍一 時之飢而開啟無窮殺戮呢?”

至和二年,宋仁宗升青州知州張昪為侍讀學士、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張昪上任後,不斷上書批評中書省和樞密院,宋仁宗問張昪:“你出身孤寒,為何不斷上章批評朝廷重臣?”張昪反問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滿堂。 怎麼能謂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陛下雖貴為天子,但內無賢相,外無名將,持祿養望者多,赤心謀國者少,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孤寒。”宋仁宗聽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對張昪更加器重。

宋仁宗非常痛恨“深文周納”的文字獄。 有一次,一個舉子給成都知府獻了一首詩,詩中有“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之句,意思是隻要守住劍門關,用火燒掉入川必經棧道,西川就能割據一方。這是赤裸裸的鼓動成都知府與宋朝分庭抗禮,是一首反詩。

成都知府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把這名舉子押送至京讓宋仁宗治罪。宋仁宗哈哈一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 可安排他去偏遠小郡,出任司戶參軍一職。”寫反詩的不但沒受到懲罰,反而在皇帝那兒謀得了官職,可見當時 言論的寬鬆和自由。

當然,宋仁宗也不是完人,他身上也有專制統治者的弊病。但總體來說,宋仁宗做到了蘇軾據說的“搜攬天下豪傑,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

我們應該記住,就在九百多年前,宋仁宗的金殿上,站著的都是范仲淹、韓琦、包拯、王安石、孫復、、周敦頤、程頤、梅堯臣、蘇舜欽 、歐陽修、蘇軾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大影響的人物,也應該記住這一時期進行了科舉考試製度的改革,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出現了高產 水稻品種。。。。。這都是仁宗一朝給我們留下的遺產,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正是封建社會一個高明的帝王馭下之術和治國之道。


笑語千年


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的男主人公就是宋朝的第四個皇帝——宋仁宗趙禎。

趙禎(1010~1063),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生母為李宸妃,嫡母是劉娥劉皇后。

劉娥是歷史上強勢的皇太后,史書說她有呂、武之才,卻無呂,、武之惡。意思是說劉娥有呂后、武則天的才能,卻沒有像呂后、武則天那樣胡作非為幹壞事。

事實確也如此,宋仁宗趙禎不是劉娥的親生子,但對待趙禎卻如己出,在外人眼裡還真看不出破綻。

原來劉娥雖貴為皇后,卻一直無子。

後來宋真宗和李宸妃生下一子,取名叫趙受益。宋真宗瞞過眾人,和劉娥商議,對外宣稱趙受益是皇后所生,在8歲時立其為皇太子,改名為趙禎。

想必大家都看過《狸貓換太子》這出戏吧?戲中的太子說的就是趙禎,不過這出戏和歷史嚴重不符,戲裡表現的皇后是一個陰狠毒辣的女人。

後來包公主持正義,“打龍袍”以示懲罰皇上,趙禎這才和親生母親相認。(這出包公戲出自三俠五義)

真實歷史劉皇后卻有母儀天下的風範,宋真宗去世後,12歲的趙禎繼位,劉娥就像呂后、武則天那樣垂簾聽政輔佐年幼的小皇帝。

十年後,劉娥去世,趙禎這才親政。

說實話,劉娥垂簾聽政期間,治理的國家相當不錯。

23歲的趙禎親政時,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如果自己做不出政績,就會被眾人恥笑,畢竟劉皇后這個標杆豎在了面前。

縱觀趙禎一生,13歲繼位,54歲駕崩,當政42年,他是宋朝當政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其政績主要體現在一個“仁”字上,這也是為什麼他死後廟號“仁宗”的原因。

如此一來,趙禎給人的印象是不夠敬業和鐵腕,因此有人說“趙禎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其實這句話含有戲謔的成分,說明他有做皇帝的天分。這就是漢初時期的黃老之學,無為而治,順勢而為的具體表現。

從另一個角度欣賞趙禎,他確實有當皇帝的氣量。

比如他重用包拯,包拯是御史大夫,經常毫不客氣的批評趙禎。有時候爭論起來包拯不給皇上的面子,甚至拉著趙禎衣袖不讓他走,非得讓他承認錯誤不可。有時唾沫星子噴了趙禎一臉。

趙禎用手擦一擦,繼續聽包拯數落,試問歷史上的皇帝,哪個有趙禎的肚量?號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和唐太宗李世民有趙禎這種美德嗎?

趙禎當政期間,政通人和,國家興旺,國無內亂,外無戰亂,史稱“仁宗盛治”。

趙禎選賢任能,朝廷風清吏正,湧現了一批賢臣名將,比如包拯、寇準、范仲淹、歐陽修、文彥博、王安石、富弼等……

試問趙禎百事不會,能發現和重用這些人才嗎?

有一句話叫做:“常常拿著掃帚忙著掃大門的,未必就是好領導”。掃大門是清衛生的責任,不是領導的責任。

領導的責任是把這個企業搞活,如何經營。當皇帝也是這個道理,日理萬機,殫精竭慮,宵衣旰食未必就是好皇帝。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比任何皇帝都勤奮,但是他沒能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反之,我認為他加劇了明朝的滅亡。

趙禎去世後,國內的百姓披麻戴孝無不痛哭流涕,就連遼朝的臣民也傷心至極,感激他讓百姓避免了刀槍之苦。

總而言之,當皇帝也是一門學問,歷史上稱之為“帝王學”。意思是說皇帝有所為有所不為。

趙禎只會做官家,說明他深諳其中的道理,無疑他是一個成功的帝王。

假如大家有興趣話,不妨看看新拍的電視劇《清平樂》,從藝術角度領略一下趙禎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