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最近,小涯聽鄰居劉叔叔說起女兒的事:

眼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小劉卻遲遲不肯出門找工作,每天在家無所事事。

別的畢業生都著急上火了,她卻無動於衷。

其實,小劉不是沒有找到工作,而是抱怨工作不滿意,不順心,後悔當初高考填志願時選錯了專業。

於是,藉著疫情的影響,她開始心安理得地宅在家裡了,可真是愁壞老父親了。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說真的,我真心替小劉感到惋惜。

她可是小區裡有名的學霸,高考分數拔尖,上的也都是名牌大學。

從小這麼優秀的孩子,畢業後卻在家裡啃老!


可不得讓人難以接受啊!

事實上,小劉的迷茫現象也挺常見的:成績不差,但缺乏職業意識和職業目標,只能在工作中迷茫無助。

來自全球最大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的調查數據顯示:

95後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平均離職時間,僅為7個月。

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高考選專業時迷茫導致的,以致於孩子只知道學習,而缺乏了職業意識和職業目標,進入社會後更是無所適從。

成績固然重要,但職業意識和職業目標的培養,對孩子的影響則更為深遠。


1

職業意識,讓孩子更有價值感

沒有受過職業教育的孩子,容易陷入迷茫、自我否定,缺乏人生價值感!

知乎上一名網友稱:

自己畢業於排名TOP10的高校,卻找不到工作,只能去幹銷售。而毫無技術含量的銷售工作讓我感到絕望和痛苦,想自殺。

這樣的畢業生可不在少數,他們找不到就業方向和自身價值,在現實生活中走投無路。

近年來,名校畢業生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自殺的新聞,屢見不鮮:

清華研究生找不到工作,選擇自殺;

博士生跳樓自殺,留下遺書說:我曾找過工作,沒人用我!

24歲名校畢業生找工作屢次遭拒,覺得自己太沒用,不想拖累家裡人自殺...


這些孩子經過刻苦努力,拿到名校學歷,卻因為找不到工作自暴自棄,實在令人痛心啊!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認為:

幫助孩子找到自身價值,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職業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職業和人生價值感的重要方式。

樹立了良好的職業意識,能夠讓孩子對自己的前途,更有目標感和意義感。


2

職業目標,讓孩子更容易成功

優秀人才的培養,往往都是從小開始的。


很多成功人士,也都是從小確立了人生的目標。

被稱為“電影織夢者”的美國著名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你一定聽過。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其實,在他很小時,父母就很重視他對電影製作獨特的天賦和愛好。

17歲時,斯皮爾伯格去一個電影製片廠參觀,而後,他就立下目標,要拍最好的電影。

從此,他便以導演的目標來要求自己。

20歲時,他就成為了一個正式的電影導演,開啟了他的大導演職業生涯,在36歲時,他就成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影製片人。

職業目標的確定,能讓孩子確定方向,重點學習,避免盲目。

比爾蓋茨讀中學時,也很早就發現了自己在軟件方面的興趣。

他13歲開始計算機編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軟件開發上,後來,他創辦微軟,連續13年成為全球首富。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教育書籍《人生設計在童年》中說:

“從小開始人生規劃,設立人生目標,可以在教育資源有限、生存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上保有立足之地,擁有美好的人生。”

設立職業目標的孩子,能夠為將來做好準備和規劃,提高成功的機會。


3

中學階段,是職業教育的黃金時期

英國曾發佈一份報告稱:6~7歲的孩子,領悟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與45歲的成年人基本相當,到14~15歲時這種能力達到頂峰,隨後逐步下降。

也就是說,6歲以後孩子就能領悟職業教育了,而10歲以後的中學時期是職業教育的黃金階段。

在很多發達國家,職業意識教育其實從很早就開始了:


在德國,職業生涯教育涉及整個教育階段;

在英國,法律規定家長要注意對孩子從小進行職業意識的教育,並由相關部門定期對家長開展培訓;

在美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規定每年的“帶孩子上班日”,可以帶年滿6歲至16歲的孩子去上班,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職業。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如果我們也能夠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職業教育,引導孩子設立職業目標,會對孩子的將來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1. 給孩子傳遞積極的工作態度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這麼久都不回家,我好想你。”


春節前後,一個小女孩這樣問在一線抗疫的媽媽。

媽媽回答說:“因為現在有很多人病了,媽媽是護士,他們比你更需要媽媽的關愛。”

小女孩說:“媽媽,你好偉大啊!”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對待工作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如何對待工作的。

如果父母雙方都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積極的態度,孩子會更有價值感和使命感,更容易堅定信念,克服困難。

因為他們從父母身上,看到了職業的魅力。


2. 尊重孩子的職業選擇

在我高中時,一個同學喜歡做垃圾回收,卻被很多同學嘲笑是撿破爛的。

但是同學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覺得丟臉,而是支持和鼓勵他大學讀相關的專業。

大學畢業後兩年,他就開了一家資源回收公司,不僅營收頗豐,還為保護環境貢獻著力量。

職業沒有貴賤之分,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喜好。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尊重和支持是最好的幫助。

3. 引導孩子進行職業規劃

還記得清華、北大兩名學生退學後,重新考上北大的新聞嗎?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武漢新洲一中的鄒英傑以664分高分考上清華大學的精密儀器和技術專業。但他對專業不感興趣,毅然交了退學申請。


第二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場,以總分705分的新洲狀元身份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同樣,鄒英傑復讀時的同班同學王琛琪,也以678分高分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上學不到一個月,因所選專業不合適,選擇退學返回母校就讀。


第二年,他以701分再次考入北京大學,準備就讀數學或信息科學專業。


在接受採訪時,他們都表示:

退學原因不為其他,只為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


如果更早之前就做好了職業規劃,或許就不用走那麼多的彎路。


清華北大學霸因選錯專業退學,父母再不做這項教育就晚啦!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好工作,但職業觀是土壤,父母是天氣。

土壤準備好了,天氣沒拖後腿,土地才能長出參天大樹。

職業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現在的努力,擁有未來的意義,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