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曹操發動的又一場大規模會戰——潼關之戰

马超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人,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将领,最终率领东汉军队一直打到两广地区,平定了那里两个京族姐妹首领发动的叛乱。而相比于他的祖先,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马超的知名度自然是更高些,然而其实力却未能青出于蓝,同为蜀汉的五虎上将,其贡献似乎并不如前四位,而且其在蜀汉刚刚建立就英年早逝,也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历史中有更多地表现机会,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位历史人物给予了其很高的评价,这就是曹操,而他那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也让人们很印象深刻。

赤壁之战后三年,在经历了一系列军事挫败后,曹操决定不再和南边的刘备,孙权等人纠缠,而是将视线转向西北,收拾那里首鼠两端的关中军阀,虽然曹操打水战不行,陆战也打不过孙刘联军,但对付这些关中小军阀还是绰绰有余的,当时联军的首领正是马超韩遂等人。而曹操发动的这场战役则是著名的潼关之战,设想如果当时马超的联军能像赤壁之战那样抵挡住曹操,那么后来诸葛亮出师汉中,进取关中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赤壁之战后,曹操发动的又一场大规模会战——潼关之战

潼关在今天陕西最东面的渭南市,而渭南从东向西经过的西安,铜川,咸阳,宝鸡都属于渭河平原,平原之所以称为平原在于其处于的中间位置,西起六盘山,东至潼关,南隔秦岭与汉江流域的汉中,安康隔开,北边是陕北延安,榆林的黄土高原,因此关中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楚汉时期韩信从汉中暗度陈仓今宝鸡偷袭关中地区,最终取得大胜,后来的诸葛亮也打算走陈仓古道进入关中,不过被当时的曹真拦下来。总而言之关中地区是个四战之地,从西边不好进入,从东边也不好进入,而曹操和后来的李自成一样,要进入关中必须入潼关,正所谓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 周围山连山,中间只有很窄小的一条道路可以通过,因此潼关是易守难攻之地,为此曹操进攻关中,想到了三条路线,一是从今山西运城自蒲坂津西的黄河金三角渡黄河进入,二是走陕西东南的商洛武关迂回进关中腹地入,三是走通关直接进入。

赤壁之战后,曹操发动的又一场大规模会战——潼关之战

在此之前曹操已经逼反了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这关中十军阀,他们集结了十万兵众在潼关,而曹操后来假意强攻潼关只是为了制造假象,以便于先调虎离山,后声东击西。曹操待联军主力都集结在潼关后,下令徐晃、朱灵率步骑四千人渡过浦阪津,正所谓先处战地待敌者逸,有了徐晃等人,曹操有了接应,于是大军立马转向向北,再西渡黄河,关于这一切曹操都是提前精心谋划过的。

”我故意重兵逼进潼关,贼兵全力来守南边,西河的防备空虚,因此徐晃、朱灵二将才能轻易占领西河。在此之后我带大军北渡黄河,贼兵不敢与我们争夺西河,是因为有他们二将的军队。”

对于一名统帅而言,不能提前料知敌人的动向确是一种失误,在这一点上马超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后来马超更是因为曹操的离间计的缘故,对韩遂产生了怀疑,在这个节点上,观望已久的曹操才决定约战,最终取胜,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

赤壁之战后,曹操发动的又一场大规模会战——潼关之战

下面再回头来看曹操对马超那句评价的原文

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这句话的背景是曹操要西渡黄河时,其实马超在已经线路误判的情况下想要继续阻拦曹燕其实是为时已晚了,一方面渡口西面曹操已经有了徐晃等人的接应,同时曹操的粮食是够用的,不止二十天,打一场隔河对峙战也是绰绰有余的,而这样看来曹操的这句评价存在过度夸大的成分,不过从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看出马超还是有军事才能,只是这种才能还达不到帅才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