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每一個國度所傳遞出來的文化氣息都不一樣。就拿中國父親這一身份來講,這一形象和國外的父親又有著很大的差異,

中國父親極其不會表達,在上個年代的時候父親嚴謹、不善於言辭的形象更加立體。所以在這一背景下,也極其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然而每一位妻子其實在組建新家庭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身邊的那個男人能夠給予自己更多的安全感和信心,在這一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有些剛剛建立起來的家庭也會面臨破碎的可能。而夫妻關係破裂,最大的受害人是孩子,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同時又要表達對孩子的愛,中國父親大多數會在已經破碎的家庭基地中,重建一個新家園,這好像已經成為了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所以,《鋼的琴》出現了。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一:故事的矛盾點,是父母摧毀了孩子的家。

就像故事一開始就奠定了一個對比的基調,夫妻倆人雖然感情已經淡化,但是兩人還有一個最強烈的聯繫,那就是女兒的撫養權。在陳桂林和妻子小菊的對話中,觀眾們瞭解到了這對夫妻當下已經面臨離婚的危機,所以擺在丈夫陳桂林眼前的僅僅只有一條路,要麼就實現女兒的鋼琴夢,給孩子一架鋼琴,並培養她的鋼琴興趣。這時候,如果身為工人的陳桂林無法滿足孩子對於鋼琴夢的需求,那麼妻子小菊就會以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為由,帶走女兒。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所以陳桂林在開篇就被加上了一個背景,他是一個妻子即將要離開他的男人,那麼女兒願意跟著陳桂林嗎?女兒給出了一個標準:誰能夠給自己提供一架鋼琴,自己就會跟誰。所以陳桂林當時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一定要給女兒送上一架鋼琴。

但是如果是在正常的婚姻生活中,以工人為生計的陳桂林會答應女兒這樣的要求嗎?雖然有可能會,但是不可能會這麼迫切。導致陳桂林這般迫切的原因,就在於陳桂林作為孩子的父親,他摧毀了一個孩子原本可以擁有幸福家庭的那份權利。所以陳桂林即便是飽含對女兒萬分愛意,但是在自己和妻子小菊離婚之後,作為父親的陳桂林面對孩子時,也依然飽含內疚之情。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導演在後來的細節描繪中,通過一系列荒誕的喜劇手法來呈現出陳桂林對於女兒的重視。為了實現女兒擁有一架鋼琴的夢想,想了無數種辦法。包括畫琴鍵,偷鋼琴,借錢買鋼琴等等,直到最後定下計劃:打造鋼琴。因為這個時候的陳桂林,需要加快腳步去實現一架鋼琴的夢想,如果他不抓住這最後的機遇,很有可能女兒會真的徹底離開自己。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在陳桂林已經失去妻子的情況下,如果他還不拼盡全力抓住自己的女兒,那麼陳桂林將是一個真正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了。所以陳桂林所需要做的並不僅僅只是打造一架鋼琴那麼簡單,而是要在已經破碎的婚姻家庭的基地上,重新組建起一個守護孩子的新家庭。這所有事情的動力在於陳桂林心底對於女兒的愛護,對於家庭的守護。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可能不依戀家庭。但是由於經營不善,還是會有像離婚一般的情況出現,導致一個家庭處於破碎的狀態。但是人們不應該在家庭破碎之後就失去對家庭的依戀,就像陳桂林他還有女兒,所以既然女兒提了要求,陳桂林必將全力實現。這就好像是人在漂浮的時候,需要一根救命稻草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總不能沒有家吧?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二:打造鋼琴,是建立新家庭觀念。

對於陳桂林來說,鋼琴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能夠留住女兒對於自己的信任和依戀,甚至在破碎的家庭關係中重新為女兒打造起新的家庭觀念,才是陳桂林所想要實現的夢想。

對於陳桂林作為父親這一身份而言,陳桂林身上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要教會孩子不要對生活失去希望,所以在陳桂林打造好鋼琴之後,安排女兒坐在鋼琴前時,女兒開心的詢問爸爸:你想聽什麼曲子?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陳桂林望著眼前的女兒,欣慰的回答說:簡單點就行。其實當任何一位女兒去詢問她們父親這一問題時,相信每一位爸爸都不會較真女兒彈什麼曲子。因為彈什麼曲子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在為自己彈曲子。當初女兒提出的要求就是想要一架鋼琴,而現在陳桂林實現了,所以對於孩子的那份虧欠,其實在後續的工作中慢慢找到了彌補的方法,而這樣的結果遠比一架鋼琴珍貴。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然而作為喜劇結尾的是,導演還是將女兒的撫養權劃給了母親。但是陳桂林也沒有失敗,因為在女兒的心中,父親的形象還是變得更加立體了,所以即便女兒跟隨母親繼續生活,但是陳桂林這一父親形象所留給孩子的新家庭觀念,以及對於生活的熱愛,深深的印在了孩子的心底,這對於陳桂林而言,就已經算是一種成功型的教育了。

總結:中國父親的確不善於言辭,但是不代表中國父親不會表達自己的愛。其實在生活中,人們不難發現,有時候父母也會呈現出愧對孩子的那種表現。其實這種愧對,也是父母在闡述愛意的一種方式,所以中國孩子的確要多給父母一些理解和包容,他們的愛意並不直接,但是足夠溫暖。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中國母親的愛意可能更多的體現在照顧生活細節這方面。但是想要中國爸爸體現他們的愛意,孩子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等待。因為中國父親對家庭、對孩子的愛意需要在各種行動中找到答案。就像陳桂林為了一架鋼琴,歷經八十一難的樣子,顯得笨拙但是可愛。為了做好教育,中國父母的表現方式固然不一樣,但是愛的程度可都是一樣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